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媒体上有一则报道:一位父亲几乎把业余时间全花在女儿身上。他的女儿才3岁半,却已经阅读了逾千册书籍,看过千部影碟,欣赏了百场各种演出。很多网友都纷纷赞叹父亲的了不起,赞叹孩子的神奇。然而,这样的早教是否可以促进孩子的智能开发,让孩子真正赢在未来呢?

近日,国内著名心理学、早教专家李子勋在其新书《早教的秘密》(该书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中指出:3岁前给孩子输入过多的人类言语信息和理性知识,不仅不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反而有可能造成智能的退行!

早教的本质是唤醒孩子的灵性,而不是灌输知识

以灌输知识和技能培训为重,将孩子早早送入各种早教班,忽视孩子好奇心、学习兴趣的保护,心理健康、独立人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建立和培养,是当下国人在早教中常见的误区。

李子勋认为,比起让孩子上早教班接触早教产品,不如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接受自然的滋养。因为,每个生命都蕴含着全部的自然信息。科学研究证明天才都是保留着部分儿童知觉能力的人,考虑这一点父母是否可以尽可能延缓言语与理性教育,让孩子可以像孩子那样感知世界的时间长久一些。多带孩子去亲近自然,沐浴阳光、感受微风,触摸花草、听虫鸣鸟叫……急功近利的促使孩子在理性与言语学习中展现能力,这很像中国成语中的拔苗助长,其实茁壮的心智才能创造学习上的远行者。

在李子勋看来,充分接触大自然、亲密的家庭关系与循序渐进的养育节奏,是孩子早期成长的三大重要前提。作为父母,我们培养孩子就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生长环境,要协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以完成他生命的使命。

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基本上都在帮倒忙

李子勋坦言,作为心理学家和早教专家,他了解了儿童的认知方式,然后反思我们创建了几千年的教育,发现基本上都在帮倒忙!问题就在于我们这么多年根本没有找到适合儿童知觉的、复杂表达的方式,孩子的智力是穿着大人沉重的靴子走路的。

他认为,中国的教育问题不在于教孩子什么知识,而在教育的结构与方式上给孩子太多的指定和标准化。现代科技越来越重视人的思维能力与创新力,现存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妨碍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很多优秀的孩子需要化费很大的精力去适应教育环境与方式,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其实,社会需要不同才能的人,我们的教育却不能提供多样性发展,这是一种悖论情景。反思现在大多有个性的,有自由意志,比较逆反的孩子成为社会精英的几率反而比较高;老实听话,适应中国式教育的孩子大多循规蹈矩,顺风顺水,敢闯敢干的人不多。由于育儿与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对儿童能力评估的通用性,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变得平庸,具有天赋的人倍感压抑。

育儿不仅仅是养育问题,是重建人类生活的问题

作为一名具有社会使命感的心理学家和早教专家,李子勋坦言,他写作本书的目的是想让父母们去思考如何在拥挤的城市、匮乏的自然资源与疯狂的早教风潮中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在东西方教育思想齐头并进并相互交融中,给我们的孩子储备更多的智慧与发展力量?如何通过知识补偿系统来增进国人多样化育儿,以唤醒孩子的生命能量、灵性和创造力?

李子勋建议年轻的父母们要想大自然学习育儿,秉持相互依存、节能、只取所需这三大自然法则。他说这本书虽说是育儿书,也是补偿父母一些生命知识的书,希望读者从中也能获得一些新思想。把孩子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全部,不是去理解孩子,而是去感受孩子,好奇是一种有效的态度,要有真正的好奇就要放弃我们已知的部分,尽可能投入到一种未知的情境中。回归自然的育儿方式,更能确保20年以后的世界能够真正回归平实与和谐。

本书的育儿观念也许会给大家带来一些轻微的干扰,犹如盛夏骄阳下一丝难以察觉的凉风,读了这本书仿佛我们什么都没有改变,也没有什么显著的收获,但读过的人与未读过的人的内心似乎有了些不同,亦如蝴蝶效应。当我们为越来越多的育儿难题困扰时,这些不那么切合实际的观念也许会为大家问题解决带来不一样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