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介入圈”公众号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穿刺操作是常见的诊疗技术之一,其安全性和准确性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然而,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可能面临操作风险,例如穿刺针误入大动脉。

这种医疗意外不仅可能给患者带来重大风险,也对医疗团队提出了极高的应急处理要求。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临床案例,详细探讨当22G穿刺针误入主动脉后的应对策略。

22G穿刺针误入主动脉处理方案

1.切忌让辅助人员固定穿刺针,如未能稳妥地固定穿刺针,会导致针头的不必要移动和不稳定震动,进而造成针尖随着动脉脉搏波动而不受控振荡。

2.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监测和维持患者的血压水平,并采取适当措施管理患者的情绪状态,以确保其稳定。此外,医生应避免在患者出现高血压或情绪波动时执行穿刺针的移除。

3.主刀医生根据CT确定退针长度与角度后,随着动脉波动轻扶穿刺针,主刀医生二指需要随着穿刺针的跳动而跳动,等动脉跳动往外时,顺着动脉往外跳动趋势快速拔针(拔针长度需要提前估计好,但不能全部拔出体外,只需要离开大动脉1cm左右即可)。

4.拔针后立即进行1mm CT扫描,评估动脉壁情况,如果没有问题,这个部位不建议再消融处理,确保动脉穿刺部位周围组织结构完整;如果动脉壁周围有小血肿,需要连续扫描CT,确定出血速度,必要时需要使用硝普钠快速降压,不再拔针,送手术室建立体外循环后再拔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注意:非22G细穿刺针或消融刀头误入大动脉,原则上不准拔刀,尽快转运手术室建立体外循环后,确保有充足血源、提前动脉荷包缝合等情况下才能拔刀。

临床医生心得分享

穿刺要按照三步法进行(即“定位-穿刺-导丝和鞘管放置”),特别是有跳动的重要脏器附近,CT上可能显示不跳不动的状态。

穿刺针引导一定要用较细的,比如22G穿刺针。

控制血压,稳定病人情绪,任何穿刺的调整步骤都需要1mm CT(小于针直径的扫描)验证。

最好用一个粗大的橡胶瓶塞固定穿刺,以确保多大深度不被突破。

总结

在本临床案例中,我们探讨了一种高风险医疗情境——22G穿刺针误入主动脉的处理方案。通过详细的步骤和协调的团队合作,强调了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医疗团队各成员的关键角色和责任。

从避免助手在不稳定情况下对穿刺针的错误操作,到护士对患者血压和情绪的管理,再到主刀医生基于CT扫描结果精确控制拔针操作,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拔针后的即时CT扫描评估和对潜在并发症的周密处理,进一步体现了在此类医疗紧急情况下,细致且迅速的响应策略。

最后,希望此案例分享能为今后临床上类似情况提供经验参考。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