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有点难。民众党全党辅选麦寮乡长补选,未能取胜,参选人得票甚至不及当年无党籍身份时的得票数,当白营没有实力将触角伸向地方,自然谈不上有何经营。虽然柯文哲强调败选原因是投票率低,但此理由只有自己说服自己,就像2024选举时,他总结自己没赢一样。

在柯文哲曾经的大本营台北也出了事,蓝绿经过政党协商,针对柯任内北投士林科学园区T16、T17、T18市有土地设定地上权招商案、京华城改建案,成立专案调查小组。柯文哲过去说,民众党要超越蓝绿,没想到的是,因为调查他任内争议,蓝绿先达成一致。

2月初,民众党美女发言人杨宝桢正式离职,他在创党时期就跟随柯文哲,为民众党喉舌,还曾在绿营政论节目中舌战嘉宾。她外形靓丽,知名度不小,在选后挂冠求去,引起外界对白营内部纷争的揣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早之前,他曾经的心腹现已到台中市府任职的蔡璧如直言,现在民众党固步自封,若柯文哲继续用身边的人,会比亲民党泡沫化的速度还快。蔡璧如是护理师出身,跟随柯从台大医院来到台北市府,从政治素人做到民代。但黄珊珊进入决策核心,她与柯的关系不复从前。

现在的柯文哲是内部不稳,外部又危机四起,在民众党开设的网络节目中,有网友提问,要不要选2028,柯文哲说,到时看身体状况,早没了先前志在必夺的气势。

然而,就在短短半年之前,在蓝白合阶段,柯文哲还是可以左右选情,呼风唤雨的人物。蓝营为求在野整合忍气吞声。柯文哲对蓝营候选人说,给你选也选不上。后来他又说,蓝白可以合,但侯柯不能合,赢的正、输得退。最后好不容易商定了规则,但签了字又不认,直到君悦会晤后整合破局。

现在的柯文哲对比半年前的柯文哲,信心与气势判若二人,声势下跌速度之快,让人始料未及,背后原因更值得探究。

将时间先拉回到4月12日,台立法机构针对“国民党团停砍公教年金相关修法版本”上演表决大战,最终在蓝绿平票、民众党民代皆未投票下,由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做关键裁决,使得此案付委审查。

到了隔天下午,民众党在新北市举办党公职共识营,柯文哲会前受访时指出,表决一事很荒谬,年改问题是蓝绿二十几年累积下来的历史共业,不去解决问题,每天搞表决做政治操作。

这段回应,是典型的柯文哲话术,停砍年金问题无非是支持或反对,民众党不投票,是不想被贴上小蓝或小绿的标签。柯文哲想超越蓝绿,维持自身主体性,但即使白营放弃投票,当韩国瑜一票成为胜负手,绿营支持者依然会认为,柯成全了国民党,所谓超越蓝绿,反而是两边都不讨好,只能加速自身的边缘化。

岛内那些渴望超越蓝绿的选民,一路走来看到的,不是柯文哲的超然立场、反而是他缺乏立场忽蓝忽绿。他出席有深蓝的场合,说放心蓝白一定合。选举到最后又说自己是墨绿,对外政策认可蔡英文路线。他选前批蔡打赖,选后蔡英文一个电话召之即来。端看民众党的八席民代,有人出身深绿,有人出身深蓝,从橘色再转白,“小英女孩”,“小英男孩”,男男女女、五颜六色让外界实在看不出到底超越了什么?

事实上,“超越蓝绿”正是柯文哲前路上最大的罩门,因为这根本不符合岛内的现实。蓝绿两党的差异,从来都不是公共政策,而是两岸路线,是是否认同“九二共识”,并没有第三种选项。过去国、民两党以外,岛内出现了很多一阵兴盛的政党,如台联、亲民党、时代力量,也因为各自迥异的两岸主张,最后不是被归于泛蓝,就是被归于泛绿,何来超越蓝绿?

如果只把两大党以外的党划为第三势力,那当年亲民党的声势更是一时无两,民众党也不是第一个,对比当年在立法机构有40多席的亲民党,只有区区八席的民众党敢称第三势力,未免托大。

在证明自己是第三势力时,柯文哲常提到2022年的台北市长选举,他说蓝绿对决之下,黄珊珊还能拿到两成多的选票,代表民众党拥有了稳定的支持者。

其实,强调科学的柯文哲的此种说法一点都不科学。根据台媒报道,在那次选举中,台北市大同区堪称民进党在北市的大票仓,历来绿营平均得票率均超过60%,陈时中却只拿到40.28%的得票率,黄珊珊有26.21%,二人相加相当于2020年蔡英文选举时,在此地拿下的63.99%;至于蒋万安在大同区的得票率为32.95%,相当于2020年韩国瑜在此区的31.57%。

从这组数据看出,是蒋万安稳住此区三成的基本盘,而陈时中没有稳住绿营在铁票区的六成基本盘,让两成多绿营选票转移到了黄珊珊身上。这不是超越蓝绿,而是绿营选票在陈、黄二人之间的转移,不存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只有大绿、小绿对阵蓝营,岛内蓝绿二元的政治格局没有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反映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同样适用,六成非赖选票,不等于非绿选票,赖清德胜选,是在绿营部分选票转移给柯文哲的前提下,蓝营依然挑战失利,这不是柯文哲超越蓝绿,而是绿大蓝小的格局进一步加剧。

面对柯文哲缺乏论述、立场反复、议题主张碎片化,对寄望超越蓝绿的选民而言,只能失望。而对那些原本分属蓝绿,把柯文哲当成新的蓝绿共主的人来说,期待柯更蓝或更绿,这些人会更失望。所以当蓝绿各自归队,能维持柯文哲声望不坠的也只有柯粉与网络声量。

过去柯文哲有台北市长的位子,有2024选举的舞台,有蓝白合的悬念,所以他可以施展网红特质。但当立法机构负责人投票完毕,柯文哲想再叫阵蓝白,终究抵不过政治现实。他没有舞台,也就失去声量,所以他一度骑着脚踏车去立法机构民众党团开会争取曝光,也凸显对自己光环褪色的焦虑。

柯文哲的民众党已经成立五年,但没人说得出他的两岸政策到底为何?他强调理性科学、强调财政纪律,但这些主张蓝绿无论做的如何,口头上也从来没有反对,这也称不上白营主张。

柯文哲强调主体性,但他偏偏因为利己随时调整立场,民众党的主体性至今没能建立。柯文哲喜欢说,“我们有不同的过去,但有共同的现在,应该要思考如何走向共同的未来”。但今天岛内社会的对立背后是认同分野,无关族群与省籍,文青语言如他的超越蓝绿,无法回应现实的挑战。这也是一个回避岛内蓝绿二元格局的个人领袖型政党,后续发展无以为继的根源,因为除了柯文哲,他们没有方向。

论柯文哲从呼风唤雨到力不从心,传递给两岸关系何种启示?那就是台湾并没有形成在蓝绿以外的第三势力,虽然柯文哲的一时崛起代表了部分渴望求新求变的声音,但当这股声音不足以撼动台湾内部既有的政治格局,柯文哲现象于岛内只能是昙花一现,而两岸的家国团圆,是一道是非命题,更没有第三种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