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三,念一篇留言,来自我们视频号后台的J同学。

J同学每天都在防备生活中的坏人,结果发现自己没有了朋友,她问我应该怎么办。

熊师傅:

我是一名大学生。

每次遇到事情了,容易把人往坏处想,会觉得某人很坏,并且很坚定的认为“一定是这样的,绝对的”。

结果出来以后发现并不是这样,每次真相大白的时候,又很自责“是我不够好,所以才觉得别人会这么做”“或许别人是好人呢?”“我怎么能这么想,这样别人以后要是知道了肯定觉得是我太差劲”。

也正是这样,一路走来,从小到大,我的猜测让我一直得罪人,没有朋友,然后被孤立,被欺负。

说欺负这个词,可能太不好了,我说别人的时候就不是欺负别人吗?

别人这么对我难道不是一种自我保护吗?

然后就又会觉得自己是个很糟糕的人……我该怎么办。

我买了您的《关系攻略》,您可以跟我说说这个课的哪一节或哪几节有提到我这种心理(情况),我也能更好的深入的去学习(不是要求,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J

J:

你好。

我们日常跟人相处的时候,如果摸不清对方的一个表态、一个话语是什么意思,可以直接确认一下。

“哈哈哈,你这件衣服像功夫熊猫。”

“你刚才那么说我是什么意思呀,让我有点不太舒服呢。”

对方一看你误会了,就会解释“真的没别的意思,我就说你这件衣服,挺可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确认,觉得不舒服了,觉得奇怪了,当场确认,就能减少自己下来瞎嘀咕。当场确认也能减少别人的讽刺和阴阳怪气,阴阳怪气的人,就是希望你下来嘀咕,增加你的损耗,你当场确认她两次,她就不敢再讽刺你了。

当场确认看上去技术含量不高,但是非常好用,人际关系不是武术套路,要繁花似锦,它是乒乓球,抽在案子里面就算赢。

比较麻烦的地方,是你的戒备心太重,总是怀疑别人欺负你、害你。不过你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可以改变的。

你问我《关系攻略》里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篇目,那就是2022年更新的30讲当中的第11讲。如果手边有《识人攻略》纸质书(没有的就到文末买一本),那就翻到78页。

这一篇当中,我解释了“先手善意”。

我们在社会当中活动,基本信任是应该有的,比如我们去饭馆,都是先吃饭,后结账,店家不会害怕我们吃差不多一走了之,因为有摄像头,有派出所,吃霸王餐的人会被找回来。

我们去快餐店,也可以先付钱,不用担心对方会赖掉我们一碗面。

同样,我们跟同学、同事打交道的时候,也可以默认他们是友善的,同时也对他们展现友善,如果他们不友善,背叛我们、欺负我们,那时候我们就会不再信赖对方,不再和对方合作,甚至以牙还牙,实行对等的报复。

先手善意+以牙还牙,这是一个高效率的人际模式。

你之前用的处处设防的模式,就容易得罪人,失去了获得朋友的机会。

处处设防的人也有用处,很适合做公司法务、廉政一类的工作,因为他把一切情况都想到了。

但是日常生活中也处处设防,实在是太累了。

16岁的时候谈恋爱,很容易就会和对方两心相照,容易感受到爱和温暖,偶尔受了伤,把对方大骂一通,也很容易恢复过来,这就是先手善意+对等报复。

86岁了要找个年轻的后老伴儿,那就得处处设防了,这姑娘是不是图我的钱啊,是不是图我的字画儿啊,是不是图我的房子啊……

人到了处处设防的年纪,就很难先手信任了,因为他对等报复的能力在下降,身体不好了,早晚要整个人落在更年轻的配偶手中,他不能不防。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趁着年轻,赶紧去相信别人、去喜欢别人吧

每个年纪,就应该做该做的事情。

祝学业进步。

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