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女人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江艺平,笔名舒黔,是中国最早的时评作者之一,由于其大胆敢言的风格,被视为中国报业传奇人物。历任《南方农村报》主编、《南方周末》主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委先后主管《21世纪报系》、《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2013年,江艺平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的任上退休,引发了媒体界的一场集体缅怀:“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南方周末》的最璀璨年华,已经被人们称之为"江艺平时代"。

2013年11月,网易女人独家专访江艺平老师,让她与我们分享她生命中的成长与感动。

【谈媒体:网络媒体唤醒年轻人对自我利益的主张】

网络中信息去伪存真的筛选速度很快

网易女人:您觉得传统媒体和现在的网络媒体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江艺平:我觉得传统媒体意义上其实还更像一个个人劳动,个人创作,就是很多时候是靠记者的一双腿,一双眼睛去走,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到互联网时代真的是这种信息海量,很多时候是借助了互联网的手段去让他占有的信息会更广泛,当然这可能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这海量的信息里面你怎么样去判断真伪,选题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因为毕竟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跟传统媒体还有非常大的差异。

网易女人:有一个说法,说现在这种媒体,包括像微博,包括我们的客户端、各种APP,它是一种互动性的,他们说会走向一个全民的媒体。

江艺平:对,人人都是自媒体,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的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去采集信息,并且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传播,这个是打破了传统媒体以前单向的那种方式,传统媒体是我说你听,对受众来说互动交流的少,到了新媒体时代真的是,可能会带来一个在信息传播的时候显得很复杂,很杂,但是它会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这是互联网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经过大家不同信息的比对,很快他能确定这个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不像在传统媒体时代,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个很好的趋势,就是传统媒体时代报纸说什么,我们认为那就是唯一的,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的选择会多样,通过网络自身的一个,它会有去伪存真的这样一个功能,让受众能自己去辨别,自己去发现。

网易女人:去参与?

江艺平:对,去参与,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的进步。

网易女人:您觉得报纸将来会有怎样的变化与发展?

江艺平:报纸作为纸质的媒介这样一种形态,会逐渐消亡,就是纸质的阅读只是一种,那个介质会逐渐的消亡,但是作为新闻它是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会存在,人们永远会有这种需求,希望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但这样的话就是通过网络新的那种呈现方式去阅读,包括移动终端的阅读,APP、手机的阅读,就是阅读的方式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我想本质上的东西还在,就是人们对新闻的渴求还在,所以记者这个行业肯定还是一直需要的。变得只是阅读的介质,介质发生变化。

新媒体时代呈现的自我利益唤醒是时代的进步

网易女人:您做这么多年媒体人,他们说您的那个时代应该称之为报人。

江艺平:对,我也是说我的身份,一辈子就做了一件工作,就是做报纸,当然报人一般来说,我们说报人报人报人,这个还是属于很正面的,就是以报利人以报为业这样一个褒奖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能希望达到那样的境界,但是还是需要努力,虽然退休了,但是比如我觉得对新闻的经历的整理什么的,还是可以悟出一些东西来,还是可以做一些事。

网易女人:还可以给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一些机会。

江艺平:新媒体时代我觉得年轻人在新媒体时代,包括你注意到的网民的那种无限的创造性,还有年轻人在新媒体时代对自己,其实我觉得未来还是会有,包括对自己命运的主导,还有自己发展方向的这种参与,他会比传统媒体人会有,这种自主性应该更强一点,有更多的可能性了。

网易女人:还是会不一样,不过我们还是觉得,您那一代人,因为也看过一些书,有过一些了解,那种对新闻,对社会的一种关爱,我觉得是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有时候是很缺少的,因为可能我们这一代人是独生子女,社会的环境对利益、这种欲望更注重,他这种很自我,自我可能有好处,但是可能对这个职业其实是不够关爱别人的,所以还是很希望…

江艺平:这个可能是时代的不同造成的,因为我们成长的年代真的是不允许讲自我,是提倡集体主义,绝对反对任何的对个人的这种需求、个人的利益的主张,但这个是对人性的一种践踏实际上,九十年代强调的这种对个人权利的主张,包括那时候很多的公民维权,发端于消费维权开始的公民维权,像这种我觉得都是唤醒自我,唤醒对自我利益的主张,这些是社会巨大的进步。

但从报社来说,很多管理者也跟我说真的不一样,我们说80后,其实80后还不能概括整个80后,80后跟85后都非常不一样,我们21世纪的人力资源总监说85后我们得帮他把工资都管起来,要不然他可能上半月就花完了,但是他下半月要供房、要供楼,我们得帮他管理起来,给他按阶段的发,但是80后自理生活的能力还是会比较好一点,但是85后的创造性还有他个人意志的那种坚定,也会让管理者觉得那个也是他们的一个优势,至于到了90后那就更不一样。

一代一代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是不一样的,可能我们那个年代确实是集体主义熏陶,或者家国情怀会更强烈一些,到了90后,到了现在的00后,个人对自我的关注,还有个人这种所有可以充分发展的一个时代吧,就是个人所有的潜能,不像我们那时候,可能你选择什么就从一而终,但是现在你有各种的可能性,这样的话择业的可能性,各种可能性,这样的话还是很不一样。

记者除了挖掘真相外还要抗拒任何利益诱惑

网易女人:您做了三十年的新闻工作,新闻理想,您个人特别的有原则,您这种新闻理想是什么?在这个行业里您觉得坚守的一点是什么?

江艺平:我觉得记者的职责本身就是要去为公众寻找事实真相,在执行这样一个职责的时候,还是有不可以违背的一些原则,我们会以我们的老前辈,包括黄文玉先生先生他们说的,有可以不说真话,绝不说假话这样的一个准则。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商业充分发达的社会,可能还会要加上不能为利益所动的这样一个准则,因为现在各种诱惑确实很多,媒体人本身面临的、媒体面临的,有时候会不会为了商业利益,你会把真相给出卖了,或者我不报道了,或者我报道扭曲了,这种现象在媒体当中确实存在。

我想可能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媒体人的准则里头,对商业利益的这种警觉还是要保持的。

【谈性别平等:女性在社会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机会比例很小

网易女人:您觉得现在中国性别平等的情况怎么样?

江艺平:我想可能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如果只从数据看,从各个阶层,从最高的国家的领导机构,乃至我们报社,肯定还是能看得出来,女性能够在当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这个比例还是相当小,从国家领导人的构成到我们报社领导人的构成都看出这个比例确实是,我认为是失当的,比如跟香港比,跟很多发达地区、发达国家比,女性参政议政的比例是比我们要高的,这个是一个表现。

另一个表现就是可能在择业的时候,女性相对男性来说还是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

网易女人:您说的劣势是指哪一方面?

江艺平:主要是一种社会的观念,普遍的观念还是会在择业的时候,单位什么的还是宁愿挑选男生更多一点,就是就业方面的歧视也还是有的。

网易女人:有一些行业,因为我也是应届不长时间,有一些行业确实会考虑到一些体力问题,像一些技术工种、熬夜,但是有很多的行业其实是不需要这种体力的要求的,但是择业单位还是会觉得我选择一个男性会比选择一个女性(更合适)

江艺平:女生包括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类似这些会占用她们一定时间的精力和体力,就会影响到她们的工作,这个是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一个观念。

网易女人:其实还是说家庭中女性要付出的精力还是要多一些的。

江艺平:对,还是要多一些,这也是一种男女的分工吧。

网易女人:这是我们中国这样,还是说社会普遍的状况都是这样?

江艺平:我想可能人类社会形成了这样一种自古以来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一种观念也好、模式也好,包括男性女性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也好,女性更多的是照顾家庭这样的一个,一种惯性思维,到现在还是会比较大的主宰这个社会,当然也会有特例,这种特例大家就会觉得比较新鲜,比如国外有时候会出现男的在家里做奶爸,女主人出去打拼的,这种作为特例的话,可能那些人往往有些是名人,通过报道让大家看到觉得有点新鲜,但是这个还不是普遍。

网易女人:还不是主流。

江艺平:还不是主流。

网易女人:很多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欧美,其实还是很多…

江艺平:对,而且很多人也比较享受这种全职太太(的身份),我也认识很多朋友,她也很享受这个,也觉得这个挺好,但是我觉得这个无可厚非,愿意、乐意做这种安排,她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做这种安排,其实也无可厚非。

网易女人:我之前问过一位老师,他的一个说法我觉得很新奇,他就说人类从类人猿开始,男性出去打猎,女性负责摘一些水果,养育孩子,其实就是一个最终回归到原始的状态。

江艺平:他认为是天然的,可能有点像人的天性那样,是回归到本来。

南方报系选拔人才时从不考虑性别因素

网易女人:是,她会觉得说一步一步的这样,最终回回去,我们做媒体行业,您的同事应该有很多记者,这个记者当中男记者和女记者的比例是怎样的?

江艺平:我想这可能是中国教育造成的,就是在大学里面文科女生确实占了绝大多数,可能你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吧?我读书七七级的,第一届恢复高考,那时候女生很少,大概九十多个人的班级里面只有十七八个女生,其他的都是男生,后来应试教育,女性可能天然这种考试、记忆的能力,比较乖巧,跟男生在青少年叛逆的成长不一样,所以到了高考的时候,女生确实录取的比例极高,男生在文科里面成了珍稀动物了,因为我爱人也在高校教书嘛,有时候也会说,研究生也好,想考博士的学生也好,还是女生的比例蛮高的。

所以到了我们报社去招人的时候也会发现,其实女生非常优秀,就是在她所在的院校里面拿出来的简历,她过往的成绩,但是报社也还是会有这种观念…

网易女人:希望招男生?

江艺平:对,还是会希望招到男生,尤其财经媒体,有时候会指定希望是个男生,因为他要出差,要到处跑等等的,但是在我们报社我觉得女记者、女编辑还是发挥了非常非常大的作用,她们也占了几乎有一半的比例,在每个部门里面其实很多都是很重要的骨干,而且都很有创造性,但往往就是好像到了要进入高层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她们上升的空间比男记者们,比她的男同事相对来说要难一点。

网易女人:是因为家庭的关系吗?

江艺平:我觉得不是家庭的关系,就是在评判的标准,包括在上级机关选人用人的标准里面,他总是,其实我们国家自上而下都是,就是女性在各个领导机构占一定比例,他用这个来界定,就是“无知少女”嘛,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女性,像这种有一定的比例要求,就变得说好像达到了这样他就认为我国体现了男女平等,但是他没有考虑说,比如有很优秀的女性,能不能在班子里面女性占多数,这种我觉得还是极少极少,一般来说还是男性占主导的这样一个现状。

网易女人:您要是在提拔下面的记者或者编辑的时候,会考虑到性别这方面的因素吗?

江艺平:我一般不考虑这个因素,主要是从他的能力,他的品行综合去考虑。从左方先生创了《南方周末》开始,南方报业一直延续了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其实我是已经很久注意到了,跟我一起共事的这些女同事都非常优秀,只是给她们的机会太少,像《南方周末》的陈菊红,现在腾讯的总编辑了,像我们《农村报》有一个副主编,其实能力都非常强,很有才华的女性,就是没有给她们,没有给她们更多展示才华的平台,她们就会有一定的受到限制,你像陈菊红到了腾讯,大放光彩。当然一般我觉得在选人用人上,性别不是考虑的因素。

网易女人:就是完全不在其中?

江艺平:不在其中,对。

【谈工作:从文字匠到高层主编 我更热爱写作】

南方周末爱惜人才 我才被发现和培养

网易女人:您一直到现在进入高层,您在这个过程当中觉得是因为什么,您这个上升的(过程)。

江艺平:我觉得应该是南方报业的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很幸运进入南方报业,在那么多届的领导,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非常爱惜人才(的传统),其实哪怕你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记者,他从你的一两篇文章发现这个人可以造就,他就会很用心给你机会,这个是很明显的,在我身上也是非常明显的,从一开始,其实我在《农村报》担任一个普遍的编辑,也经常会下乡写一点小稿子,我自己的兴趣是写一点时评,在《农村报》,《农村报》也是一张不起眼的报纸,就是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小报纸,发一些小杂文,从报社领导到我们原来的南方报业的老前辈、老祖宗先生,从他那个时候在读报看到了,这个人写文章不错,他会跟报社领导说你们要注意一下,这个人写文章不错,报社领导也注意到了,然后他们就会觉得这个人可以培养,就用这种方式,南方报业很多被发现、被给机会的年轻人都是这样,就是这个报社领导有这样一种传统,尊重人才、爱惜人才。

网易女人:您也是这样被选起来的?

江艺平:对。

网易女人:一直到现在?

江艺平:对,自己也没有任何这样的准备,也觉得我可能一辈子在报社做一个文字匠,能够写东西我觉得就已经非常非常满足的一件事情,但是到后来就说,要希望你出来出任《农村报》副主编,希望你出任南方报社的一个,它有一个推选的程序,就是票数高的就有机会进入,经过民主测评等等这样一些程序,我觉得好像就这样一步一步把你给推到那个位置上,但实际上我并不认为我的能力是做领导者的能力,我其实还是更喜欢写作。

面对起起落落的职业生涯 女性应该淡定从容

网易女人:我还看到您在履历里有很多次的职位变化,甚至有一个时间段内很频繁的变动。

江艺平:主要是分工调整,不断地在调整,不要你分管这个工作了,不要你分管那个工作了。

网易女人:但是正常情况下,我们还是不会如此频繁的调动,您觉得女性在面对职业生涯起起落落的频繁调动的时候,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或者方式(来应对)?

江艺平:这可能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属于非正常的,就是说你做的是对的,但是不被组织认可而调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自己是做的对的,内心是坦然的,所有的变化都可以接受,还有一种情况是可能确实因为不胜任,在一个岗位不合适或者不胜任,甚至自己的工作出现了过失,这种情况下可能还是需要有一点自我反省。还有一种情况是,本来是我应该,我觉得我也胜任,我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好,但是没有给这个机会给我,其实我觉得我很委屈的,这种情况在我跟一些女同事聊天的时候也会了解到,会有这样的想法,同样一个升迁的职位,给了别人没有给我,但是我觉得我比他更优秀,类似这种的也会有的,就会觉得委屈什么的,可能还是一个自我调整吧,因为总的来说就是说叫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很多时候还是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你要学会自我调整,坦然去对待。

网易女人:还是最初那个是最重要的,你要自己去辨别这个事情是你价值观所在,是我认为我做了对的事情还是做了错的事情。

江艺平:对。

网易女人:您后来做了主编之后很少单独的写文章了是吗?

江艺平:对,基本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怎么动笔,早先还写,给《南方日报》给他们写一点时评、杂文类的,直到后来离开了《南方周末》,觉得离那个时间段越远,你看得越清楚,并且有些话可以比较自如的去说的时候,才会写一点东西。

网易女人:就是不太合适?

江艺平:对,可能还是要等到将来,就是关于新闻,关于我经历过的这些事情,可能等以后,等以后会。

网易女人:社会上还有一种论调,说一个女性她奋斗的黄金时间是二十到三十岁,但是男性事业的发展期可能从二十岁一直到七十多岁还可以奋斗,您怎么看待年龄的问题?

江艺平:这个可能要看是区别不同的行业,有些行业可能真的是吃青春饭,有些行业不管男女,可能越老积累越多,他未来的收获越多,我也注意到像高校里头文科的教授其实只要他一辈子在不断地做学问的,有些真的是越老越值钱,但是理科就未必,真的理科有时候是那种需要在他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创造力最好的时候出成果,所以也感觉到理科教授可能,而且理科主要是科技发展太快了,那种日新月异的感觉你如果知识不及时更新,很快就会跟不上,跟文科那种,特别是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研究的这种,因为它太博大精深了,你钻进去一口井越打越深,可能最后你是那个能挖到宝贝的那个人,那你年长没有关系,还是可以继续把学问做得很深,理科相对而言是年轻的时候出成果会更多见一点。

报社这个行业现在很残酷,就是包括我们这些一线的年轻人,现在有一个新闻行当普遍的自嘲的说法是“新闻民工”,就是特别的累,然后跟早年九十年代末,这个世纪初的传媒行业蓬勃发展的那个时候不同,那时候有理想有激情,并且也有非常好的一个回报,觉得在当时的同等的收入水平上,收入还是不错的,这样的话当时做新闻的那种感觉,你说“无冕之王”夸张了点,但是还是会觉得是很体面的一个行业,但是到了现在,传统行业,本身传统媒体不那么景气,又加上竞争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一线的年轻人会有苦闷,会面对很多实际的困惑,这个是这些年越来越经常遇到的问题。

网易女人:就像我们网络媒体这块,也是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说你的付出,因为现在社会对媒体的尊重程度和信任程度是在很直线的下降的。

江艺平:对,这个真的是这几年很困惑我们的一个问题,真的是不信任。

网易女人:对,就是不信任。

江艺平:彼此的不信任,受众和媒体,传媒之间的这种不信任,传媒同行之间也是出现一些恶性竞争的局面,这个都有,进入了一个,旧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媒体和受众之间,媒体彼此之间可能要经过一个,怎么说呢,就是…

网易女人:很长时间的磨合。

江艺平:对,很长时间的磨合,可能也有一个优胜劣汰,把一些害群之马最终淘汰了,逐渐再重新建立这个行业的秩序,建立它的规则、新的规则,重新赢得社会的信任,这可能有一个过程。

网易女人:就是需要一个稍微长一点的时间,因为现在很多报社的记者,或者是网络的这种记者和编辑,都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的付出和收入其实是不成正比的,付出远高于收入,但是在社会上的这种认可度反而是很低的,有理想和没有理想的人,我觉得都很痛苦在这个过程中。

江艺平:对,这真是一个有点混沌,有点迷茫的时代。但是我觉得还是会有相当的一批媒体和媒体人,他有很坚定的理念的那批人,他还是知道自己的新闻职业的指向,就是我为什么要从事这个行业,我能够为这个行业做些什么,类似这些他们心里是很清晰、很清醒的,所以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做这种努力,包括一批人从传统媒体离开了,但是他并没有离开记者这个行当,建立他们的媒体同盟,包括在网络上的这种媒体同盟,或者叫各种部落,因为我也注意到南京财经记者部落,各种部落,还有包括赵何娟,类似这些都做得非常的出色。

网易女人:对,现在有很多记者,他们通过这种真实的事件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江艺平:对,而且他们是一群彼此有共同理想,彼此非常认同组成的这样一个记者团队,一直在做这些事情,他未必是一个所谓官方的机构,所谓什么的机构。

网易女人:或者是盈利的一个?

江艺平:对,未必是这样的一个机构。

网易女人:也就是说现在可能这个行业,包括和大众都是一个很乱的,可能有一点迷茫,大家都迷茫,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都能清晰了,重建。

江艺平:对,这个时候就是优秀的越优秀,他就会脱颖而出,并且建立起他的新闻规则、新闻操守、新闻标准的那个标杆,逐渐的就会成为引领这个行业的方向,我觉得这个过程会让真正有理想的媒体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影响力,在新媒体和旧媒体的融合当中找到媒体人自己的方向。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真不是我写的

网易女人:很多人很好奇,您当时在《南方周末》做主编是几年?四年?

江艺平:对,就是1995年底到2000年1月,大概四年多一点。

网易女人:因为很多人都看了当时您写的一篇主编寄语,一篇新年贺词?

江艺平:江艺平:“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是1999年《南方周末》的主编寄语,1999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篇文章其实不是我写的,不过很多人都误认为是我写的。

网易女人:现在网络上都这么说......

江艺平:我接下来要写一篇文章就是专门讲讲那个新年献词,就是财经杂志副主编罗三平约我开了一个专栏,我写了两篇了,第二篇就是写关于第一个年末特刊,那是1997年年底的年末特刊,第二篇我就准备写一写《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就是第一篇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作者是沈浩,就是现在21世纪传媒的总裁。

网易女人:因为现在我看到官方认证上还说那篇文章是您写的。

江艺平:对,只是作为编辑,因为他们写完了之后还是要经过主编审嘛,只是作为编辑,不是作者。

【谈生活:我比较注重家庭 不善交际是我的短板】

网易女人:您的工作应该特别忙。

江艺平:其实更忙的我觉得还是那些记者,还有那些中层的管理者,因为他们直接管理记者,每天考虑大量的选题,跟记者保持联系,一直在指导他们,那些事是他们具体在做。

网易女人:您以前在中层的时候也是特别忙?

江艺平:我做中层,可能这个概念就是在《农村报》的时候,对,当然因为那个报纸小,采编基本上是合一的,就是你也采你也编,所以很多事情是自己直接在做,跟《南方周末》早期也是这样,就是副主编们其实个个都是责任编辑,徐立业、陈名扬他们个个手里都编了一两个版,两三个版,他本身也是一线的实际上,就是他们那种忙就是自己也在直接操作新闻,自己也要负责指导团队,那个因为我做到主编之后就不像他们那么直接了,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这个报纸,它的光环投到我身上,其实跟我真的没什么关系。

网易女人:您觉得觉得是下面的这些记者?

江艺平:对,是他们在做。

网易女人:我之前也听李老师他们都在说,说您虽然在工作很忙碌的时候,家庭生活还是很有规律的那种,也不出去参加一些活动。

江艺平:可能是个人性格,这个不值得去怎么说吧,因为本来应酬其实也是工作的一部分,特别是做媒体的,对外交际这个能力很重要,我觉得我是欠缺的,我的性格比较安静,不太善于去结交人,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一个很大的短板。但是我有很优秀的同事,他们补了我这个短板,他们就在社会上的这种,建立了很多很好的资源、人脉,我自己本身这方面有欠缺,所以我觉得不值得去作为一个什么…

网易女人:一开始原本是打算问您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的。

江艺平:平衡我想每个,可能每个在职场打拼的人都必须面对,我自己本身还是比较注重家庭,觉得工作和家庭还是必须两不耽误,有一些真的是工作狂,特别是男性,我会注意到在我们报社很多男主编,那真的是非常的敬佩他们,就是忘我,忘记家庭,真的是一年到头很多时间是在外面奔跑,家庭会有所忽略,他们的付出会更大一些,就是整个是为报社的事情在跑。

网易女人:因为现在一般的家庭还是女性照顾孩子、老人还有日常的这些东西,要付出的格外的多,可能男性做工作狂,看起来家庭还是很稳固。

江艺平:是的。

网易女人:但是如果女性这样呢?

江艺平:对,也可能会有这种问题,所谓女强人往往家庭就不和谐,如果照顾得不够和谐的话,往往还是会导致自己什么的。但是在我这几十年的从业经历里面,在报社里面好像这种例子还不太多,就是因为本身太过专注于工作,家庭出现什么问题,好像还不太多,或者如果有的话只是因为性格不合,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总体感觉就是现在人也摆脱了以前,就是在文革、文革以前那个时代灌输的那种(思想),就是好像必须工作第一,必须注重事业,大多数还是处理得比较好,就是希望两方面都能平衡。

网易女人:因为我们之前接触到电视这个行业的时候,有一些女性也是,一开始在基层的时候她很努力,奋斗了很多年,但是在晋升的时候就涉及到一个家庭的问题,领导就会很直接的说如果你还想继续升一步,你近期确实没办法,很多人为了家庭…

江艺平:宁愿放弃。

网易女人:对,放弃了晋升的机会,但是也觉得个人理想上确实很遗憾。

江艺平:还是有点。

网易女人:是不是报社这个行业比电视那个行业要好一些?

江艺平:会好一些。

网易女人:我们同样是做媒体。

江艺平:对,报社我感觉,南方报业因为它一贯的文化理念,还是强调平等,强调彼此的尊重、包容,这样的话那种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这种束缚也好、歧视也好相对还是很少的,影响不是特别大。

【谈女权:女权主义首先要有人道主义立场 艾晓明老师是榜样】

网易女人:江老师,您觉得中国现在的女权主义者和国外有什么差距吗?

江艺平:这个真的是个专业问题,我不是特别了解,因为我知道李军(李思磐)是很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很可爱的,艾晓明老师,中大,中大有一个教师群体也是很坚定的做女权主义的研究,这个可能是个很,从理论上去探讨这个问题的话,我真的是不了解,所以没有办法发表什么意见。

网易女人:以您和她们接触的,因为我们以国内的信息来源不知道外国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我们国内的媒体每次暴露出来的都是一些裸体游行,一些很极端的事件,至少一部分的中国人,包括很多女性就觉得女权主义者是一个很粗鲁的,一些很极端的群体,还是很困惑,以您和她们的接触怎么看?

江艺平:我觉得我还是愿意把艾晓明老师作为女权主义的非常杰出的代表,因为从她身上你会看到她的那种怜悯心,她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她对所有不公正事件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关注和激愤,其实都出自于,即使是女权主义者,首先她有她的人道主义立场,她有她非常清晰、坚定的这种维护公平正义的这样一种普世价值的主张,所以从她身上我会觉得,她所体现的女权主义,她是非常坚定的希望尊重女性,并且是女性是跟男性是平等的。

因为我在1998年、1999年的时候,《南方周末》也有登过一些女性用品的广告,女性都是在那里极尽摆出那种妩媚的姿态拍的广告,她都会打电话跟我说,她说你们这个广告是对女性不尊重的,因为把女性当成玩物或者当成什么,我会感觉到她真的是,那种很坚定的,并且希望女性是作为被尊重的对象,和公众见面的时候的女性是受人尊重的,而不是一个玩物,不是一个只被玩赏的这样一个对象,她这个理念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我从她身上会觉得女权主义非常值得尊重。

网易女人:您接触到的女权主义更多的是感受到她,她其实就是一种关怀。

江艺平:对,对社会公平当中,女权主义的表达更多,但是她会更多的关注在女性身上,但是她表达的同样是对社会公平的主张。

网易女人:其实是一种普世价值。

江艺平:对,普世价值,她的女权主义,别的我不太知道,可能也会有极端的。

网易女人:可能会有,因为我们这个频道也和很多女权主义者有很好的接触,其实还是希望通过我们一些活动能够更多的向大众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告诉大家其实也不一定是这样的。

江艺平:对,公众可能有,因为有媒体猎奇的报道,只是关注到那些花哨的,哗众取宠的一些举动,那个可能是表面的,那种表达深层次可能也有他们的一些主张,但是那个毕竟还是表面的,我更多的看到的是艾晓明老师这么多年,真的是在持之以恒的在做一件事情,她就是要推动社会的进步。

网易女人:您觉得您从业的这三十多年,感受到这种进步了吗?

江艺平:还是感受到了。

网易女人:有什么比较明显的体现吗?

江艺平:如果从法制,可能一个纬度就是法制的进步,我们还是会看到跟媒体推动相关的就是包括孙志刚事件获得的这种双制度的废除,包括非典事件后的信息披露,信息公开制度,还有包括最近劳教制度的废止,这些也都是通过媒体,通过社会共同推动的,就是从法制的纬度看的话,进步是非常巨大的。

网易女人:近段时间还有一些事件,就是一些女童甚至有男童被性侵,前段时间集中的报道非常的多,触目惊心的。

江艺平:对,学校也成为了一个…

网易女人:很可怕的地方。

江艺平:甚至是校长、老师。

网易女人:对,校长、老师。

江艺平:整个道德沦丧的这种情况,是让人很痛心。

网易女人:您觉得像这种女童性侵的事件,真的是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的事,反映了社会一种怎样的文化,或者这种现象体现了什么?

江艺平:我想如果检讨起来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司法是不是有足够的严明严肃,包括监督是不是足够的到位,如果是有,其实这些都是和谐社会、安全社会健康的一些保障,就是司法的保障、舆论的保障,如果有这些足够的监督和足够的到位的话,这种现象还是会,不会像现在这样集中的爆发,人像你刚才说的变得没有任何底线,没有任何顾及,人兽性的那一面在占据了上风,把他的人性都泯灭了,像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从整个社会环境来说,我觉得我们要反省的可能就是几大监督功能是不是足够的完善,包括司法的,包括舆论的,这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真的就是社会在丧失了,我觉得很重要的还是一个,就是我们讲到普世价值,就是对人的尊重,人人生来平等的这种理念,人性的这种可贵,这个是人类应该普遍遵守的一些规则,如果不被传扬,不被肯定,民众对价值判断会出现混乱。人的这种,天然制式的那一面会没有什么约束力,对利益的追逐,对个人欲望的这种无休无止的追求这些方面没有任何约束力了,就会出现那样的一种行业性的溃败、腐败。

【谈女性受性侵:避免二次伤害需要媒体和网友共同建构】

网易女人:您做这个行业应该会比一般的人见到、听到、了解更多的故事,就是一些和女性相关的事件,到现在为止女性在受到性侵害这种案件中,她还是没办法,不会因为这个事情受到大众的一种保护,反而是更多的臆测和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江艺平:这可能涉及到媒体伦理,现在的媒体人逐渐有了媒体伦理的自觉,有这种意识了,但是也还是会出现为了吸引眼球,实际上是对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的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过多的披露细节,过多的不顾及受害人的隐私等等这些,但这个如果一旦出现的话,至少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还是会有一个自身自我批判也好,或者叫做自我净化也好,它会引起一个同行之间的这种争议,并且会招致批评,在将来再出现类似的报道中,有自觉的媒体人会规避,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现象。

因为我也知道包括《南方都市报》,包括一些都市类媒体在报道类似案件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对受害人的这种保护不够的情况,马上就会引起同行的这种指责也好或者批评也好,包括我们自己办的杂志,他们也会进行这方面的讨论,就是让不同的报纸在同一个平台上发表你的意见,最后大家会认同那个最符合媒体伦理的这样一种观点。所以我想确实会出现因为吸引眼球而导致对被害人、受害人二次伤害的这样一个情况,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媒体伦理也成为媒体必须面对的这样一个引起重视,并且去努力遵守的一个规范。

网易女人:您刚才说到的是我们媒体行业对于受害者的这样一种保护,随着微博、朋友圈这种自媒体的传播,就是网友更多的发表自己的言论,我们会发现,包括李天一的案件这个受害人,网友自发的就会把受到性侵的女性建立在一个,就是说中国有句俗语,叫“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这样的基础上去评价。他们总是用这种眼光,尤其是男性的网友,去臆测这个受害的女性,您觉得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心态和文化?

江艺平:我想可能还是这种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对女性的这种歧视跟男性处于强势的这样一个主导地位的,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性别方面的歧视,还有就是互联网时代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约束的这样一个特点,也决定了网民们在网络上说话的时候,是无所顾忌的,他会真的很充分的,有时候你会觉得真的很充分的暴露出人性的一种恶,或者丑陋的那一面,有时候看网络上大量网民的跟贴,你会能感受到这一点,这可能是网络带来的一个弊端也好,或者是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好,这可能是需要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就是整个社会达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之后,懂得去感同身受的理解对方,这样的情况下逐渐的这种丑陋的现象才会慢慢减少。

网易女人:因为我们网易有一个产品,叫跟贴。这个跟贴相对于一般的网友留言来说互动性会更好一些,你在想做一些新闻的时候,无论是你是真实性、客观性,但是你会发现网友们的留言永远和你媒体工作者的方向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这种匿名性和真的是无所顾忌,你真的会觉得说他是一种好像我们在想,总有一种指引他,或者想度化他的感觉,但是这些网友们更充分的显露了这种很不善良,没有善意。

江艺平:我想可能这些人生活中有一些不如意,就借此来发泄,从这个角度讲他可能会给他一个宣泄的渠道,也把社会上一些戾气给释放出来,当然就是不要对人造成伤害就好,所以有些人干脆关闭评论,我发了我的博客或者什么的我不看你的评论了。

网易女人:对,有时候看了确实会说太伤心了,太激烈了。

江艺平:一般你们也不会怎么去干预?

网易女人:我们不会。

江艺平:不干预,因为这也是互联网一个基本的…

网易女人:对,因为除非一些特别的事情,一般是不会的,但是你该看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人物类的事件,社会热点事件类的,确实能感受到网友的那种恶,他那种恶意,你没有办法,我觉得作为一个属于一个新媒体的从业者,其实也很困惑,我们不知道我们究竟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群体,让我们自身也很困惑,是迎合他还是不迎合?

江艺平:这种感受很真实,对。

网易女人:但他们又是一群很有创造力的人,包括前两天有一个娱乐新闻,汪峰上头条的事件,这个事件就是我们的网友在留言中想到的,所有的媒体工作者都没有想到,但是他想到了,然后就红了。

江艺平:网上真的很有创造性,这个是传统媒体人自愧不如的,就是网民的想象力、创造性真的是非常的,其实说到那些恶意也好或者是什么,我想那可能也是网络众生相里头的一种,你还是会很欣喜的看到网络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那种巨大的改变,让民间的声音有了充分发表的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要不然真的是沉默的大多数,真的在传统媒体时代,在这之前,沉默的大多数真的就是沉默的,他们没有出声的机会,但是现在不同了,前不久腾讯做了一个节目,叫我跟老师去谈一谈未来十年的想象力,我跟袁老师不约而同的都谈到,未来十年的想象力就在于网络,而且对过去十年乃至更早一点的这种突破,也是在于网络,对网络我觉得它的出现真的是怎么去评价都不为过,就是怎么去给它褒扬,给它各种赞美都不为过,它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明。(采访:陈培陪 编辑:郝哲)

采访后记:以上对话因内容需要有所删减,并不完全,我也很遗憾没能呈现出与江艺平老师对话的原貌。最后提供一段江老师身边工作人员的描述,也许这能让我们对“江艺平”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

这个工作人员是南方报业的一位司机,他说自己的江老师司机的朋友。谈起江老师,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她是我们这儿最好的领导了!自从她做了领导,单位就给她配了车,她从来不坐的。她的司机很闲的,除非生病,她真的都坐公交车上班的,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这么多年了她一直是这样的。”

“以前有些新来的记者编辑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碰到江老师都不敢相信,他们开始还挺不好意思上去打招呼的,他们说自己是新人和这么大的领导一起挤公交车觉得很紧张,后来渐渐的大家都熟悉了,他们上班的时候都在公交车上和江老师聊天的。”

“江老师那个人啊,无论你是什么人你在单位是什么职位,什么身份,只要你去了她办公室,她一定对你和颜悦色的,你出门她都一定要把你送到电梯口的,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今年江老师办了提前退休,离开了她奋战了31年的工作岗位。如果你见到她,一定会惊讶,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还有这样一种人,新闻的理想好像真的是她的信仰。

作者:陈培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