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我党创始人,许多朋友会想到“南陈北李”,其实,还有第三人存在,只不过他后来因故退党了,故而很少被人提及。谁能想到,他曾是毛主席的“顶头上司”,给毛主席分配过具体工作,他叫张申府,还是周总理的入党介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人创党

张申府1893年出生于河北献县,父辈中多人在晚清政府当官,自家也有多亩良田,家境不错,故而少年时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基本功扎实。1914年,张申府考入北大,对数学和哲学这两门课程掌控得都很到位,也从中学到了今后可以让他维持生计的知识。

1917年,张申府留校任教,与李大钊相识。李大钊思想进步,正在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而张申府对能够消灭不平等阶级的政党也很感兴趣,因而开始对共产主义理念进行研究,并期待更多人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奋起革命,以此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没过几个月,张申府又结识了当时在北大任教的陈独秀,三人联合创办了《每周评论》、《新青年》等革命杂志,张申府担任编辑。张申府每天都要书写大量文章,宣传共产主义理念,推广先进思想,为年轻人排疑解惑,唤醒进步青年行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毛主席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此时,张申府就是图书馆管理者,负责向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其他工作人员分配工作。因为工作有交集,这段经历令两人对彼此印象深刻,在两人后来的回忆录中均有记载。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讨论建党事宜。在议定党名时,张申府面对多种备选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后来我党正式采用的名字——中国共产党。

发展党员

张申府虽然是我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却没有参加著名的“一大”,彼时,他已经踏上了游学欧洲的邮轮。在法国,张申府创建了国外的共产主义小组,发展了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刘清扬入党。通过刘清扬,张申府又发展了周总理,并且朱德、孙炳文的入党介绍人也是张申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后,张申府进入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副主任,负责学生的口试和笔试工作,可以这样说,黄埔一期的军官,皆是张申府的学生。张申府还向军校大力推荐周总理,促成了后者回国后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

不过,张申府的性格宁折不弯,与蒋氏存在难以消除的隔阂,于1924年愤然辞职,离开了这所著名的军校。

愤而退党

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在讨论政治议题时,张申府不同意与国民党结盟,与部分代表意见相左,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张申府愤而提出退党。周总理上前阻拦,无奈当时无法说服个性太强的张申府。

退党后,张申府专心治学。他本人对哲学方面很有研究,是我国研究罗素第一人,还曾见过罗素一面。张申府在全国多所大学教书、任教,同时还翻译外来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政治方面,张申府也曾在国民党政府担任过参政员,无奈其耿直的个性让蒋介石不满。张申府还对农工党、民盟等民主党派的建立也有贡献,但张申府在共产党1948年连胜国民党的时刻,在《观察》报刊上发表了不合时宜的文章《呼吁和平》,为今后他的多舛命运埋下伏笔。

建国后,在周总理的关照下,张申府进入到了北京图书馆做管理员,文革期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但张申府的挺过了文革,见识到了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的样子,他晚年回忆时,曾言最后悔的两件事,第一件便是1925年的退党行为。于1986年病逝,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