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展厅内有一张工卡,特别引人注意,这是邓小平同志留法勤工俭学时亲自填写的工卡。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向人们讲述那段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时填写的施耐德公司招工表

1919年秋,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当时,中国社会正处在大动荡、大变革中,内忧外患日益加剧。推翻了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特别是发生在邓小平家乡四川的保路运动和爆发于北京的“五四”运动,对邓小平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邓小平参加了抵制日货,声援“五四”运动的活动。

1920年夏,年仅十五岁的邓小平和邓绍圣、胡伦等八十多名同学在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毕业后,沿长江东下出川前往上海,乘坐法国邮轮 “盎特莱蓬”号远渡重洋,赴法兰西勤工俭学。

当时的上海《申报》是这样报道:四川华法教育会,送来赴法勤工俭学会学生八十三名,已于星期一到沪,由该生领袖吴宥三、袁文庆、王舆昔三君,挈同全体,寓名利大旅社,昨由法领发给护照,于今日上午十一时,由黄埔码头乘(阿特尔兰蓬)邮船赴法,其中有自费生三十余人,均由四川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津贴该生赴法,外有湖南学生曾镇岳,江苏女生张近瑄、吴佩如、郑碧芋等,本所并派代表陈为人往送云。

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与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80余名同学,一起登上从上海开往法国的邮轮“盎特莱蓬”号,开启了向世界求新知、向实践求真理的旅程。

在经历了30余天、3万多里的海上旅程后,1920年10月19日,邓小平一行在法国登陆。与想象中的繁华景象不同,迎接他们的是一片萧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大陆的经济受到战争严重冲击,通货膨胀严重,工厂纷纷倒闭,失业工人数量急剧增加。邓小平只能和同学们一起,依靠打零工艰难维持生存。后来又来到法国巴黎,不久,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进入诺曼底的巴耶中学。

1921年3月,邓小平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放弃学业,离开这个学校。从进入巴耶中学到离开学校,邓小平只在巴耶中学学习了近五个月。俭学不成,只好走勤工的路。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年,法国的经济十分萧条,大批的复员军人返乡使得法国国内失业率上升,就业格外困难,留法学生面临失学、失业和饥饿的困境。1921年2月,在留法学生中爆发了“反饥饿运动”。

1921年4月2日,经华法教育会的介绍,邓小平和邓绍圣等几名四川学生在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厂找到一份工作,邓小平进入施奈德钢铁厂第一天便填写了这张工卡,从此开始了他在法国长达4年多的勤工生活。

邓小平当时的工作是在轧钢车间当轧钢工,这份工作劳动强度很大,在40多摄氏度的车间内,工人们要不停地使用长把铁钳,夹住几十公斤重的钢条往返运输。邓小平每周工作时间长达50多小时,常有夜间加班任务。工作中,一不留神就会被炽热的钢条刺伤或烫伤,当时邓小平年仅16岁,对他而言,这份工作不可谓不苦。

同学王若飞在日记中写道:“连日天气甚热,厂中尤为干燥,遍地都是泥沙,大风过处,沙即腾起,着手面上,为汗水所粘凝,偶一拂拭,其状怪丑怪可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留法时留影

在施耐德工厂勤工俭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给第一次踏入社会的邓小平带来很多启示。他对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有了初步认识,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亲身体验了工人阶级在资本家剥削压迫下的悲惨生活。“生活的痛苦,资本家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的或间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略有感觉。”若干年后,邓小平对自己在施耐德工厂的这段经历做出了上述总结。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在施耐德工厂结识了在华工和勤工俭学学生中开展工作的中共党员赵世炎等人,这对邓小平日后走上革命之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邓小平在施奈德钢铁厂只待了二十多天,以后,又先后进入哈金森橡胶厂和雷诺汽车厂干活。

1997年5月,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时送给江泽民同志一件国礼——《邓小平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时期的工卡》(复制件),这是新发现的邓小平留法时填写的首张材料。江泽民同志把这张工卡送给了卓琳。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卓琳同志又把它作为中法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物证送给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展出。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共产党员网、广安日报等】

编辑:李影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