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她,带着两个女儿跨国寻夫,却亲眼目睹富豪丈夫新妻在侧,抱儿于怀。

奔着幸福而去,却成了单亲妈妈

这样狗血的剧情,发生在山东女人臧健和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

丈夫再婚的原因,是因为婆婆家里重男轻女。

而臧健和只生了两个女儿,没有生出儿子。

臧健和出现后,丈夫倒还惦念着两人之间的情分,计划奉行泰国的一夫多妻制,坐享齐人之福。

震惊、矛盾、委屈、纠结……种种情绪纷纷袭来,扰得臧健和心绪不宁。

是咽下委屈,和别的女人一起分享丈夫,分享万贯家财,过衣食无忧的阔太太生活;

还是坚定地离开,即使面临身无分文、生活无依的窘境,过苦哈哈的穷苦日子?

这个选择题,优劣立现,明智的女人也懂得孰轻孰重。

但对臧健和来说,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根本不允许自己承受精神上的屈辱。

一夫一妻是根植在骨子里的信念,婚姻生活是一对一的忠贞,她绝对不会和别的女人共侍一夫。

于是,她选择了那条并不明智的路。

她没有一丝犹豫,毅然决然地带着两个女儿又踏上回国的返程路。

在那个女人离婚,会被唾沫星子淹死的年代,她们一路奔波,辗转移居香港。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个无依无靠的家庭妇女,举目无亲,还带着两个女儿。

她要怎么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年轻时)

谁又能预想到,在经过最初的颠沛流离之后,她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风生水起。

后来,她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水饺皇后”,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臧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东的农村。

在她两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了T湾谋生,家里剩下母亲和他们姊妹几个相依为命。

那时候,家家都穷,村里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玩具”。

她就跟着伙伴们爬山、捏泥人玩儿。

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吃上一顿水饺,算是非常十分稀罕的事了。

在臧健和的回忆里,她才几岁大,就掺和到包饺子和面的过程中。

她一直忘不了,每次包出的水饺,一口咬下去,那种满足和幸福的味道。

臧健和的童年,在帮家里捡土豆、缝补衣服中,很快就过去了。

14岁,她去饭店洗碗打杂,贴补家用。

成年后,通过朋友介绍,她成了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

朴实能干、性格乐观的臧健和,浑身散发着青春的光芒。

一位援华医生,被她深深吸引。

对方是泰国华侨,双方吐露心迹,两个年轻人慢慢坠入了爱河,步入婚姻。

婚后不久,他们生育了一双可爱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曾经的全家福)

再谈起那段感情,臧健和的眼里依然透露着星光。

她开心地说:

哪个女人不想要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呢?那是每个女孩子的梦啊。

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只带给她短暂的幸福,更深更长的是伤害。

臧健和的丈夫,是泰国当地有名的富豪公子,他每年都要带臧健和回泰国一趟。

婆婆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再加上双方家庭的贫富落差,每次臧健和回家,婆婆都不会给她和女儿们好脸色。

好在他们并不常住泰国,只是偶尔回去探望。

所以,她也没有必要跟婆婆计较。

本以为这一辈子,能在幸福甜蜜中平淡度过,可是变化就在一瞬间。

1974年,公公病逝,作为家中长子,丈夫要回家料理后事。

但是,臧健和的签证来不及办理,丈夫只能独自一人匆匆赶回泰国。

这一别就是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与两个女儿)

1977年,臧健和满心欢喜地带着女儿去寻夫。

却发现,丈夫已经有了新的妻子,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她接受不了丈夫的不忠,心情平复下来后,她选择离开。

幸福的婚姻,不是儿女双全、丈夫事业有成。

而是无论外面遇到多大的风雨,只要回家就能心安。

而当时,回家已不再让她心安,那留着空空的躯壳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使委曲求全可以换来富足的生活,她也绝不低头乞求施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臧健和离开丈夫,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丈夫和婆婆,同样重男轻女。

作为母亲,她仿佛看得到,自己的女儿未来在那个家庭中,会过上艰难的生活。

自己的宝贝女儿,怎么舍得让别人去磋磨呢?

所以她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

我是一个开荒牛,我会去种树,一定让我女儿乘凉。

既然丈夫无法顶起一片天,那母亲就要为女儿搭建一座房,挡风遮阳。

到了香港后,她用200块钱,租了一个四平米、没有窗户的小盒子房居住。

房东不允许两个女儿乱跑,禁止她们去客厅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与两个女儿)

就这样,臧健和带着两个女儿,住进蜗居,一天打三份工,维持基本生活。

由于语言不通,没有文化,臧健和干的,就是去饭店刷碗、打扫厕所。

在空闲时间,她去山上给一位老人打糖尿病的针。

第三份工作,是晚上11点以后,去清洗电车。

当时,她还得挤出一部分钱,接济老家年迈的母亲。

臧健和说:

上报父母,下育子女 ,是我的天职。

所以,就算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她也得咬牙干。

生活已经足够艰辛,但意外并没有绕她们而行。

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臧健和竟不小心撞伤了腰,导致骨裂,再也不能干重活。

本来是工伤,但老板却误会了她,当着她的面说:

“大陆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为了钱。”

倔强的她无法忍受这种满载偏见的话,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撒谎,她跟老板较上了劲,去打官司。

在各种事实证据下,公正的法官判定,这是一起工伤,老板应该赔付臧健和3万元钱。

但是,臧健和却没有收下这笔钱,而是把钱还给了老板。

有人说她傻,都已经到手的钱为什么还要还回去?

她说:

自己争的不是钱,而是尊严。
还回去的这3万块钱,打的是老板傲慢的嘴脸。
也代表着大陆人的形象,不容许别人随意诋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官司胜利了,但是臧健和再也干不了体力活,接着她还查出了糖尿病。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幸好,有人来雪中送炭。

社会福利部门找到她,计划向她提供“公援金”。

面对比工资还高的“公援金”,她竟又拒绝了。

她的理由是,不想成为社会的包袱,成为寄生虫。

这正是印证了那句——饱暖则气昏志惰,饥寒则神紧骨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年轻时)

其实说起来,臧健和谢绝社会福利部门的“公援金”这件事,并不是好面子,偶然为之。

如果她愿意选择救济,那么之前,她就不会离开富豪丈夫,也不会远离山东,蜗居在香港打拼。

山东有句老话说得好,“好男不吃分家粮,好女不穿陪嫁衣”,这都是她刻在骨子里的倔强。

她自强自立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女儿。

有一天回家,窝在出租房里的小女儿,突然扑进妈妈的怀里。

她哭诉:

“为什么在青岛的时候,人人都疼我,为什么到这里,人人都讨厌我?”

臧健和被女儿问得哑口无言,她要怎样去回答女儿呢?

思虑了很久,她以自己为例子启发女儿: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以钱为基础的社会,我们穷,没有人会看得起我们。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就要努力。妈妈努力赚钱,供你们读书。
你们努力读书,在学校里成为前三,那么同学们也不会瞧不起你的。
不管你从哪里来,你的成绩比他们好,那么他们就会尊重你。

听完妈妈的话,小女儿似懂非懂地点头,大女儿记在了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前〉)

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互相勉励,努力学习。

不负臧健和的期望,姐妹俩成绩都很好。

从加拿大留学归来以后,大女儿成为了香港某公司总经理,小女儿在香港某科技公司担任客服经理。

臧健和说起往事,谈到她们娘儿仨,是“一个人走错,三个人走歪”。

所幸的是,有她的掌舵,最终,她没有走错,女儿们也没有走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绝了社会福利部门提供的“公援金”,没有了基本生活保障。

臧健和为了孩子,为了全家的前途,只有先牺牲自己。

在医院住了十几天后,她咬牙爬起来,继续为生活再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包饺子)

1977年,臧健和出现在香港湾仔码头,她开始推着自制的小车卖水饺。

刚开始摆摊,她无所适从。

推着车,竟走进了机动车道;

点炉子,被火烧掉了眉毛;

语言不通,无法跟大家交流。

虽然开始并没有那么顺利,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她得到了肯定,也让她铭记了一辈子。

那一天,码头上走来四五个大学生。

他们问“这是什么”,臧健和解释了很多遍“水饺”,却无一例外,都被听成了“睡觉”。

臧健和手忙脚乱地做好水饺,忐忑地盯着学生们的脸色。

她不知道,这碗水饺合不合他们的胃口。

一句“好好吃啊”,就这样,住进了她的心里。

在一次采访中,臧健和满含热泪地说:

我不是把他们当成我的客人,而是我要出来讨生活了,他们都是我的朋友。

也许那些顾客,只是很平常的路过,随意吃一次水饺。

但是,那一元钱一碗的水饺,对当时的臧健和来说,却是她养活一家人的希望,也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

她对每一位驻足在摊位前的顾客,都心存感激。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冬天的海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臧健和的双手,扫过女儿们的面颊。

臧健和的手上都是龟裂的口子,女儿们的小脸冻的僵红。

为了生存,她们都没有时间去抱怨。

10岁的大女儿给妈妈打下手、包水饺。

4岁的小女儿洗碗、清扫。

她的小摊是无证经营,就像无法见光的老鼠一样,不仅要躲避警察管理,还要时刻注意小贩管理会。

不忙的时候,两个女儿肩负起望风的责任,而小贩管理车也成为了两个孩子心里的阴影。

在二楼望风的女儿,只要见了警察或者管理会的人都会喊:“妈妈,见鬼了。”

两个女儿的望风工作一向都做得很好。

可是,她们还只是孩子。

有一次,她们跟卖报小贩家的小狗玩耍,忘记了望风的事。

刚巧警察来了,要抓走摆摊的臧健和。

小女儿着急地拉着警察的衣角,边哭边道歉:

“我没有看到你,不是我妈妈的错,都怪我,都怪我。”

顿时,现场一片混乱,小女儿哭,大女儿也哭。

即使再坚强,臧健和的心在这一刻也碎了。

她担心的,并不是要上法庭,交罚款。

而是觉得,她对不起自己的孩子,自己是一个失职的母亲。

是她把自己的压力转移给了女儿们,让小小的她们,在童真的年纪就要与她共担风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中〉)

两个女儿都是懂事和贴心的小棉袄,时隔多年,姐姐提起母亲说:

“她不是一个传统观念中很好的妈妈,但她是一个很特别的妈妈。”

虽然臧健和没有像女儿心中的“好妈妈”那样,为女儿洗衣做饭。

但她在为全家的幸福和安稳奔波,也和女儿们一起体验了不同的人生。

母女三人,相互扶持,一起前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臧健和从刚开始的,一个小时煮好饺子,到一分钟能捏30个饺子,付出了很多努力。

老顾客也与她产生了默契,每次她包饺子,忙得没时间打包的时候,顾客都自己沾粉、装盒、找零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天总不会亏待持续努力的人,所有的经历也都是人生的财富。

因为之前臧健和有过护士的经历,她也把爱干净的习惯保持下来,每次收摊都要杀菌消毒。

所以,她的摊子很受大家的欢迎,越做越大,曾在6小时内卖出了1000多份饺子。

而且,臧健和善于观察思考。

她发现,南方人并不是很喜欢自己的水饺。

经过了解,原来是水饺的口味比较重,也比较油腻。

于是,她立马进行改良,把五五分的肥瘦肉,换成了三分肥、七分瘦,还减少了调味料的量。

就这样,她的水饺越来越受欢迎。

她的水饺也有了名字——W仔码头水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在工厂)

这么热闹的水饺摊,吸引来日方老板的好奇。

原来,日方老板的女儿十分挑食。

但打包了臧健和的一份饺子回家后,女儿竟然一顿吃了20多个。

这也成为了,香港某百货的日方老板,想要和臧健和进行合作的契机。

在表姐的联系下,日方老板提出想要参观工厂。

但臧健和的耿直回答,却引来朋友一顿臭骂。

原来,她直接告诉对方,没有工厂,就是个小摊。

“大陆人就是大陆人,死脑筋,他说参观工厂,你就说工厂重地,谢绝参观。”

但是诚心才能换真情,臧健和还是坚持说,我就是一家小摊,没有工厂。

没想到,日方老板很欣赏臧健和,又进行了一次约见。

对方开出条件,他们提供牌照、工厂,与臧健和合作,把水饺卖到全香港。

臧健和想,哪儿有天降馅饼的好事,任何好处都是有代价的。

她的直觉非常准。

日方看中的,是臧健和的技术,水饺的名字要改成日本品牌。

看似泼天的富贵就要降临,臧健和却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

更换名字,推向商场,就是让她违背初心。

那她的客人,就吃不到便宜方便的水饺了。

因为她的真诚与坚持,对方又做出让步,可以用臧健和原来的品牌名。

在定价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本来一份零卖11块5的水饺,给日方的批发价竟然涨到了12块5。

对方都被糊弄的气笑了,怎么这批发价比零售价还高。

不得不说,做生意的臧健和头脑转得很快。

因为进入商场,包装肯定要比之前好,人工费也不少,所以单价肯定是要涨的。

第三次约见臧健和的时候,日方老板问:“你会不会经商?”

臧健和直白地说:“我不会,我就是卖水饺的。”

好事多磨,臧健和与日方老板,终于以“W仔码头北京水饺”为名,定下了长达20年的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水饺皇后》宣传海报)

1983年,W仔码头一跃成为香港速冻水饺的No.1品牌。

时隔两年,臧健和在香港设立了水饺工厂,成为一代传奇。

1995年,她的经历被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成了电视剧《水饺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臧健和与M国通用磨坊合作后,开始主打国内市场 。

那些年,产品广告以“家的味道”为主题,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妈妈为家人包水饺,总想着花心思,选好料。”

这句话遍布各大卫视,臧健和也秉承这份真心,来建设她的饺子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

臧健和提到,饺子的秘方,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对质量不放松

她想把水饺打造成中国的百年品牌,代代流传。

宣传加大、质量过硬,双管齐下,臧健和的水饺迅速占领内地速冻水饺市场90%的销售额,产品推向全国200多个城市。

2006年,又登录欧洲和北美市场,在国际上占得一席之地。

公司发展走上正轨以后,她也有时间来处理感情问题了。

她劝女儿们去看望父亲,但她却再也没有与丈夫见面。

也许是用情至深,不见便是怀念。

可是,她从没对重男轻女的丈夫和婆婆说过一句怨言,反而在各种采访中,心存感激。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跟自己争夺过女儿的抚养权。

臧健和说:

哪怕当时,婆婆要留下一个女儿来抚养,那么,我也不会走这条路,我会为了自己的女儿留在泰国。

普通如她,让女儿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她的目标,也是在艰难困苦中,支持她活下去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的白手起家,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的。

2003年到2005年,臧健和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差。

心脏做过四次手术,视网膜脱落后,做过两次大手术和无数次小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臧健和)

但是病痛并没有打倒她,臧健和朴实地说,活到现在也知足了,有了事业,儿女出嫁独立。

她很感恩,还想继续工作。

多活一天就是赚一天,面对她自己实打实拼出来的江山,她内心踏实。

臧健和写给自己的墓志铭是:

这里躺着臧健和,忠厚、上进,是她一生要做的事。

这段墓志铭,不仅仅是对她一生的总结,更是她为人的准则。

2019年2月8日,一代“水饺皇后”臧健和病逝,享年74岁。

斯人已去,桂冠熠熠。

她的一生,事业诠释的,是女人的刚强;家庭诠释的,是女人的柔情。

爱女心切,则护女无畏;生活再难,她也要奔赴光芒。

大多数的女人,不会被生活如此为难。

平平淡淡中,只把臧健和的故事,当成遥不可及的励志大片。

但总有一些女人,会遭遇同样,甚至更甚于臧健和的生活磨难。

若是如此,又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路?

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成长为臧健和,也不必要求自己,照着她的励志模板去生活。

但是,每一个女人都可以像她一样自立自强,这一生都要散发自己的光芒。

很难,但总有人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