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倾诉:

首先介绍下我的家庭吧,中小城市,家境中等,总而言之就是那种一抓一大把的小康家庭;大学去了湖北,交了个女朋友,毕业前分手,然后回家,找了个稳定的工作。

然后,然后麻烦就来了,在我工作稳定之后,我爹妈七大姑八大婆都在说着,找个女朋友结婚吧找个女朋友结婚吧!还有各种说要给我介绍的!!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们能不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啊!

我不是一个机器,到了点儿就运行某个程序,在该上大学的时候上大学,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这太机械化了。大学四年,你们一个两个的都告诉我别早恋(当然我当耳边风)别找外地女朋友巴拉巴拉一大堆。最后,四年过去了,你们立马变了一副嘴脸,从严防死守忽然到了改革开放了。而且,也根本忽略了我在想什么。我不愿意过早的结婚,甚至不愿意要孩子,总之不愿意一切的束缚。黄秋生最近有个广告让我感触很深刻:如果我是主演黄秋生,我会说我喜欢这部戏的剧情,如果我只是黄秋生,我会说我喜欢这部戏的片头。     我很渴望,我不再是谁的儿子谁的孙子,让我只是我。

这样子很反社会吧?不知道错的是他们还是我?现在很苦恼啊。我真怀疑我会在某次家庭聚会上爆发,然后把所有人狠狠骂一顿。

Daisy回复:

沈宏非说,所有专栏里的情感问题都是社会问题,这话我赞同。你和你父辈的矛盾,源于一个很中国的社会问题,就是:我们是否要服从别人对我们生活的设置?

设置就是别人为你的生活定下的规则。比如女孩必须文静,男孩应该粗放,爸爸活该养家,妈妈必须母性爆棚。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到了25岁就一定要如何如何,到了30岁又该如何如何。一直到死了,葬礼都该如何如何。一切事无巨细,充斥你生活的每个角落,却从来不告诉你这些如何如何到底有没有正当的理由。反正叫你直观服从就是了。一旦不服从,就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全世界都会来过问你为什么不服从。

直接问都还算是好的,别人的闲话,眼光和疏离,才是更有效的武器。中国是个努力培养顺民的国家,服从法律大概还不是我们的全民意识,服从生活的设置,却早就是我们血管里的DNA。我们的父辈就没有幸免。他们自己被别人设置了一辈子后,再习惯性地设置自己的下一辈:“大学四年,你们一个两个的都告诉我别早恋”,因为不准学生恋爱,是社会的一项设置。“四年过去了,你们立马变了一副嘴脸,从严防死守忽然到了改革开放了”。因为25岁以前就该结婚,是社会的另一项设置。父辈们严格遵循着过了一辈子了,很多人已经彻底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以把这种机器人一样的设置当做一种幸福,并努力让子女相信:这真的是一种幸福,我们是真的为你好。这种说辞,我想你应该听过很多,我们都听过很多。 侥天之幸,你没有相信这种说法。

你说的“我很渴望,我不再是谁的儿子谁的孙子,我只是我”,就是自我意识。没有人是为了传宗接代才活到世上的,没人是为了工作才活到世上的,没人是为了被人设置才活在世上的,一个人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在宇宙间,一个不可代替的人,总能找到比那些设置更有趣,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事情——不管那些设置听起来是多么合理,多么吓人。 我们的父母缺乏自我意识(这不能全怪他们),乖乖地被设置拽住,没能从中幸免,我们自己,我们的下一代怎么样才能幸免?这个问题我可以写一万字,但在我看来,写多少都比不上前人王小波做出完美地回答。在他那篇脍炙人口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相信人人都看过,尤其是现在还入选了中学课本的情况下)里,他描写了一头对生活的设置彻底无视的勇敢的猪。结尾时他说:“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无视它。这就是最好的做法。如果我们被这些设置吓破了胆,最后只有满足地把设置的牢笼扛在身上,甚至还要传下去,那真连这头猪都不如。

延伸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