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

在福清市百合小学第二校区的

鲁班手工坊”研学小组活动上

12名心灵手巧的孩子

在福清市非遗项目

陈氏组子细工制作技艺

传承人陈立群的指导下

精心制作着精美的木艺作品

陈立群从去年9月开始

每周为该校孩子

开木工制作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立群为孩子们介绍组子细工。受访者供图

眼下

陈立群还在福清市龙江街道牵线下

与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接洽筹办学生研学基地

48岁的陈立群

是福清阳下人

去年11月

央视4套《平凡匠心》栏目

专题报道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截图

陈立群告诉记者:

组子细工工艺是指:不使用钉子,将刨切成2至4毫米厚的木片(条)通过纵向、横向、斜向的规则排列组装起来,以呈现各种几何图案的艺术手法。

组子指那些木片(条),细工则指精巧的工艺。这项工艺不用一钉一铆,仅靠匠人手工开凿的榫卯结构来完成所有纹样拼接,对材料、尺寸角度的精度都要求很高,这正是组子细工的独特之处。

组子细工传统技艺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窗棂

这项技艺通过基本组子结构

和组子片的变化

演变出两百多种纹样

数百种配搭样式

它不仅出现在

古建筑栏间、屏风

和墙上装饰上

如今还广泛应用于

背景墙、家俱、装饰品

灯具、木作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立群展示组子细工的两种基础图案。

组子细工传至日本

还演化出一系列装饰性元素

常应用于

日式拉门、屏风

和灯饰等室内装饰

组子细工的每个木片都要手工开凿出卯榫结构和特定的接口角度,厚度和尺寸的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拼接处的角度误差不能超过2度。

高级的组子细工成品常由两三种基础小图案组合而成,一幅作品要拼嵌千百根木条,耗时甚至达几个月。

陈立群的曾祖父陈训安

在清末创办木器加工坊

开始制作组子细工

如今该技艺在陈家

已传承了五代人

陈立群早年就接触了这项技艺

他在20岁出头时

就到欧洲谋发展

回国后曾在工厂上班

还曾远赴非洲创业

直到35岁接手祖业

才真正开始钻研这项技艺

陈立群说:

入行后,我越做越感兴趣,开始开拓创新。撑过最艰难的10年后,开发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也越卖越好。

更令陈立群开心的是

妻子陈顺苹如今也辞职

与他一起传承组子细工技艺

还在上学的孩子

也对这项技艺很感兴趣

并开始钻研了

当年陈立群祖辈的作坊

如今已发展为竹木制品公司

成为目前国内少有的

采用组子细工

传统技艺

进行生产的企业

陈立群的组子细工产品

曾亮相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建博会

和广州设计周活动

他的展位

几乎成为各家设计公司的打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子细工家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子细工屏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子细工摆件。

陈立群他们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产品

不仅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还漂洋过海卖到

日本、韩国、新加坡、墨西哥等国

颇受欢迎

并有10项外观设计专利

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立群展示精美的组子细工工艺作品。

陈立群说:

制作组子细工产品,费时费力,收益却不高,一名工匠一个月只能做约10平方米的组子细工产品。而且,传统技艺工艺复杂,学习难度大、周期长,计算榫卯角度还必须用到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常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不愿沉下心钻研这项技艺,想做大这行还是困难重重。

目前

陈立群已开始尝试生产

组子零件供爱好者DIY

完成组子细工灯具

并与高校互动求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子细工灯具。

记者 张旭阳 文/摄

新媒体编辑 卢锃

监制 管慧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