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行走的课堂

“五一”前夕,一场跨越半个中国的研学之旅让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内心久久激荡。在这场“大国重器智领新未来 饮水思源慧聚新征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中,他们饮水思源、以水为缘,跟着一杯水走遍南水北调东、中线,在行走中对话山河,感受文化魅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丹江口水库水天相接,绿洲点点。第一次站在碧波浩荡的水库大坝上,枫丹实验小学学生孙昊博难掩内心激动。7个小时前,他从家里出发前特地接上一瓶自来水。在三年级的课本上,他第一次知道,北京的饮用水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里。此刻,带着一瓶水回家,更是一场感恩之旅。

“南北往返3000余公里,这是一段多么波澜壮阔的旅程!”同样感慨的还有六年级学生张沛阳,他的毕业课题“探寻丹江口大坝”马上就要答辩。此刻站在坝顶,他的内心无比澎湃。

“丹江口大坝由挡水泄洪主坝体、电站建筑物、升船机系统、引水渠道等部分组成,坝体总长3442米;坝顶高程176.6米,正常蓄水位170米,正常蓄水位库容290.5亿立方米……”带队辅导员刘立璞的讲解,让很多学生惊叹不已。

“绿水青山是最好的教材!研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对话山河。”枫丹实验小学校长亓刚说,“学校坚持‘学生影响学生,心灵触碰心灵’的理念,结合沿线自然人文资源,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通过参观走访、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完成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山河画卷中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科学知识。”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中、东线一期工程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北调的南水保障受水区群众的饮水安全,促进受水区产业结构调整,支撑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了利用好这幅壮阔的山河画卷,此次研学活动以水为媒,串联起北京、湖北、江苏3个省市近20个节点,学校联合丹江口市蒿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设计了科技筑梦、古今对话、运河漫游等10余个主题。

今年是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位于长江大运河交汇处的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也是此次研学活动的终点。在结营仪式上,来自北京、湖北和江苏三地的学生,分别将三地采取的水样汇聚在一起,完成三水融汇。

“这是跨越空间的三水融合,更是中华文明的血脉融合。”作为指导教师,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刘怀玉见证了这场仪式。在他看来,“三水”分别取自南水北调北端点北京、中线南端点丹江口,以及东线源头江都,“这种山河呼应代表着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文明联结,必将根植在学生内心深处”。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15日第4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李澈 通讯员 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