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烈士陵园,一片苍茫。

寒风呼呼,天色阴沉沉的。

这是个难得的冬日,五个身影并肩而立,一动不动。

为首的是一名头发花白的壮年男子,双目坚定,面带肃穆。

他紧握着手中的名单,一个个念出上面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治军、宋飞、马占福......”

“到!”

26年前的那场惨烈战役,夺去了太多年轻生命。

如今,黑豹突击队31名队员,只剩下郭继额和5名战友。他们每年冬天都会来这里,不管风雪有多大。

他们并肩而立,像少年时一样立正站好,聆听队长的点名。

黑豹突击队,应到3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长郭继额的声音蓦地哽咽,他深吸一口气,沉痛而坚定地喊出:

“实到31人!”

战友们沉默着,眼眶里泛起涟漪。

多少惨烈战斗在他们脑海里重播,多少故人的笑颜已埋黄土。

郭继额紧握的拳头微微发抖,他在心中默念着每一个英雄的名字。

许久,郭继额放下名单,双手背在身后,目光扫过墓碑一字排开的名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风拂过,名单上的烈士仿佛从纸上飘过。

融入这座凝聚着无数生命之火的烈士陵园。

9年激烈交火

1984年,越方军队突然大举越过边境,多点攻击我方边防部队。

为捍卫国土,我军在边境老山地区,展开了自卫反击。

随后,这里爆发了为时近9年的激烈交火,即老山战役

那拉口是连接中越边境的重要通道,也是两军争夺的焦点。

山体林立,蜿蜒绵延。

中间一条狭长山谷如同一道深不见底的伤口,将山体切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湿润的空气中雾气萦绕,微风吹拂,林涛阵阵。

中方守军,就驻扎在山谷周边那些隐蔽的山洞里。

这些潮湿阴暗的洞穴。

虽然有利隐蔽和防守,但也严重消耗着守军的体力与士气。

长期无法活动双腿,加之洞穴阴冷潮湿,很多守军身上出现严重皮肤病症。

双脚和小腿上起初只是些红肿,后来烂成溃烂的疮口,甚至蔓延到大腿根部。

他们无法正常行走,只能依靠手臂慢慢爬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洞内潮湿、缺水的环境让伤口很难痊愈。

有时几天才能得到少量补给,战士们只能舔食树叶上的晨露充饥。

身体各项机能急速下降,他们看似与死神近在咫尺。

在这毫无生机的山谷,中越双方展开了多次拉锯战。

越军利用地势之便死守要地,我军屡攻不下。

为打破僵局,我军决心用精锐突袭翻盘。

静谧林间传出轻快的脚步声,黑豹突击队31名精英,正潜行于丛林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伍分工明确,有机灵敏的先头侦察兵,火力强大的掩护组,保障后勤的辎重组,身手矫健的医护人员。

带队的是久经沙场,作风强悍的郭继额。

这些身披伪装,蓄势待发的青年战士,大多只有二十出头。

他们在密林中奔袭,风拂过树梢,苍鹰在头顶盘旋。

生与死,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薄薄一线之间的事情。

只要完成任务,一切都好。

此次袭击极为机密,不能暴露行踪,哪怕受伤也必须忍痛不出声。

他们每个人腰间佩戴着一枚小小的“光荣弹”,这是最后的手段——那是一枚如羽毛球大小的微型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陷入困境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拉响光荣弹,以少量生命,换取任务的最终成功。

11名战士

1987年1月6日凌晨,天色阴郁,山间绵绵细雨。

第47集团军指挥所里,一名身材高大的军官,正双眉紧锁地盯着地图。

他就是139师417团副团长梅企东。

刚接到的前线消息称,越军开始大批向167高地运送援兵,我方阵地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必须死守住167高地!”

梅企东一拍桌子。

当机立断,从黑豹突击队抽调出11名战士,前去高地1号和2号战壕附近设伏。

于是,11名身着伪装的黑豹勇士,很快消失在雨幕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仗,他们必将化身利刃,守住最后防线!

这支11人小队,由马玉革副队长带队。

那里地形复杂,海拔不高,却被众多高山环绕。

布满天然岩洞,易守难攻。

小队只能慢慢爬行,生怕敌军侦察兵察觉异样。

泥土和尖锐树枝不断磨损他们的手肘和膝盖,可所有人都咬紧牙关忍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分钟过去,他们只前进了几十米,距离作战地点依然遥远。

1月6日凌晨,夜色渐浓。

11名黑豹勇士,已成功潜入167高地附近预定位置。

夜风中树叶沙沙,泉水淙淙,都如同心脏跳动。

每个人都极力控制自己的呼吸,生怕稍一大意就会暴露目标。

东天渐白,鱼肚朝霞划破长夜。

11人端起武器,瞄准越军先遣队,一场生死搏杀即将来临......

就在此刻,意外突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响亮的炮声突兀划破树林的寂静,三枚炮弹“轰”“轰”“轰”连环爆炸,正中黑豹分队的藏身之处!

土石飞溅,烟尘滚滚,队员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剧烈的爆炸让所有人耳鸣目眩,难以判断敌我动向。

马玉革双目猩红,死死盯着前方雾气弥漫的丛林。

难道计划败露了吗?

黑豹们迅速低伏,端起武器瞄准,屏气凝神。

这一仗,胜负就在一念之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爆炸过后,众人惊觉董永安已经重伤,鲜血不断从胸口和手臂渗出。

他强忍剧痛,死死咬紧牙关,任凭脸色发白也不出。

“我,我撑不住了!”

语毕,他猛然拔出挂在胸前的光荣弹,不由分说塞入嘴中。

董永安用短暂的21年人生,交出了英勇的答卷。

面容,还留着生前的稚气,双眼紧阖,似在沉睡。

可这安详的睡颜下已经失去了呼吸,将永远停留在生命最好的年华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豹战士们凝视着年轻生命,泪水溢出眼眶。

所幸,敌军并没有发现他们。

失去战友的痛楚猛烈地撕扯着队友们,可前方的路,他们仍需坚定走下去。

马玉革默默起誓:“这场仗,必须打赢!”

7点整,我军一声令下,炮火轰鸣。

“黑豹突击行动”正式打响!

硝烟弥漫,视野所及仅5米。

在茫茫白雾中,李国胜带头冲锋,马占福紧随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刚跑出十几米,一串枪声骤然划破烟雾!

马占福连中数枪,浑身是血。

凭着残余的力气,马占福死死抱着炸药,爬向火光射来的方向。

敌人的机枪在他身后划出一串弹痕,可他只管爬——已经没路可以回头了!

“班长!”

这是马占福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他将炸药包扔进暗火力点,命悬一线之际,他的脸上绽放出解脱般的微笑。

短暂的20载光阴,燃烧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前,他给父母的遗书这样写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假如凯旋的队伍中。找不到我的身影,请二老不要过分悲伤。人生自古谁无死,我是为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而战,死也是无限光荣的。”

越军疯狂反扑

击毙敌军,突击队迅速控制了对方火力点。

短暂的喘息后,越军开始疯狂反扑!

炮弹呼啸着落下,爆炸声与尘土在一瞬间腾空而起。

震耳欲聋的撞击带来强大冲击波,将周围的树木连根拔起。隆隆巨响过后,火光冲天,燃起熊熊炙烈火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用水冷却炮管,然后继续填弹!”

指挥员声嘶力竭地吼道。

这场消耗战让所有人疲惫不堪,连续作战数日夜,弹药已经所剩无几。

可没人敢怠慢,所有炮兵都机械地重复着枯燥工作,面色憔悴,满嘴鲜血。

四个小时过去,敌军仍在源源攻来。

“再坚持一会儿,兄弟们!”

直到敌人后撤,我军也已弹尽粮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色降临,遍地狼藉的战场上,断壁残垣间终于重归宁静。

只余炮弹焦黑的弹痕,静默记录着白天那场血与火的惨烈厮杀。

这场代号“黑豹”的突击战斩获累累,成功夺回了那拉口阵地。

我军伤亡惨重,31名战士,只有8名幸存者,从这场血雨腥风中活了下来。

黑豹突击队,平均年仅21岁的烈士们。

他们本该在校园里谈笑风生,本该在舞池中翩翩起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那个年代的青春不容许优柔寡断,他们选择了拿起武器,在生命的最绚烂时光里奋勇向前。

战火中迸发的激情与朝气,在敌人看来是悚然胆寒。

然而,猛兽终有疲累之时。

当回到大本营,看到地上零散的军装与钢盔时,所有人都不禁心头一紧——这就是他们的代价。

只要还有一口气在,黑豹们就会忠诚执行每一个冲锋陷阵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胜利的曙光。

写在文末

翠绿松柏下,无名碑前。

36载过去,西安烈士陵园里,每年1月6日英雄聚集。

他们站成整齐方阵,队长郭继额神情肃穆地念着名单。

“郑武军,在!”

“马玉革,在!”

声声应答刻在脑海,刻在心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字一句,道出逝去战友的姓名。

36年了,黑豹突击队牺牲的烈士,永远停留在了21岁。

看着面前高大的纪念碑,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无法忘却的是,那些青葱岁月里埋葬的同袍。正是他们的奉献,换来了人民长久太平。

英雄千古,永垂不朽。

不朽者,正是那些凛冽岁月里的黑豹突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