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孙海天

“有用,有用,老人就是宝。”面对来看病的阿婆随口的一句感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会村卫生室的董育鸿医生笑呵呵地回应着,他熟练的在健康一体机上进行信息录入,已经在那会村扎根十七年的他,直言来看病的阿婆是老熟人了,将村民的姓名都记在心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育鸿医生为那会村的阿婆检查颈椎

那会村卫生室建在种满芒果的半山坡上,村庄距离三亚市区有90分钟车程,从市区出发,要拐过一道道弯路,进入深山中,才能见其真容,被青山绿水环绕的那会村,此时显得格外宁静。

不惧风雨,扎根山村

“以前,如果遇到下大雨或者台风天,山坡会有水冲下来,直接冲到卫生室里面,水位最高的时候会淹到膝盖的位置。有一年刮台风,下大雨积水,那时候我的妻子还怀着身孕,只能先找村民开车将她转移到村里安全的位置。”董育鸿回忆起了刚到那会村时的场景,因为山区多雨,卫生室被水淹是常有的事,对于初来乍到的董育鸿而言,生活并不平静。

面对如此环境,董育鸿还是决定在那会村扎下根来,将毕业后在家乡所开的个人诊所关掉,并且举家搬迁到了那会村,而他如此选择,也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那会村没有村医了。

“2007年,那会村面临没有医生的情况,当时村里老医生即将退休,没人接任,原育才区卫生院的李院长就喊我过来工作,我没考虑太多,就答应了。”谈起缘由,董育鸿直言道。

如今的那会村卫生室,按三亚市卫健委的统一卫生室标准翻新建设后,已经建成了一座二层小楼,旁边也有了排水的沟渠,再也不会有雨天积水的困扰。

跋山涉水,尽职尽责

“到后靠村,不仅要走山路,还要坐船过河,去一趟可能就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很多老人平时会住山上看守农作物,一般人上不去,如果在村里找不到人,问到他们位置后,会让家属把人接下山,完成血压测量,再送回去。”聊起村里的情况,董育鸿的下乡路并不平坦,不仅要面对雨后泥泞难行的山路,还要走水路,但他依旧用心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育鸿正在登船前往后靠村

“就是很喜欢下村,跟村民聊天也会很开心。”需要跋山涉水的工作,并没有消磨掉董育鸿的热情,他笑着说起了下乡的工作。

董育鸿还介绍起了日常的工作:“如果随访过程中,遇到村民血压较高的话,半个月后,我会再随访一次,再次测血压和了解用药的情况,来做治疗方案调整。”

“遇到一些不愿意用药的老人,只能像哄小孩一样哄她。”因为老人常常会忘记服药,会误以为服药没效果,不肯按时用药,对此,董育鸿会耐心的给村民举几个相关的案例,科普不服药的危害。

除了经常下乡看诊,在卫生室坐诊的董育鸿,偶尔还会客串起司机的角色,他介绍道:“村里有些老人走不了路,平常多走几步可能就会有摔倒的风险。家属平常会早早送他们过来卫生室看病,但是要兼顾上山里干农活,一般没有时间在卫生室里等老人看病结束,或者早点来接老人回家,所以给老人们看完病后,我就会骑摩托车将他们送回村。”

如今,那会村也有了便利的公共交通,卫生室门口就设有公交站,董育鸿也会将老人送上车再回卫生室。

学习中医,初心不改

“那会村有很多90多岁的长寿老人,常年种植青瓜、豆角、四季豆等需要接近水源的果蔬,所以他们常年住在田地间,或者经常待在潮湿的大棚里劳作,大部分人都患有风湿关节炎,有些老人平时走路都会痛,给生活造成不小的困扰。山中气候潮湿,所以经常需要打针止痛,但是止痛效果会慢慢减弱。”深知村民健康状况的董育鸿,对学习中医产生了兴趣。

“要多学才行!三亚市卫健委每年会组织很多次的培训,去过琼海学中医的针灸、火罐、推拿等内容,三亚市中医院也会组织到医院统一培训,会涉及中医适宜技术、基础常见病等方面。”统一的培训,为董育鸿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更坚定了他学习的心。

“我会坚持下去!一方面是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一方面村民像亲人一样,淳朴又善良。”谈起未来的计划,董育鸿无比坚定的回答道,他会留在那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