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生人口为902万人,继2022年之后连续第二年负增长,而在2023年4月,印度正式超越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新生人口在2016年达到巅峰的1786万人,之后在不到7年时间里,近乎断崖下跌至一半,2022年,中国新生人口为956万人,而到2023年仅902万人,按照这样子下去,人口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2023年60岁以上人口为2.9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65岁以上人口2.1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4%,种种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短缺,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很大。即便是三胎政策,也无法改变新生人口连年下降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许多人都开始责怪起马寅初了,认为如果当初不是他提出《新人口论》,没有计划生育,现在我国在人口方面就不会面临这么大的压力。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若他真没提出观点,我国也没实施“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的走势会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逐渐兴起一股“生娃热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多子多福”,孩子越多越好,这象征着一个家族的兴旺。有的则是推崇“重男轻女”,为了生儿子就一直生孩子,直到生出来的是男孩为止。

二是我国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争,人口损失很大,尤其是青壮年群体大大减少。而我国又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急需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国家也开始鼓励育龄妇女多生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方面,还借鉴了苏联。凡是生育五个孩子的妇女将获得“光荣妈妈”的称号,生育了十个孩子的则获得“英雄妈妈”的称号。同时,这样的家庭还会得到一定的补贴。一时之间,许多家庭纷纷响应国家政策,我国生育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但这似乎有种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到了1953年我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就达到了6.01亿人之多,比起国家成立之初竟增加了四千万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到2000年左右,我国将有26亿人口。想想就可怕。

而这也引起了人口学家马寅初的关注,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寅初是我国的经济学家、银行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1882年出生在浙江一个殷实人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完整的教育,可以说是学贯中西,在1907年时,马寅初就获得了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耶鲁大学学习。三年后他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1914年,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然后选择回国发展。

而正是在这段求学经历中接触到的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让马寅初深刻认识到了人口迅猛增长的危害,即人口增长到超过土地粮食资源后,就会引发饥荒和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寅初虽然接受西方教育多年,是高材生,但还是受到封建主义的荼毒的,马寅初一生娶了两个妻子,育有3子5女,其中长子夭折,其余子女均成才

1957年3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最高国务会议,马寅初直接在会议上提出现如今人口问题十分严峻,我们要做到控制人口,不然生产速度追不上人口速度,我国的发展定然会受到影响。

此言论一出,马寅初立马遭到了不少人反对。有人提问苏联都不考虑人口问题,为何我们要考虑。马寅初回答了他,首先是两个国家的人口基数不一样,其次是苏联不用考虑不代表我们就不用考虑。同年7月5日,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他提出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

不管是有人支持,还是有人反对,总之,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但奈何当时我国的战略更倾向于增加人口,他的理论只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没得到具体实施。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国家领导人又不得不正视人口的问题。

国家领导人此时才认识到,我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大家才尽可能的过得好。1962年,中央正式发出“认真倡导计划生育”的指示。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有7.23亿人,11年时间,中国人口增加了1.2亿人,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中国很难养活那么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国家又提倡“晚、稀、少”政策,规定了女性要在23周岁以后,以及男性要在25周岁以后才能办理结婚证。且结婚后一年才能生育孩子,两个孩子之间的间隔至少三年以上。还有标语“一个不少,两个刚好,三个多了”。

这样的政策立竿见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新生儿的数量就大大减少了。但根本问题还没得到解决,经济压力也未得到缓解。于是,1978年,为了达到在世纪末将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内的目标,我国又开始呼吁“一对夫妻最好只生一个,不能超过两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会有奖励,而生育两个的则会受到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后,国家直接提倡除了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外,其他家庭“只生一个孩子”。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横幅,或者是用红油漆写在墙上的标语。

此政策一出台就成为了社会热点,有点家庭认为这太苛刻,开始躲着生孩子,而有的还是乖乖照做,成为了独生子女家庭。但不管怎么说,计划生育的实施确实起到了效果,人口的增长得到了控制,在保证了生产力的同时也保证了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经济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我国高速发展,人们又开始意识到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健康委专家预测,在2035年左右,我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接连出台了“二胎政策”和“三胎政策”,这又引起了一些老百姓的争议,当初要控制不让生,现在又鼓励生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有的人还将锅甩给马寅初,认为如果不是他当初提出了《新人口论》,我国也不会走向老龄化社会。马寅初是结合当时的国情提出的观点,他真的做错了吗?若真没提出计划生育,现在我国的情况又会变成什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实施“计划生育”的结果

很多人反对计划生育,是因为当时我国吃到了“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从而经济实力得到了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人太多了,也不是一件好事。据推算,在实施“计划生育”的40年间里,我国至少减少了四亿人口。也就是说,如果没实施“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将多出至少五亿人。那我们首先面临的就是资源问题。

人一多,消耗的自然资源也就变多,为了填补空缺,我们只能去开采更多的资源。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不可再生的资源越用越少,可再生的资源供不应求。这不仅会造成以后资源的缺失,还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今我们都如此重视环境保护,若真的多出这么多人,可想而知环境会变得多么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聊到社会资源,社会资源主要就是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受到的影响最大。都说人口减少了,医疗水平提高了,从而让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都延长了。那反过来推,若人口增多了,我国医疗水平就可能会下降。

而培养一名医生需要高成本和大量的时间,到时岗位空缺,医疗供不应求,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受到治疗,那死亡率自然就增高了。尤其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最苦的,因为医疗机会都被有钱人抢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人口增多,可能就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了。首先是家庭的压力,读书需要花钱,由于孩子太多了,家里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去读书,一个家庭只出一个文化人的情况并不少见。没有了教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兴许这会让有才之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导致国家缺少人才,因为教育都没得到全面普及。

其次是社会压力,若人口增多,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岗位不够。没工作的人虽然很多,但很多岗位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来做,那没工作的就变成了无业游民。工作竞争将会大大提升,被岗位淘汰的人,没有了经济来源,连自己的生活水平都不能保证,国民幸福值将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出来的5亿多人,要吃饭,学习,要医疗,要就业,要住房。这些固然可以提供足够的廉价劳动力,也能扩大市场,但人均一下,个人能享受的资源更少,这样,原来可以享受足够教育医疗的资源,就只能和他人卷起来,这会导致整体教育医疗质量下降,就业难、结婚难、住房难,这都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所以,人多并不是一件好事,以印度为例,大家都说印度290万平方公里土地,养活了14.4亿人,那么问题来了,印度普通人幸福吗?能享受足够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吗?不能,人口既是红利,但也会成为巨大的负担,在生产力不足的时候,过多的新生人口,会吃掉新产生的财富,这也是我国封建时代,近2000年,王朝总是享国不到300年,人口巅峰徘徊在6000万人附近长达1200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和国家实施的“计划生育”,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它们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是结合当时国情的产物,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稳定发展,缓解了社会的压力,还为我国后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是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我国将会面临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国民的生活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和就业问题等接踵而来,人们会陷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中。不是在祈祷别生病,就是在想怎么花才最省钱,国家的发展还跟不上人口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坚信我国的“老龄化”现状会得到良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