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亮相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的"周胤辰:彼时那景"作品展,集中展示了周胤辰近年来创作的多个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生命体验转化为时空的诗意重构。

我对周胤辰最初的印象,是她用非常简洁、畅快、带有速度感的油画语言对江南景象的诗意描绘。那是湿润润的,充满着氤氲的地域气息,既是印象式的,又颇具时代性,还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镜头感。近两年,随着对她了解的加深,我才发现,她其实一直热衷于各种"场景"的构建,这些"场景"似曾相识,但又不是某地、某景的客观再现。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作为对象,日常碎片化的景观与回忆构成图像的来源。画中的景和人都是我所见和能触碰到的,我会刻意回避标志性特征,把锋口藏于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胤辰生于斯,长于斯,她出生、成长、求学、工作均在上海。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年轻人总是对陌生的远方有着莫名的好奇与向往。因此,"到远方去,到远方去",成了周胤辰内心深处一种不自觉的渴望,为此,每年她都会抽出不少时间徜徉和流连于山野古建。她说,她对纯自然的风景不是太有兴趣,她喜欢带有人文痕迹的,但又不是名胜古迹。都市和乡野之间的往返与切换,那种强烈的反差,常常带给她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断裂感。然而,这些真切的生命体验,转换成了一帧帧画面,宛如蒙太奇一般,会时不时浮现在她的脑海里,成为她创作很重要的来源与动力。《远方》系列、《遥远的瞬间》系列、《回忆》、《纪念》等这些作品,便是她用追忆的方式,记录并呈现了她所经历的一次次独特而又深刻的生命体验。她用宽大而又迅疾的笔调,酣畅淋漓的油画语言,画出了她对远方的美好记忆。那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充满着浪漫、抒情、诗性的精神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胤辰《日光》,2024

如果说《远方》系列,周胤辰单纯靠一重时空构建了她的精神家园;那么开始于2017年,一直延续至今的《因物故有时》系列,则开启了两重、甚至多重时空的艺术探索。她通过增加若隐若现的车窗,并有效利用车窗玻璃透明与镜像的原理。起初,像《因物故有时》系列、《白盒子》系列和《停顿》,周胤辰还只是用局部特写的方式,尝试如何更好处理车窗内外两重空间或多重空间。渐渐地,她变得得心应手,局部场景很快就不能满足她的表达与重新构建的内心需求。从《彼岸》(2019)到《时间列车》,通过多重的反射与折射,场景趋向开阔、深邃、丰富。于是,飞驰的时间与静止的空间,在同一个画面里出现了N重的时空折叠。这样的画面,层层叠叠、虚虚实实、隐隐绰绰,她以记忆中的画面作为蓝本,简化了空间及物体的形状及细节,运用光影和现代构成来重新组织画面。并以精良、细致、简练的油画质感,通过强化明暗关系,以凸显出镜像所产生的多层空间变幻。画面既虚又实,似真似幻,这是景观与记忆的复合叠加,因此饶有趣味,又颇具深意,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并于有意无意之间,不断挑逗着观者的视觉。站在这样的油画作品面前,相信很多人会反复地咀嚼和玩味,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直观化的视觉映射。

在谈及日常《景观》系列时,周胤辰说,起先的注视是"强迫"的,因为疫情出行受限,但结果却很愉悦,让她合理的把目光切回日常与附近,重新认知生命意义和人的价值。她几乎每天都在通过观察、录像、照片、草图等方式记录和研究这片"景观",体验其中流逝或者停顿的时间。这些"普通"有力的日常,是物、是景,亦是心之所象。事实是,对平常生活的小叙事和微叙事,也成为很多80后艺术家某种具有共性的认知与追求。王安忆说:"历史不是由事件组成的,我们所强调的事件、大事件都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历史的变化正是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之中。"正是日常生活的一个个琐碎片段,构成了整个当代的历史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胤辰《寓言2》,2024

《风和日丽》与《乐园》系列创作于2022年,彼时,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几乎"绝迹",这种孤寂感和荒诞感充斥着周胤辰的内心。爱德华·霍珀曾说:"伟大的艺术是艺术家内心生活的外在表现,而这种内心生活将形成他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因此,很多时候,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这批作品中人物形象普遍端坐于一叶小舟上。这叶小舟,有的徜徉于绚丽的山水间,有的停泊于静谧空旷的公园水面上,但均采用背影或者侧影,没有具体刻划这些人物的外部身体特征和面部表情,然而整个画面弥漫着某种强烈的寂寥感和孤独感。这些场景可能有她童年记忆的影子,但很显然,她弱化了地域特征,着力于构建和渲染人的处境,用以表达彼时她某种强烈的心境和情绪,所以更像是一种自我释放和自我疗愈。

周胤辰创作于2024年的最新系列《重山之外》《居所》《寓言》等作品,有一种翻过重重山丘之后豁然开朗的感觉,意境极为壮阔、坦荡、明净、从容,像是一种心灵的图式。曾经的生命体验借助于一个个画面与图像都存储于她的脑海里,在某个想要表达的瞬间,这些画面纷纷从她脑海中自动跳出来。眼前这些画面和场景,或许正是她脑海中那些图像的外化与显现。她通过虚化背景,将重点聚焦于各种山石,而这些山石坚实、稳固、明确、清晰,有着非常扎实的质感与重量,与背景之间构成一种图底关系,由此也产生出一种特殊的情境关系,它们是自然的,但不是自然主义的。山川无言,然而"物我同生"的通感,以及"心"与"物"的互映,让画面呈现出唯美的诗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胤辰《居所》,2024

事实上,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感悟从来都和时代的精神分不开。综观周胤辰的油画创作,她将生命体验转化成时空的诗意重构,于光影的错综复杂之中,建构她心目中的现实,本质上可以说是对世界的一种体验与参悟。另外,她将日常之物贴合到另外一重景观上,通过选择性地重建图像元素,剥离其真实的客观属性,来铺陈绘画的特质,反映出她对绘画的某种高度自觉。她还将时代变迁的特性与精神投射于画面之中,并揭示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力量与意义,赋予场景和物象以温度与生命,由此创造出某些崭新的视觉感受,并引领观者进入画面,主动展开联想,重新认知我们的文化脉络和文化选择,重启我们的思想特质与视觉基因。

值得关注还有,周胤辰以具象绘画语言为媒介,她在油画领域展开的种种探索与努力,实际上始终在探寻如何从生命体验出发抵达绘画的路径,实现具象艺术的某种抽象性表达,并将成长的思考逐渐内化到绘画语境中。周胤辰这种持续不断的创作与实践,让我们看到绘画发展到今天,依然具有碰触现实、刻划现实、讲述现实的可能性,她从个体角度,非常准确地捕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现实表象,因而具有一种强烈的当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傅军

文:傅军(策展人、艺术评论家,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