*事件回顾:疑因弄脏驾驶座位 狠心家长当众暴打幼儿

最近几天一则父亲虐打幼儿的视频引发关注。发布视频的陈小姐说,3月19日中午,她在深圳布吉社保站办事,在停车场见到一名男子粗暴地对待小孩,当时她就拍下了视频,视频中一名中年男子,大力拉扯一名2岁左右的小女孩,随后更飞起自己的单脚示意恐吓,期间更将女孩按在地下,并使劲晃动其头部。

记者也在附近一家商铺,找到事发当时的监控。起初这名男子,多次用手拍打小孩头部,事发5分钟后,男子更作出惊人举动,将小孩大力抛向空中又迅速放下,期间多次将小孩按倒。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十多分钟。这个时候包括陈小姐在内的几名目击者,也纷纷出来劝阻。

据现场目击者介绍,男子打孩子的原因,是因为小女孩把一包香料之类的东西打到他的座位上,撒得到处都是,他就生气了。尽管当时孩子边哭边求饶,那名男子还是将孩子暴打了很久,才带着孩子驾车离开。

*男子惨暴行为引公愤 网友直呼看不下去

现场目击者陈小姐说:“我不知道他作为一个父亲,或者他的亲人都怎么想,这样子这么残忍的对他小孩我觉得好恐怖,反正教育是要教育,但不应该是用这种方式教育嘛,我觉得这样子对一个小孩子她的心灵会受创伤。”

网友徒然:看不下去了!!我要是在现场,非把那男的暴打一顿!

网友米米妈:天啊,做为一个孩儿妈,真心疼这孩子啊,怎么没人报警啊!

*传统观念让打孩子这件事情变得天经地义

虽然很多人看了这样的视频,都表示非常心痛,男子的行为几乎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但是在中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直到今天,很多家长仍然信奉这些老话,觉得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外人没有权利干涉,自己打孩子正是为了孩子好。虽然“打人犯法”,但是那和打自己的孩子是两回事。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教育观念,有相当多的孩子曾经或者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我、或者他,没准都曾有过这样的童年遭遇。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大人眼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大人们的附属物,他们的所谓“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小调查

你小的时候曾经被父母打过吗?

  • 0有
  • 0没有

做父母的你现在有打过自己的孩子吗?

  • 0有
  • 0没有

对父母打孩子这件事,你能接受吗?

  • 0完全不能接受
  • 0偶尔打一次,可以接受
  • 0完全能接受

*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典

事实上,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

一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二是迫使孩子说谎。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三是对父母忌恨报复。一位母亲惊恐地说:“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

四是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的打骂不无关系。

五是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指着父亲说:“你有什么本事?就会欺负小孩!”父亲说:“我打孩子反而让他瞧不起我,当时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

*对孩子体罚,要掌握分寸

停止对孩子的体罚,对很多中国家长来说很难,但是要告诫你,如果你不能完全停止对孩子的体罚,请在休罚时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体罚孩子的时候,你绝对不能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

在实施体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不用体罚,也可以轻松搞定宝宝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其实在很多时候,你完全没有必要非让孩子像你想像中那样做得十全十美,而且,采访恰当的教育手段,你也可以将宝宝轻松掌握。

1)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 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父母,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骂。此时,父母应该先冷静下来,尝试来倾听孩子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父母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3)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父母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4) 对孩子放下身段

有些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教育专家建议,父母要对孩子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 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父母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6)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父母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父母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父母要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