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现在在做什么?”

这是要我们时时刻刻检查自己当下的行为,因为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成绩和其他方面。

在教室里,我们总能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同在一个教室学习,那些能够坐得住、认真听的学生,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大多会排在班上的前列,而那些浮躁、爱打盹、爱玩手机、常走神的学生,通常都会垫底。

拿到成绩单时,总能看到那些平常上课不认真的学生暗自懊悔。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在平时上课想开小差时,问问自己在干什么,并且及时纠正过来呢?

我有个学妹,进入高中后,她的人际交往变得复杂起来,她开始沉溺于一些所谓的个人“恩怨情仇”。上课时,她老想着哪个女生说了她坏话、自己看哪个同学不顺眼、自己跟哪个朋友的关系又紧张起来了一类的问题。后来她甚至带了部手机,上课时就在微博、QQ上发一些发泄个人情绪的话,和别人聊些没有意义的事。

可想而知,原本学习不错的她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

我想,她正是因为不懂得及时检查自己当时在做什么,才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别的事情。如果她能够随时问问自己:“我现在在做什么?”并且提醒自己不要开小差,那她的情况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3.“我现在做的事情对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助?”

这是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事情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助力,什么样的事情是妨碍我们走向目标的阻力。

对实现目标有助力的,我们一律用加法;对阻碍目标实现的,我们一律用减法。

先看加法。

还是我前面说的那个中学同学小林。

我这个同学有个特点,不管走到哪儿,手里肯定都会拿着一本书。一次,我们要外出参加一个活动,没有办法将书带在身上。我心里想:这下他肯定不会再拿着书看了吧?

果然那天他没有带书去,但我还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时不时举着自己的棉袄袖子看啊看的,当时以为他是袖子染上了什么怪味之类的。不料,当我后来走近他仔细观察时,发现他的袖子上密密麻麻用铅笔写了很多英文单词!

我在震惊的同时不由更加敬佩:他真是不愿意放过一丁点学习的时间啊!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想,我那个同学就非常好地实践了这句话,他是我进行自我管理的好榜样。

他的做法,就是加法,即不放过任何机会,尽可能增加学习的时间。

再看减法。

在美国交流的时候,有一天,老师给我们留的作业非常多。所以一回家我便开始埋头苦干。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我听到寄宿家庭的三个小弟弟欢呼着向我的房间跑来,他们兴奋地告诉我,电视里开始放《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了,让我一起去客厅看。我当时心里一喜,因为那是我一直都非常想看却没有机会看的电影。我刚想站起来跟他们去客厅,但看着桌上堆着的厚厚一摞书本,我还是咬牙抵挡住了诱惑,谢绝了他们的邀请。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拿好成绩。看电影固然有意思,但却会影响我完成作业,进而会影响我的成绩,所以我选择了放弃看电影,继续做功课。

一加一减,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刻的自我管理的道理。懂得管理自己、懂得运用加减法取舍的人,或许一开始和那些不懂得自我管理的人差不多,但是时间一长,他们绝对会收获更多的东西。

我特别难忘一个老师讲的话:“要经常跟自己抢时间”“每一份成绩,都从自己抢的每一分钟来”。只有管理好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高的成就。

或许你会认为,自我管理听起来有这么多内容,肯定需要很高的智慧,这固然没错。但我觉得,自我管理更加需要的,恰恰是自觉的精神和意志力。

点评

不由自主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白隐禅师是一位著名高僧。有一次,一位武士专程来拜访他,并向他虔诚请教:“佛教里讲有天堂和地狱世界,真的有天堂地狱吗?如果要去天堂不去地狱,那么该怎么办呢?”照理,对这样一位虔诚请教的人,高僧应该好好开示才对。但没有想到,白隐不仅没有好好回答,反倒以不好听的话刺激他。

武士火冒三丈,不由自主把剑抽了出来。这时白隐微微一笑说:“你看清楚了吧,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士反应过来了,立即将剑又放回了剑鞘,并为刚才的失礼向白隐道歉,白隐笑着说:“天堂之门由此打开。”

一念是地狱,一念又是天堂。这说来有点极端,但很有针对性。因为在现实中不难看到类似的现象,在课堂中也不难看到类似的情况。

走神的现象,实在太普遍。有的是课堂上的走神,有的是一段时期心灵不在应在的地方。

这个老师提出的方法,的确很简单也很管用。其实他用的是现代控制论的理论——干任何事情都得有一定的目标和标准。如果对目标和标准有用,就得坚持和强化;一旦偏离目标和标准,就得及时“纠偏”。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天堂地狱一念间。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管好心灵从管好此时此刻的念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