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军营可爱的“大黑”

雪域军营可爱的“大黑”

李联宽

李联宽

我们是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四连,常年驻守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边境线与尼泊尔隔河相望,环境艰苦,气候恶劣,周围茫茫雪山,交通不便,远离县城和团部,信息闭塞,文化生活枯燥,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信全靠团里有车到连队捎来,长期送到这里的报纸成了月报或季报,官兵们都能把报纸上的内容倒背如流,被称为“雪山孤岛”。连队喂养一条大黑狗,官兵都叫它“大黑”,忠实官兵,成为官兵们可亲可爱的伙伴,经常跟随着官兵站岗巡逻执勤,守护连队的安宁。

八十年代初,连队的官兵们到陈塘沟巡逻,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天下着雨,路面湿滑,只能爬着险岩边走,稍不注意,就会掉下万丈深渊,粉身碎骨,经过六七个小时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巡逻任务。官兵们巡逻返回走到陈塘村口时,突然看见一条小黑狗汪汪的叫,淋得像落汤鸡,浑身湿透,十分可怜。战士小杨把狗抱起来,用毛巾将狗身上的水擦干,拿出罐头肉给小狗吃,放在村庄房屋边。当准备离开时,这条狗跟着官兵们走,不愿独自留在那里。小狗跑出来又把它抱回去,连续两三次,小狗还是要跟着官兵走,官兵们实在没办法,只好把这条流浪狗带回连队喂养,取名为“大黑”。从此,“大黑”与官兵们有缘。

每天战士们精心喂养“大黑”,每顿把一些骨头和剩饭拿给“大黑”吃,特别是炊事班的战士更加喜欢 “大黑”,专门跟“大黑”做狗食,做狗窝。部队开饭时,“大黑”在食堂里围着桌子转,官兵们夹些肉给它吃。

为了训练“大黑”,战士们花费不少功夫,没事时,就教它卧倒、起立、跑步等动作,辨认东西,不吃陌生人的喂养的食物,只吃主人喂的食物,让“大黑”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训练“大黑”中,战士们脱下军装,打扮成陌生人,穿着棉袄,戴着棉手套,专门让狗咬。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四五个月训练,这条狗灵性很高,就能够听从战士们的指挥,除了连队官兵拿食物给它要吃外,陌生人喂养它的食物不会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是看见陌生人进入营区,“大黑”会大声叫,还要咬人。不到一年时间,“大黑”长成了大狗,像藏獒一样,十分凶猛,身体健壮,头颅宽大,头顶部呈木契形,声音有点像狼的狂叫声。官兵们同“大黑”一起时间待长了,“大黑”非常通人性,与官兵们产生深厚的感情。每天白天都要在官兵们的宿舍逛逛,摇头摆尾给官兵们打招呼。夜晚围着营区逛,最爱躺在大门口岗棚旁边,陪伴着站岗的战士,东望望,西瞧瞧,警惕性比较高,发现可疑人员狂叫。

一天深夜两点多,人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离“大黑”100多米远的地方,一个小偷准备翻越连队围墙进来偷东西,嗅觉灵敏,眼睛雪亮的“大黑”,发现后,迅速跑去死死咬住小偷的裤子,站岗的战士将其抓获。

战士们没事时,大家都喜欢逗“大黑“玩,”大黑“也喜欢主人,感恩官兵,听从指挥,叫干啥就干啥。连队官兵每次去边境线巡逻都把“大黑”带上,“大黑”勇敢冲在前面,为巡逻开路。当发现前面道路有危险时,“大黑”大声叫,提醒巡逻官兵注意安全。

官兵要离开连队回内地休假,“大黑”要送到营房大门口,汪汪的叫几声,意思祝一路顺风。休假回来到连队时,“大黑”跑到大门口迎接,摇摇尾巴。官兵们休假回连队都要带些食物给“大黑”吃。当吃完食物后,它要叫几下,表示感谢。每年老兵退伍时,“大黑”在营房大门口咬着老兵们的行李,在老兵身上舔舔,流着泪水,大声狂叫,舍不得老兵走。一次又一次场面感动官兵们,真不知“大黑”送走迎回多少官兵,给官兵们带来欢乐,增添乐趣。

我离开连队后,听说“大黑”活了9年多,是老死的。“大黑”死后,官兵们将它埋在营房外旁边,垒了一个坟,以示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联宽:笔名高原,曾在西藏高原部队和四川省军区部队服役,当兵20多年,长期从事军队宣传工作,先后采写《乃堆拉之歌》《五百里云和月》《在喜马拉雅南麓》《同在国门下》《雪莲,在喜马拉雅盛开》《战斗在“地球第三极”》等文学作品、及新闻稿件2000多篇,分别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战旗报》《西南民兵》《西藏日报》等报刊杂志采用,多篇稿件获奖。

作者:李联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联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