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在进行新一任上海领导班子的调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看着手中的名单指着一位45岁的同志名字问道:“这位同志年纪轻轻,表现怎么样呀?”

工作人员一看,他所指的正是一位名叫黄菊的年轻人,便说:“黄菊是清华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的,不仅在机械制造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对于组织和人事也有着突出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邓小平同志对黄菊也是竖起了大拇指说:“现在改革开放了,领导班子却有些老喽,应该让这些年轻人顶上去。”

不过也有人提出,认为黄菊还是太年轻了,让如此年轻的人担任上海这么重要城市的领导者,有些冒险。

他却认为:“接班人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老是讲解放思想,什么是解放思想呀?让年轻人多担些重任就是最大的解放思想,相信上海在他们手中会焕发新的生机。”

就这样黄菊等一些青年干部走上了上海的领导岗位,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菊担任上海市长之后,更是不负领导所托,将上海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

可惜的是,他于69岁的时候在任上去世,也成为了继李先念之后在任上离世的最高级别领导人。

去世后他被葬于八宝山,但八年后又被迁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临危受命

如今的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而闻名于世。但在30年前上海却有着五个拖后腿的指数,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发展的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上海因为经济发展迅速,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人口密度居高不下,人一多建筑也要增多,所以建筑密度也位居全国最高。

但是上海的土地面积就那么大,因此也成为了全国人均居住面积最多的城市。

人多、建筑多、人均少,上海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动动身子都很困难,改革更是困难重重。

除此之外,上海还有着严重的交通问题和三废污染。

人口的拥挤和遍布大街小巷的小车冲击着当时上海的交通制度,上海车祸的次数也稳居全国榜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之初,上海从金融经济行业转型发展工业,也因此废水废气排放严重,污染着上海的环境。

这两件事也严重威胁着上海民众的身体健康安全。

1987年,陆家嘴轮渡码头发生了重大踩踏事故,造成共66人死亡,二十多人受伤。

1988年,因为卫生状况堪忧,肝炎在上海爆发,三十多万人感染,最后在党的领导下成功扑灭了肝炎的传播,但也为上海敲响了警钟。

如今的我们很难想象上海还有过这样狼狈的历史,但黄菊接手的正是这样的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菊在详细了解上海的情况后,结合邓小平提出的开发浦东的战略,提出了土地制度创新的建议。

当时上海政府提出了要建造4000万平的住宅提供给居民,要进行大面积的棚户区改造,但是财力紧张难以完成。

于是在黄菊的带领下,上海政府提出了用土地批租的方式来完成棚户区改造。

也就是将土地的使用权租给开发商进行建造,这一举措吸引了大批外资,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又可以加快上海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但是,这样的政策也遭到了很多的质疑,人们甚至称之为是在制造新的“租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租界”一词无疑戳中了人们心中的痛处,也因此对这一政策有着诸多的误解。

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的接受该政策,黄菊着重强调要在实践中,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不仅要保证改革,还要兼顾稳定与市民承受能力。

就这样在黄菊的大力支持下,原本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旧城区改造早早完成,成功解决了人民的居住问题。

除此之外,黄菊还领导了上海国有企业改造、主持浦东新区的开发,在黄菊任内上海的经济实现了多年两位数的提升,可谓是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同事们眼中,上海在黄菊的领导下完成了“百万居民大动迁,百万职工大转岗”千头万绪却被黄菊理得井井有条。

黄菊上任之时,上海这个国家工商业中心还处于转型之时的尴尬时期,等黄菊升任国家副总理的时候,上海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而黄菊之所以能够完成好党和人民布置的任务,使上海度过改革开放的转型期,还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有着务实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