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8期内容

“查重过了吗”“论文降重了吗”……快到一年毕业季,毕业生之间的“问候语”悄然发生了变化。出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约束,查重率是衡量论文原创性的重要指标。为了让毕业论文顺利过关,学生往往自行付费购买查重服务。然而,五花八门的查重渠道、良莠不齐的查重结果、水涨船高的查重费用等,让毕业生们很心累。

毕业生的一块“心病”

“查重花了几千块钱”“非常不准,这家店查重率4.7%,学校查28.9%,差点延期毕业”“学校查完重新修改,改了后自己付费查出来19%,换另一家6.8%,差距太大又得多出一份钱再找一家检测”……

半月谈记者检索发现,一些购买查重服务的网店评价里充斥着毕业生的抱怨,他们因各平台的查重结果良莠不齐而困扰,辗转花了不少冤枉钱。根据不同数据库和查重方式,费用每千字1元到10元不等,一些打着“与学校查重比对库结果一致”旗号的平台,一篇论文则需要三百至五百元,乃至上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将从一所福建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历史学大四学生小张完成毕业论文后,为查重煞费苦心地查找攻略。“查重网站种类名目繁多,知网、维普、万方、超星等,令人眼花缭乱,找个靠谱实惠的着实不容易。”他说,作为文科生,即便是原创论文也担心引用文献导致查重率太高,提前查重必不可少。

“许多学校供应的免费查重软件限制了查询次数。绝大多数学生为了达到查重要求,不得已需要付费另行查重。”北京大学研究生小何说。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高校对学位论文查重率上限要求在10%至30%不等,不同学位层次的论文要达到不同标准,各个学校自行设定标准。若查重率超过上限要求,将不得参加论文送审从而导致延毕,对论文至少修改3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查重检测。

查重率超标时,学生们便千方百计“花式降重”。江苏某高校研究生谭晓说,自己的论文光是一个专有名词就有10多个字,再加上几个常用的固定搭配,一查重马上就标红,让人啼笑皆非。“为了把查重率降下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要么替换同义词,要么调整句子结构、改变排列组合,真是绞尽了脑汁。”

学生反映,由于查重是“刚需”,市面上不仅出现假冒知网、万方、维普的微信公众号、淘宝账号等,导致查重结果不准,还出现将提交的查重论文倒卖,他人抢先发表的“论文泄露”问题,使得学生们“愁上加愁”。

市场火爆谁人催生?

查重的本意是为了督促学生规范撰写论文,提高学术成果质量,然而在供求关系与市场牟利操弄中“变了味”。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平台、学生和学校各方都为查重市场“添了把火”。

当下,查重比对资源主要由一些数据库平台垄断。业内人士反映,知网、维普等收录期刊论文、图书及网络资源较广的数据库,成为高校寻求合作的主要对象。例如东北一所大学发布的论文查重渠道显示,该校图书馆指定采用“(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5.3”进行付费检测,而被检测的学位论文自检测之日起一年后自动进入知网公司的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查重机构不仅赚到由学生买单的查重费用,还获取到学生个人资料和论文全文,收录进数据库进一步丰富资源。”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洪志忠说。

各类商业查重平台更是乱象频出。一些机构声称查重系统包含“学校自建库”,是“高校剩余名额”,能与学校查重结果一致,不断哄抬价格。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商业查重系统为了多卖查重报告,转化人工降重、AI降重盈利,故意提高查重率。

受访学生表示,学生们反复查重、高价查重,也有自己写论文不认真以及抄袭的因素。“学生在撰写论文的时候应该非常清楚自己有没有抄袭,有的人试图通过查重后同义词替换、语序替换来蒙混过关。”清华大学黄同学说。这也催生了“查重降重一条龙服务”,机器降重、人工付费降重、技术降重、翻译转换等操作游离于灰色地带。

同时不少专家开始质疑,设置查重标准是否合理?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指出,受技术所限,查重系统虽然可以识别出提交论文与数据库文献间的重复内容,但还不能准确判别引证关系,存在“误判”和“漏判”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提高毕业论文查重标准,不少名校要求查重率低于5%,甚至个别导师要求低于2%,一些课程中的小论文或者报告都开始要求查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吴秋翔认为,单纯采用查重这一技术手段“一刀切”判定学生论文情况,甚至对论文质量进行高低评价,并不科学,只能逼着学生投机取巧,用各种方法规避查重率高的问题。

让查重回归本来意义

“论文查重有必要,提升质量更关键。”程德安认为,高校需进一步完善论文质量审核方法,多维度评阅论文,破除将论文查重率作为进入答辩的绝对标准。

由于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论文写作性质不同,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进行查重标准分级,对一些人文社科专业的论文适当降低查重要求。例如,政策文本分析、研究名人观点、引用法律条文和历史文献,都有可能导致较高的文本重复,但这并不属于学术不端的范畴。

吴秋翔等受访专家建议,可以为查重率超标的学生提供申诉机会,组织专家力量对这部分论文进行评审并做出决议。针对查重率合格的论文,还可以从论文的思想表达、创新性、理论性等多方面进行审议,避免“以查重论优劣”。

不少学生呼吁,希望学校进一步开放资源,提供正规渠道多次查重服务,而不是自己在网上到处找。

洪志忠认为,还需加强查重平台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和舆论引导,规范查重平台的付费服务,建立科学透明的服务体系,整顿非法牟利行为。亟待有关部门对机构的收费标准给出指导意见,并审核相关资质。

归根结底,学术规范需从源头抓起,高校从本科生阶段就要抓好学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开展必要的论文写作指导。学校和导师要切实承担指导职责,对学生开展相关训练,提升其学术道德意识。

半月谈记者: 邓倩倩 魏梦佳 柯高阳

责编:秦黛新 / 校对:褚孝鹏

原标题《 这家店查重率19%,换一家6.8%

论文查重,毕业生们有点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