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昌平区多位孩子的家长反映,他们在赛亚宝贝艺术幼儿园上大班的孩子,近一个月内,在幼儿园遭到老师虐待,身体出现多块瘀痕,幼儿园的监控视频记录下了相关内容。警方、昌平区教委等多个部门已经展开调查。昨天昌平警方发布消息,幼儿园两名涉事教师已被行政拘留。

事件回放

  孩子身上有瘀伤

5月18日,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家长们赶到了园内,向园长李女士提出要求,希望能看看园内监控录像,原因是家长们怀疑孩子在幼儿园遭虐待,“孩子的腿上有瘀伤,我们怀疑是老师打的。”

在园长带领下,家长们通过电脑查看了部分视频,视频内容让不少家长感到愤慨。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除了在午睡时遭到老师棒打外,在上课时间,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我们只看到了一小段视频,这一个班有30个孩子,有多少个孩子被打过目前还不清楚。”

事发前一天,家长田女士在微信群里反映,她孩子身上出现瘀伤,经反复追问,孩子说是幼儿园老师打的。田女士反映的问题,很快引起家长们的共鸣。有多位家长都说,他们也在孩子的身上发现过瘀伤。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现孩子腿上有伤的情况,可能比田女士更早一些,大概可以追溯到半个月前。“一星期内,孩子腿上出现了两块瘀伤,太不正常了。再三询问后,孩子才说出原委。原来,幼儿园老师打完孩子后,还不让孩子告诉家长,这样的行为太恶劣!”

在家长们的描述中,打孩子的老师不止一人,教师陈某某、关某某都被提及。

最新进展

  打人教师已被拘

昌平警方经过两天的调查,昨天发布消息称,经查明,今年4月底以来,赛亚宝贝艺术幼儿园教师陈某某(女,21岁,河北人)、关某某(女,55岁,北京人)在教学管理中,用教鞭或徒手对其认为“不听话”的儿童进行“惩戒”,致多名儿童身体多处部位出现瘀青。

昨天昌平警方以故意伤害他人为由,正式将涉事的陈某某、关某某行政拘留,陈某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5日,罚金1000元。关某某行政拘留13日,罚金700元。

在警方消息发布前,昌平区教委已作出回应称,在接到家长举报后,已和幼儿园法人代表及园长进行过交涉,如打人行为属实,对涉事教师绝不姑息,并答应家长的合理诉求。同时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

从5月18日到昨天,连续3个下午,幼儿园与30多名家长一直在开协商会。在这几次协商会中,园方法人代表俞先生和园长李女士多次向家长鞠躬,并就失职问题致歉。对于两名涉事教师也作出了开除决定。协商会还涉及费用的减免、退还,加装摄像头以保障孩子们安全,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等多个问题。

后续处理

  受伤的孩子如何安抚

直到昨天下午,园方与家长们还有一些问题没谈拢。家长田女士说,家长们急于想看到一个月内的完整监控视频,还想看看幼儿园园长的执业资格证。

家长刘女士说,大家想看完整视频监控是合理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孩子们究竟受到了怎样的伤害。“我们不可能通过一遍遍追问孩子来获取真相,那样对孩子伤害太大了!”

对家长们提出的这些要求,李园长说,目前视频已移交公安机关,他们无权决定何时能给家长看。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涛说,目前已和家长达成一致,将由专人对孩子的心理创伤进行评估。“方案会直接交给幼儿园,待园方和家长审核通过后,再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很多家长提到,除了专业人士的努力,家长们能帮孩子们做些什么呢?对此,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说,这类事件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创伤是很大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培养“亲社会”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可能会因为不利影响,对成年人失去信任,对社会产生不安全感,对今后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的潜伏期很长,如果不注意疏导,有可能到孩子上初中才突然爆发,成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宗春山说,家长们首先一定要向孩子们保证此类事件绝不会再发生。其次要告诉孩子,这件事绝不是孩子们的错。除此之外,还要多和孩子进行互动、游戏,重新树立他们的信任感。

专家观点

  幼儿园老师不仅仅是“看孩子的”

宗春山说,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仍然等同于“看孩子的”。其实学龄前这个阶段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孩子从家庭走向集体、社会的第一步,可以说是人生的基石。

目前幼教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民办、私立幼儿园增多,这些幼儿园教师的能力、资格审核不够严格;整个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后期对教师又缺乏培训;一些幼儿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

宗春山说,幼儿教育与成人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感情,而对于付出者来说,很难从孩子那里得到感情方面的回报,所以长年的无偿付出可能导致情感的枯竭,在这种情况下,麻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都是有可能的。目前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对这些老师的定期心理疏导工作还没有形成机制,只是个别幼儿园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对幼儿园的老师来说,情绪的轻微波动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就连教师突然出现离异、家中有人去世等问题,园方都应及时对其进行评估,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孩子。” 本报记者 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