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不应有性别分类。近日英国的“让书只是书”在线运动,号召儿童读物的出版商们能停止给书籍贴性别标签的做法,并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反对性别化营销。

一本儿童读物,有性别吗?

这个问题,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书,怎么可能有性别!然而,就在我们不知不觉的生活中,儿童读物正悄悄地被出版商包装成有性别区分的产品,甚至受市场影响的作者也在把这样的区别受众的观念带到写作中去,于是产生了“一看封面和标题,就知道这是给男孩儿看的,还是给女孩儿看的”效果。不信,您想一想:机器人、太空、海盗等常常为蓝色封面; 仙女、公主、鲜花、蝴蝶等内容则用粉色的多,是不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很多国家纷纷组织活动,要求为少儿读物去性别化。最近,在英国就发起了相关运动。

英国的“让书只是书”活动于3月6日世界图书日上发起,该活动是2013年几个家长发起的“让玩具只是玩具”运动的一部分,该活动组织者去年说服了13个零售商将玩具上的“男孩儿”“女孩儿”标签去掉。在世界图书日这天,家长们再次发起了“让书只是书”在线运动,希望儿童读物的出版商们能停止给书籍贴性别标签的做法,不要再给男孩儿女孩儿做故事与颜色的性别区分。

活动一开始便得到了主要出版迪士尼系列的 Parragon和Usborne两家大出版商的认同,他们同意将不再出版专名为“男孩”或“女孩”的书。日前更获得了英国最大的连锁书店Waterstone、儿童文学家马洛里布莱克曼、诗人卡罗尔·安·达菲,《黑暗三部曲》作者菲利普·普尔曼等名人和少数出版商的支持,此外许多家长也纷纷通过拍摄自家儿童读物来证实已经存在的性别化问题,并表示支持。该请愿活动截止到目前已获得了2000多个支持签名。

从参与活动的支持者分享的照片我们不难发现,现在许多儿童读物除了探险、知识、游戏等基本类型分类后,莫名多了一个性别的分类。标题上那“为女孩儿”或“男孩儿的”字眼显得有些泛滥;某些烹饪书籍的分类目录更是可笑,“男孩儿吃的比萨饼和汉堡包制作流程”以及“女孩儿喜欢的粉红色蛋糕制作索引”,仿佛男孩儿从来不吃蛋糕,女孩儿一定不喜欢比萨饼似的。甚至,少男、少女版圣经都能在市场上找到。

孩子的图书怎么了?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经销商麦克·奥玛拉站在营销的角度提出了三个原因。首先,从经济利益考虑,性别化标题比中性标题更容易销售。其次,从购买行为看,在现实购买中,很多购买是由家长完成,他们的购买行为是受到性别因素影响的。比如在亚马逊上购物,顾客总是寻找“男孩书”或是“女孩书”,这就促使了市场跟着消费习惯设定相应分类。再次,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男孩儿女孩儿喜欢的东西确实不一样,市场不该忽视不同需求。乍一看,经销商说的不无道理,但一细想便发现,这背后的始作俑者都是长久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市场只是进一步迎合了这些刻板印象,并做了强化它们的推手。还有些人认为这样的活动是左翼女权分子的鼓动,“她们就是想看到世界变得男将不男,女将不女的效果”。

要说服经销商及反对派们,争取更大层面的支持,我们需要厘清为什么要反对儿童读物的性别化?

许多支持儿童书籍“去性别化”的支持者接受采访时都表示:我们给孩子读书是希望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开发心智等等,然而,现在的书籍正在做相反的事情,就是禁锢孩子的思想,陷入刻板印象中去。“再下去会进一步形成文化的不平等”。Books’Sake创始人简·布莱利称,出版业从读者的童年时代就积极强化传统的性别角色。这种性别营销的正常化延续了刻板印象对儿童思维的限制。“现在是时候正视它并让它成为往事了。”《星期日独立报》图书编辑凯特·盖斯特更是高调发文表示,该报纸和官方网站承诺,以后再不会推荐一本只为女孩儿或男孩儿的书。“任何无聊的公主书只要放到我的桌面上,我会立即丢入垃圾桶,让它们与那些描写伟大的男孩儿书籍一块被回收。”

此外,这个活动还引发了另一个讨论,即儿童读物中,男女形象失调问题,男孩儿出现的次数是女孩儿的两倍。这种形象失调,也从侧面强化了男性是主体、女性是客体的暗示。

书本,是明智的必需品。而儿童读物的性别化,是从儿童幼年在开始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初期开始,就循循诱导其至一个固定的思维圈里,在这个圈里,女孩儿就该是温柔贤淑、胆小被拯救的客体,而男孩儿就该是骁勇善战、拯救世界的主体。在性别化读物的教导下,人们形成的“智慧”恰恰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孩子们应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不应受到“应该喜欢”或“不应该喜欢”什么的成见禁锢。这里,有出版商的责任,更有家长和社会的责任。

让我们共同反对性别化营销,让书只是书!

本文来自:中国妇女报

作者: 观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