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

主题:

传承文脉

创造未来

时间:

9月11日~20日

地点: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光华大道二段601号)

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自11日正式开幕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仅周末两天,全市就有20余万人参加非遗节的各项活动。昨日虽是周一,但秋高气爽的天气依然让非遗节主会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人气爆棚……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本届非遗节的不少非遗项目不止是供人观赏,而是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本届非遗节上,“互联网”还首次与非遗文化进行碰撞,在特别设立的“互联网+非遗”展区里,传统的技艺和互联网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传统技艺并不土

在非遗博览园众多的展馆里,“山海台湾”台湾工艺创意馆无疑是人气最高的展馆之一,台湾馆围绕“染、漆、竹、茶、织”五个主题,展示台湾地区独具代表性的工艺,呈现丰富的台湾地区民间工艺风貌与创新成果。天冠银帽、竹编的杯子、手工织布、转心瓶和琉璃珠等等,让观众看得目不转睛。“时尚”“潮流”和“生活化”是不少观众对台湾馆展品的第一印象。

巴蜀鬼才魏明伦在逛过台湾馆后就连连称赞,在他看来,台湾馆展出的非遗产品不失传统又很时尚。“不完全是土得掉渣的东西,又和现代生活做了很好的结合。” 著名非遗保护专家田青也认为,台湾馆的东西做得非常精致,比较好地把传统文化和当代审美结合在一起。

专程从台湾地区赶到成都参加非遗节的台湾漆器大师廖胜文认为,台湾地区的非遗保护一直在追求生活化,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美学。“将其衍生成为生活美学,制作出更加时尚的作品。”

“互联网+非遗”展区很神奇

成都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在此次非遗节期间展出的非遗艺术品中,有不少非遗文化在非遗艺术家们的巧手下,已经融入了生活。在“互联网+非遗”展区里,一个普通的枕头就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羌族的羌绣,图案设计则是羌族的羌绣非遗传人完成,更独特的是,在越来越关注睡眠质量的今天,枕头还植入了高科技的芯片,在睡眠时,芯片就可以记录下其睡眠状况,通过相对应的手机软件显示出来,“太神奇了,小小的枕头也是暗藏玄机啊!”一位观众一边看一边感叹。

“互联网+非遗”的模式也让不少非遗传人感叹。湘绣国家级传承人柳建新认为,参加非遗节最重要的是能和全球各地的非遗传人交流,“怎样传承传统的东西,我希望向做得更好的人取经。这次我在台湾创意馆受到很多启发。他们带来的很多非遗产品,不管是漆器、竹编、还是织染品,那些珍贵的非遗基因被巧妙运用,做成了时尚气息十足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苗绣大师龙通花就表示,传统的非遗和现代的时尚相结合,才会有更多人了解非遗,真正让非遗走进生活。

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 摄影记者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