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开,但是看海棠盛开的那个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中国近代那蜿蜒曲折的历史,多亏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前赴后继、不畏牺牲才回到了正轨上。

其中最受人们尊敬爱戴的自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而紧随其后的就是毛主席最亲密的革命战友,周恩来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总理自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长大之后投身黄埔军校,跟随中山先生的革命路线,而后又信仰马克思主义,跟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扭转乾坤,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之后,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鞠躬尽瘁,在外交战场上为中国的利益据理力争。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为中国人民服务,如今斯人已逝,但他的精神犹如那盛开的海棠花一般,在人们的心中隽永。

西花厅的海棠凋谢了

1976年1月,这一年的冬季,比往常要寒冷很多,北京的雪一连着下了许久,大街上白茫茫的一片。

在寒冬的侵袭下,西花厅的海棠花散落了一地,仿佛在诉说着它们主人的生命力已经走到了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8日这一天,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受人民敬爱与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因膀胱癌与世长辞,新中国少了一根擎天之柱。

周总理去世后,医院中一片哭声,大家都在为总理的离去而哀悼。

离开的不仅仅是新中国的总理,更是无数中国人民以及中共党员心中的信仰。

医院的医务人员们静静地站在病房里,看着已经没有了生机的周总理,忍不住落下了泪水。

他们多么希望,自己能用毕生所学,医治好总理的病,让总理还能像以前一样,和蔼地拉着他们聊家常啊!

守候在病房外的中央领导人在得知总理逝世的消息之后,纵使七尺男儿之躯,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最先走进病房中与周总理告别的是李先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进入病房后,映入眼帘的是总理那被病魔折磨得形容枯槁的身体。

看到这样的景象,李先念的心中不由得一阵刺痛:印象中的周总理,无论面对什么事,永远是那么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想到这,李先念不由得走上前去,俯身握住了总理骨瘦如柴的双手,眼含热泪地哭喊道:“总理....总理....”

李先念作为中央领导人之一,人生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可此刻在周总理的灵前,他却如一个伤心的孩子一般,悲恸不止。

李先念一直不肯相信,那个在他心中无所不能的总理,怎么可能就这么离开了呢?

跟在李先念后面进来的是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他们饱含热泪,神情悲痛地在周总理的床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恭送他们最敬爱的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进来的,是总理的夫人邓颖超。

邓颖超和周总理这一生相濡以沫,一起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夫妻二人之间的情感非常深厚。

总理曾经说过:“我这一生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世。”

此刻邓颖超多么希望眼前的一切只是梦里的场景,自己的丈夫从未曾离去。

只要从梦中醒来,丈夫就又会陪着她一起去看西花厅前的海棠花开,可是无论她如何深情地呼唤,丈夫却再也不能温柔地回应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到这里,邓颖超不禁走到了总理的身前,轻轻地在总理的额头上吻了一口,送别自己的爱人,她哭着呢喃道:“恩来,你就这么走了.....”

在总理的心中国家利益永远是第一位

总理的病情虽然很严重,但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绝不至于恶化得如此之快的。

总理之所以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是因为总理为了国家的利益,把自己的病情放在了一边,即便医生一再嘱咐总理不能劳累,但总理始终带病为了国家工作。

早在1972年的时候,在一次体检中,医生便已经检查出了,周总理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检报告出来之后,负责检查的医生语重心长地跟总理说:“总理,你不能再这样高强度地工作了,你的身体需要休息...”

总理此时也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不对劲,身上的病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总理,需要停下手中的工作,进行休养了。

可是1972年正值多事之秋,此时不仅仅国内有很多事情需要总理亲自处理,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还对中国进行了正式的国事访问。

总理当然也想休养好自己的身体,但是在国家的利益面前,总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不顾自己身体的病痛,投入到国家的工作中去。

那段时间,总理一天基本休息不了多久,经常在西花厅的书房中忙工作,一忙就是忙到深夜两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之下,即便是钢铁之躯也吃不消,更何况是已经74岁高龄的周总理。

在送走尼克松一行人之后不久,周总理身上的不适加剧了。

他时常感受到下腹部传来钻心一般的疼痛,甚至有时候无法正常排尿。

病痛使得周总理迅速地消瘦了下去,邓颖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便对总理说:“恩来啊,你的身体要到医院去看看。”

周总理闻言摆了摆手,说道:“小超啊,我的身体不要紧的,国家还有那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呢,过一阵子吧。”

在病痛面前,周总理依然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坚持为国家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总理虽然伟大,却毕竟不是超人。

1974年,总理的病情更加恶化了,这一次,总理下腹部的疼痛,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并且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经常出现血尿的情况。

这一次,在邓颖超的坚持下,总理来到了医院进行检查。

尿检过后,负责检查的医生,看着周总理的体检报告,心情十分沉重。

此刻他多么希望,这份报告弄错了,报告结果上清晰地写着“膀胱癌”三个大字。

医院得出总理患上膀胱癌的结果之后,立刻就将消息上报了党中央。

毛主席得知总理的病情之后沉默了许久,提笔给总理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叮嘱周总理“切莫大意”,让总理一定要好好地休养身体,不可太过劳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还让人专门给总理送了一套十分柔软的沙发,以便总理休息。

癌症治疗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可是周总理在化疗之后,却经常像个没事人一样的,还安慰身边的医护人员,叫他们不必为自己担心。

虽然总理将自己的癌症看得如此云淡风轻,人们却还是从总理那日渐佝偻的背,和那因病魔而瘦骨嶙峋的手,看出了癌症对总理身体的折磨。

住院的日子里,即便化疗再怎么痛苦,总理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

即便是病魔缠身,他也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理曾经给毛主席写过一封信:“主席,我的膀胱癌经过两次开刀,已经稍稍控制....请主席务必放心。”

作为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总理知道主席的身体情况也不好,不想让主席太过担心,更想多帮主席分担一些国家大事。

从1974年住院到1976年去世期间,周总理因为膀胱癌大大小小地动了多达13次手术。

但是每次手术之后,只要他的身体条件允许,总理就不会住在病房里,而是回到西花厅中继续自己的工作。

患癌症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好好休养自己的身体,但总理却将自己的健康置之度外。

即便是深夜的两三点,你还能看到西花厅的书房亮着灯,那是总理在熬夜批阅处理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初,由于没有得到好的休息,总理的病情再次加剧了。

在癌症的影响下,总理的身体出现了多种并发症。

医生好不容易才将总理从手术台上的鬼门关救了下来,医生告诉总理夫人邓颖超,总理的病情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一定要住院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没办法,总理只能听从医生的指挥,离开了西花厅住进了医院,可谁也想不到,这竟是总理和西花厅的永别。

7月11日下午,这一天总理如同往常一样,在午睡过后起身,在病房中活动身体。

虽然病痛给周总理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折磨,但只要自己的身体条件允许,总理都会下床走动几步,总理认为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思维跟着变得不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着走着,总理突然叫来了身旁的工作人员,问道:“朱老总最近身体怎么样?你帮我打电话问问他有没有时间,前些日子他来看我,但是我身体不是很好,没有见成,今天可以。”

工作人员听了周总理的话喜出望外,由于病情的加重,医生一再叮嘱总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身体不适的时候,一定不能见客。

这次总理主动提出要见朱老总,肯定是身体有了好转,于是他激动地说道:“好的总理,我马上就去安排!”

这天下午五点左右,朱老总应邀来到了医院探望周总理。

得知朱老总到来,总理叫来身边的护士,要护士为他穿上平时的衣服,总理不想让朱老总为他太过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朱老总已经89岁高龄了,但在远远望见周总理之后,他还是快步地走了过来,紧紧地握住了总理的手,关切地问道:“恩来啊,你还好吗?”

总理看着朱老总步履蹒跚的样子,动容地说道:“老总啊,我很好,我们坐下来说吧。”

考虑到二人的身体情况,这次会面只有短短的二十五分钟。

两人都为中国革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都是共和国的擎天之柱,这次会面也成为了他们之间的最后一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976年,新年伊始,过年本应该是一片喜庆的气氛,可由于周总理的病重,这一年的过年,显得并不欢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癌症是极其恐怖的疾病,纵然周总理的内心犹如磐石一般坚定,但肉体上的折磨终究让他不得不一次次昏昏沉沉地睡去。

这段时间里,总理清醒的时间很少,每次醒来,他最关心的就是国家大事和国际上的事情,一定要人拿当天的报纸给他。

直到1月8日这一天,总理又一次昏睡过去之后,再也没能醒过来,人民最敬爱的总理溘然长逝。

总理逝世后,消息很快传到了毛主席那里。

毛主席此时的身体状况也很不容易乐观,主席听闻总理逝世的消息之后,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哽咽着说:“恩来....”

不久之后,叶剑英来向毛主席请示总理的身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总理去世前交代邓颖超,在自己去世之后,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将骨灰撒到江河湖海。

毛主席斟酌过后,最终决定按照惯例为总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与追悼会,至于最后一条就按总理的遗愿去办。

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总理的悼词,拟定好的悼词交由中央审阅的时候,邓小平指出了其中的不妥之处。

他认为这篇悼词对周总理这一生的评价以及革命的经历,写得都非常不错,整篇悼词除了深切哀悼总理之外,还号召全国、全党以总理为榜样,向总理学习,但其中有一处细节不太妥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悼词加一个字,1922年总理担任的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加上总字,更符合实际。”从细微之处,足以见邓小平对总理身后事严谨的态度,以及他敏锐的观察力。

可就在后事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治丧委员会却为致悼词的人选犯了难。

众人觉得叶剑英元帅德高望重,是最合适的人选。

叶剑英听到这个决定之后,当即重重地拍着桌子,严肃地说:“我坚决不同意,我没有这个资格给总理致悼词,我认为只有一个人有资格,那就是小平同志,他是党中央的副主席,中央军委的副主席,无论从哪个方面,小平同志才是最合适的。”

最终在叶剑英的拍板决定下,邓小平同志在追悼会上,为总理致悼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10日,追悼会这一天,除了到场的中央领导人之外,北京的百姓们纷纷自发地走上大街,为他们敬爱的周总理送行。

在“沉痛悼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的大字下,邓小平哽咽地宣读着悼词:“周恩来同志自1972年患癌症之后....他一直坚持工作...同疾病作了顽强的斗争....”

这悼词又怎能说得尽周总理这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言语无法表达周总理的伟大,更无法表达人们深切的哀痛!

追悼会结束之后,邓颖超遵从总理的遗愿,将总理的骨灰带上了飞机,洒向了这片他最热爱的祖国大地。

周总理的一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奋斗的一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总理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之中,回到了他深爱的人民之中,我们永远无法忘怀最敬爱的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