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秋。

金风送爽,长江之滨风光旖旎。

这日清晨,一列特殊的列车缓缓驶入武汉站。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即将抵达,视察新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乘开往江岸的红旗轿车,毛主席透过车窗远眺。

只见基座雄浑,桥身挺拔,气势恢宏地横跨两岸。

三镇,似乎更加亲密地连在一起。

就在这兴高采烈之时,一位身影却在毛主席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一位叫王盛荣的老革命。

车队才停稳,毛主席就急切询问来迎接的武汉官员:

王盛荣同志来了吗?他现在过得好吗?”

官员们面面相觑,这位王盛荣何许人也,竟令伟人挂怀至此?

毛主席沉下脸来:“无论如何必须找到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人们在一家轧钢厂寻得王盛荣的下落。

此时的他,是个副处级干部。

伟人了解情况后,下令:“给他享受副省级待遇!”

一个副处,怎会受到如此礼遇?

他与伟大领袖的关系,定蕴藏了不为人知的往事。

这一切的始末,还得从那炮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说起。

赣南一个偏远山村

1932年寒冬,毛主席来到赣南一个偏远山村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挨家挨户探访,倾听最底层群众的真实疾苦。

这些亲身见闻使他的革命理论日趋成熟,认识也更加立体全面。

一天夜里,毛主席正在桌前埋头写作。

屋外风声呼呼,偶有枯枝折断的脆响。他全神贯注于文稿之间,笔尖在稿纸上飞速滑动。

笔锋所至,字迹飞舞。

冷不防,他猛地停下笔。

透过纸窗的缝隙,整个村子出奇地静默。

这不是平日里农村深夜该有的样子,连一声狗吠都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微微皱眉,下意识感到一丝危险。

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门前,低声对守在门外的警卫说:

“立即通知其他人,我们马上离开!”

才走出十几步,忽听“哗啦”一声。

一群手持武器的身影,从墙根暗处跳出,堵住去路!

山村夜色深沉,四周静悄悄的,这突如其来的遭遇着实令人猝不及防。

两方迅速陷入激烈枪战,子弹划破夜空,火光映照着脸庞。

其他警卫连的战士,也厮杀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我方人少,渐渐寡不敌众。

毛主席心知危及,正盘算着突围之策。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军装的青年人影忽然窜了出来,护在毛主席身前!

“主席,走这边!”

他招手示意,一枪击毙一个扑上来的歹徒。

火光映照出他额头的汗水,以及扣在扳机上的手指。

毛主席会意,迅速跟上。

两人在枪林弹雨中狂奔,青年军人一路开路,为毛主席护航。

直到确定脱险,他才稳住脚步,上气不接下气地回头道:“主席,您没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笑道:“小王啊,没有你,我就交代在那儿了!”

这个拼命保护主席的青年,就是王盛荣。

三月辗转,危机重重

在接下来的斗争中,他总是冲锋陷阵,视死如归。

从一个新人成长为老牌革命党员。

以字字珠玑的语言、一幕幕感人肺腑的事迹,激励着广大革命者继续前行。

1933年,随着中央红军进入苏区,留守上海的中共中央局经费极其捉襟见肘。

时逢红军攻克福建漳州,缴获国民党巨额资金达3.5万美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可观的数目,选派何人负责秘密押运资金成为当务之急。

这些美金对于维持中央局的运转,意义重大。

可一旦被敌人盯上或半路劫走,损失无法估量。

周总理眉头紧锁,苦思冥想。

权衡再三,眼前浮现出王盛荣的身影。

他多年在地下党工作,深谙防微杜渐之道,又不似党内高层那般引人瞩目。

次日黎明,王盛荣一行人化妆改装,踏上漫漫征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也不知道,这趟看似平静的旅程,将他引向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一路艰险,他们只能依靠夜色掩护,每晚前进不到30里。

一个阳光炽热的午后,王盛荣一行,艰难跋涉至梅县关口。

烈日当空,四周一片死寂。

粉尘漫天,路面翻滚着热浪。

他们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显然经历过惊心动魄的遭遇。

为首的王盛荣面色黝黑,双眼血红,步履也已虚浮。

可他必须咬牙前行,因为箱子,承载了革命事业的希望。

但就在此时,危机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精致笨重的皮箱格外醒目,与这群“流浪汉”形成强烈反差。

“喂!你们是什么人?”

一名警察严厉地喝问。

警察的质问就如一盆冷水,气氛一度紧张到了极点。

王盛荣心头一紧,他深吸一口气,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嘴上卖力游说:

“报告官爷,我们是少爷的家丁,半路遭遇强盗,箱子里是少爷的文书,我等命悬一线才保住,少爷就在后头,让我们先找地方歇息。”

他语气恭敬,神色自若。

丝毫不着痕迹地,从怀中摸出几张钞票偷偷塞给警察。

警察面无表情地检视着这群“流浪汉”,似在斟酌他们的话语。

最终他哼了一声,挥手打发这伙人进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盛荣暗中松了口气,心知侥幸逃过一劫。

三月后,王盛荣来到繁华的上海城。

他的外衣已是烂成布条,沾满尘土。

脸上布满风霜与尘埃。

然而此刻的他神采奕奕,因为置于眼前的,是苏区中央局的同志们。

王盛荣大步上前,双手将一个精致的箱子郑重呈上。

箱子上别着一枚红底金星红军徽章,闪闪发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局书记微笑着上前,打开箱子核对——箱中的美金一枚不少,整整齐齐地码放。

长征的硝烟渐远,王盛荣又投身新的革命征程。

抗战爆发后,他奉命来到大后方,准备在敌人占领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

这里环境复杂,敌众我寡。

凭借过硬的斗争本领与丰富经验,王盛荣依靠群众发动成立了新四军五师。

从此,这支人民子弟兵打着敌后“小打小闹,大打出手”的口号,像虎豹一样咬住敌人不放,成为抗日主力军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争仍未落幕的年代,一切都远非想象中的宁静。

突发意外!

1946年6月的一个上午,王盛荣在地方大会上发表讲话,会场里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热烈的氛围。

“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他的声音洪亮有力。

就在这时,一声枪响突兀地划破了空气,接着是玻璃破碎的巨响。

“啪嚓”一颗子弹从天花板上射入,准确击中王盛荣的小腿。

血花四溅,他身子一软,重重跌倒在地。台下顿时一片混乱,人们惊慌失措。

“保护同志!”

“叫救护车!”

警卫兵反应最快,抬起失血过多的王盛荣,就向外狂奔......

血迹蔓延在会场的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与不安。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无人不为王盛荣的安危捏一把汗。

王盛荣被紧急送进手术室。

"快!准备输血和抗生素!"

医生指挥着护士为他止血、抗感染。

可是由于伤势过重,感染已然扩散。

首席医生在病房门口,神色凝重,向王盛荣妻子赵明珍转达:“子弹损害已经破坏骨血管,极端感染。我们尽力了,只能截去一条腿,十分抱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明珍泪如雨下,这时的王盛荣还在昏迷之中。

等他终于苏醒,了解到是一位小战士,擦枪时不慎走火。

立马就问:

“开枪误伤我的那个战士,还好吗、别责怪他,这完全是意外。”

病房里的人们面面相觑,不敢置信他的宽厚。

刚醒来第一时间,居然关心误伤自己的人!

即便在付出惨痛代价的情况下,王盛荣也没有一丝怨言。

他的坚韧和沉着成为了战友们心中的楷模,让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王盛荣因过度操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回湖北老家,进入中南建筑工程局。

王盛荣虽然早已不复当年冲锋陷阵的身手,但他依然兢兢业业,视工作如生命。

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手上的笔都写出了茧子。

他原本可以出任更高的职务,然而战后他却主动隐瞒了功绩,最终只能当上这个小小的副处长。

王盛荣并不后悔。

他知道,与自己的革命理想比起来,这些个人得失丝毫不值一提。

白天,他整装待发站在熔炉前,注视着滚滚浓烟与飞溅的火星;

夜晚,他疲惫地回到住在厂区狭小昏暗的宿舍。

这已经是王盛荣人生中最平静的时期。

然而他内心却从未平静过——那是一颗为了信念而燃烧后的灰烬,坚硬而空洞。

1957年秋,伟人来鄂视察时,得知王盛荣现况。

立刻下令:“把王盛荣,安排到省冶金工业厅当厅长吧,享副省级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盛荣痛哭流涕,他无法相信,居然能再从伟大领袖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

一瞬间,记忆拉回了他脑海中清晰而遥远的年代。

写在文末

晚年的王盛荣老人,尽管常年抱病,但他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品格未曾改变。

每天早起,高兴地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

王老喜爱阅读报纸,了解国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时地,他也会拂尘战时已然褪色的奖章勋章,追溯当年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

2006年秋天的一个黄昏,百岁高龄的王盛荣老人在夕阳下温和地笑了,轻轻阖上双眼,人生圆满。

一生简朴质直、济世为公。

毫无疑问,王老是一位让人尊敬的长者。

他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与鼓舞着后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