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演员,1991年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出道,

代表作《春光乍泄》《卧虎藏龙》《一代宗师》。

2013年首执导筒,导演《尺蠖》(三段式电影《三生》的最后一段)。短篇小说《尺蠖》曾获2012年第34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大奖,讲述一位中年男人因失业而绝望进而沉迷电游躲避现实的故事。

1、为何会拍 《尺蠖》 ?

香港电影节和赋山传媒提供这个计划给我的时候,我刚买下这部小说的版权。他们来找我做这个案子,我觉得30分钟的时长,对我来讲可能比较有把握。它讲述一个现代题材的故事,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一个家庭,爸爸、妈妈跟女儿。

2、这部小说吸引你买下版权拍它的原因是?

我们这一代,尤其是开始接触电动的人可能会特别有感触,我自己就是。男主角选择电动作为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而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朋友。我自己十几年前也一直在打魔兽。电动的世界有它有趣的地方,它是另外一个生活的层面,你要自己试过才会知道,可以暂时忘记不愿意面对的事,所以男主角在那个世界里有自己的一个小小星球。

3、你的电影给了沉迷电动的男主角一条走出来的途径?

我觉得人都会碰到这样的课题:你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的时候,可能开始用另外的方式来逃避。但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像那个影片一样,只要你打开卧房的门,走出去。它其实没有那么难,难的是你要怎样面对自己。如果不面对自己,那一步永远无法跨出去。

4、你沉迷电动那段时间是怎么走出来的?

不要玩就好了,(笑)计算机不要再开机。

5、怎么看待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人跟人的互动是很有意思的。现在人的生活,计算机也好,手机也好,这些东西让信息太爆炸了,你会丧失很多跟人接触的机会。像跟朋友出去吃饭,或者我跟太太在外面吃饭,两个人不自觉就开始玩手机,生活模式已经不像以前一样单纯地我看着你、你看着我。明明是很近的距离但你感觉两个人之间很远。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家不要玩手机了。只要3秒钟也好,定定地坐下来看着她,或是看着你的朋友,人跟人再度交流。这是人不会忘记的事情,只是习惯在变得不同。

6、第一次当导演,对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满意?

经验不足,有时在现场情绪会上来,但情绪一来我马上会反省,自己为什么要生气?到最后发现其实是自己准备得不够,然后把气发到别人身上。后来就觉得不能这样。因为这不是为了某种效果,也不是用生气去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生气会影响到别人。我觉得这样对工作没效率,所以也会不断反省。

7、谈谈印象深刻的一场戏。

最后拍闪回那场戏,我一直觉得拍不到,所有的都对,镜头运动也对,表演的演员状态也很好,但就是少了一个感觉。少点什么我也讲不出来。你说没达到自己的要求也没办法。

8、做导演是想了很久的事情吗?

我小时候就很崇拜导演,觉得做导演很威风,但其实做演员比较舒服一点。演员是把自己的角色准备好然后去表现出来,导演则每一个部门都要去照顾。

9、哪些导演对你的个人创作影响比较深?

杨德昌、王家卫跟侯孝贤。

10、以后还想继续拍电影吗?

还是要看有没有一个好故事。这次有机会完成自己的小情小爱,虽然很辛苦,但如果之后有一个故事要我做,而我又对这个故事有很深刻的体会,那我还是会考虑。

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