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部署要求,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业作为巩成果、促振兴的根本之策和硬核支撑,持续优化结构,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三产融合,有力促进了群众稳定增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色化引领,加速产业聚集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和《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扶贫形成的基础,连年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大会战,因地制宜做精做优“1+6”特色产业体系,“1”即奶山羊首位产业,“6”即苹果、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烤烟、中蜂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举县兴羊乳、台塬栽苹果、川道食用菌、浅山上核桃、特色抓烤烟、山间种药材、深山育中蜂的总体布局。
二是明确发展目标。确立了到“十四五”末,“实现羊乳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稳定矮砧苹果10万亩、食用菌1亿袋、核桃56万亩、中药材5万亩、中蜂产业10万箱,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的奋斗目标,力争特色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建成全省千亿羊乳核心承载区、特色农业强县、绿色发展示范县。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陇县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陇县加快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支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一揽子扶持政策。把产业发展作为衔接资金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围绕“1+6”特色产业,谋划总投资70.8亿元的20个大项目,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链条式推进,促进产业升级

一是实行链长制。制定印发了《陇县建立支柱产业链长工作机制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实施方案》,由县级领导担任七大产业链长,每个产业链建立一套专班、制定一个方案、绘制一张招商图,实行“月小结、季调度、半年会商、年度总结”协调推进机制,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链。
二是做强首位产业。全产业链布局羊乳产业,成功招引国内乳粉龙头企业飞鹤集团全资收购本地小羊妙可并将西北分公司设在陇县,促成原生态牧业收购本地绿能牧业,扶持本土和氏乳业建成全国唯一的医学配方羊奶粉生产线,关山尚品羊乳饮品下线,建设进口隔离羊场和3个万只羊场,全链招引液态奶开发、乳酸菌生产线、全价饲料加工等项目,目前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组织已达到347家、产值68亿元,成功创建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是延链补链强链。实行畜果循环发展,引进陕果集团、圣源果品建设集仓储物流、精深加工、农产品展销于一体,以苹果为主的农特产品外贸物流园,目前一期4万吨冷库项目主体已完工。建成十大食用菌标准化基地、菌袋生产线和千亩羊肚菌基地,引进核桃乳饮品和2户核桃小零食深加工生产线,三九制药陇县中药材基地有望年内落地,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三产融合

一是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依托“两闲”改革省级试点,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校舍等资源,植入吃、住、行、文、商、娱等旅游业态,全县已建成20个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康养类民俗村,打造了普裕花田田园综合体、岍山书院农业研学基地、蜜蜂小镇科普馆等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良性发展。和氏生态羊乳产业园、丰田蜂业被命名为市级研学基地,和氏乳业高寒川牧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第四批休闲观光牧场。

二是产园融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成功创建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上,今年命名认定4个县级园区,同时继续争创一批国家和省市级园区,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助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特色产业小镇,天成创建为全国苹果产业强镇、东风镇获评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奶山羊)示范村镇。

三是产销融合。将消费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设立“1+10”消费帮扶专馆,推进“832”销售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平台建设,促进“陇县五宝”线上线下持续热销。

突出扶持主体,壮大产业实力

一是大力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出台《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政策》《陇县特色产业发展奖补政策》《陇县2021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且取得明显成效的新型经营主体予以奖补支持和贷款贴息补贴,减轻经营主体负担,进一步释放其带动产业发展的潜能。

二是精准落实到户产业帮扶。在持续扩大小麦、玉米等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结合县上实际,为13499户脱贫户办理了“助农保”一揽子保险,减少脱贫户生产经营风险。出台监测对象到户产业奖补办法,对174户有能力有意愿发展到户产业的监测户,落实不高于5000元的产业奖补,确保其产业发展稳定。

三是强化产业技术帮扶。借助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体系,组建了400多人的农技队伍,成立了“山羊卫士”“苹果管家”“香菇保姆”三支技术服务队。聘请西农大、陕师大等专家教授22人定期驻陇指导,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联农带农,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产业链联结。奶山羊产业通过养殖、种植、加工等环节,全产业链带动脱贫户4861户、占总户数的24%、户均增收9500元,其中分户扩群带动2265户自主养羊,172个规模羊场、340多户链上企业(合作社)吸纳6000多人长年务工。苹果产业吸纳长期务工人员1115人,务工收入由每天50-60元增加到80-100元,并培育125名苹果职业农民。食用菌产业带动脱贫户4138户、中蜂带动1600户、烤烟带动259户。

二是产业基地联结。依托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实行入股分红、托养代管、土地流转、园区带动、能人帮带五种利益联结机制,将群众纳入基地,带动1.2万户脱贫户发展产业,就近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4500多人。

三是村集体经济联结。县财政注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3403万元,整合各级涉农财政资金2.04亿元,重点扶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项目301个、3.7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12亿元,注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产业。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带动农户15850户(其中脱贫户12647户44264人),累计分红达到1680万元。

END

来源:宝鸡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