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

1956年12月,在“全国劳模大会”现场,毛主席主动与一位老人紧紧握手,相拥而泣。

这位老班长正是为毛泽东做饭11年,曾任中央特炊班班长的李开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开文

最先认出李开文的人是周总理,大会当天,毛主席和周总理提前来到会场,正在和同志们核对会议流程。

一个抬头,周总理发现一道熟悉的人影——是老班长!当年在中央特炊班用餐的不止毛泽东,还有周恩来。

周总理忙不迭跑到毛主席的身边,顺着手指的方向,老班长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故人相认,泪水盈眶。

李开文不仅仅是炊事员,更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他为何参军?如何与毛泽东结缘?功成身退后,他又身居何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掌勺人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会师会宁后,周恩来副主席召集各路红军干部来延安开会,说道:

“现在中央缺人手,尤其后勤生活这块,主席现在吃不好睡不好。麻烦各位找一些忠实可靠的人来中央工作。”

周恩来再三强调,一定要“忠实可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毕,一位红军师长开了口:

“我手下有个人,叫李开文,是鄂豫皖的老红军了,现任炊事员,人品绝对可靠。”

就这样,李开文随首批被抽调的红军大部队共赴延安进入党中央机关工作,任中央组织部炊事班班长,后又调任中央特炊班班长。

从此,李开文成为毛泽东的掌勺人,为领袖做饭11年,与毛泽东结下深厚的友情。

在特炊班用餐的不仅有毛泽东,还有周恩来、李富春、陈云......为了充分保证首长们的饮食质量,李开文上任之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伙食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发现,中央首长的伙食花费还不到总账的三分之一。细究根源,原来是来中央厨房“蹭小灶”的人太多了。

李开文实事求是,不怕得罪人,他把所有炊事员和首长身边的警卫员统统叫来,说道:

“各位兄弟,现在正是困难的时候,恨不得三顿并一顿。大家都来吃一口,你让首长吃什么?从明天起,大家都别来了,互相理解嘛!”

众人一听,老班长言之有理,纷纷表示歉意,此后再也没人来“蹭吃蹭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长们的伙食标准是三菜一汤,经过李开文的开源节流之后,升级为四菜一汤。

不仅菜品多了,质量也明显提升,但是伙食费还仍有剩余,主管伙食的李富春部长备受感动,李开文被评为“大模范”。

李开文自称:“我没什么本事,只会做饭,我的工作就是做饭,大伙吃好了,我比谁都开心。”因此,要是哪位领导没吃上饭,李开文比谁都着急。

有一次,毛泽东挑灯夜读,忙到深夜也不见有人来取饭菜。李开文心疼坏了,将饭菜热了又热,捂在怀里,亲自送往毛泽东的窑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值寒冬,狂风呼啸,衣衫单薄的李开文直打寒颤,他走到门前,敲了敲门:“主席,我给您送饭来了。”

随着门被推开,寒风呼啸而入,李开文冻得直哆嗦。风声和推门声惊动了毛泽东,一看是老班长来送饭,毛泽东赶紧起身相迎:

“哎呀!我忙糊涂了,还要您跑一趟。”

毛泽东握住李开文冰凉的手,又看看热乎乎的饭菜,感动不已,连忙翻出一件羊皮背心,说话间就要给李开文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开文连忙推辞,一连说了好几个“使不得”,毛泽东劝道:

“老班长,您给我送饭,我不能让您冻着回去啊!您要是生病了,我上哪去吃这么可口的饭菜啊!”

在毛泽东的盛情难却之下,李开文穿上背心告辞,身体暖和了,心里更暖和!

回到厨房,李开文看到一个新来的炊事员小战士穿得更单薄,没有片刻犹豫,就把刚穿热乎的羊皮背心脱下,送给孩子御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2月,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胡宗南突袭延安,毛泽东运筹帷幄,气定神闲地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李开文跟随毛泽东,周恩来撤出延安,转战陕北,黄土高坡食物匮乏,李开文决定铤而走险。

原来在大撤退之前,特炊班早就把腊肉、咸鱼、腊鹅、草鸡蛋等食物全埋进一处秘密窑洞内。

一天夜里,李开文喊上几个精干战士,直奔敌占区的延安,摸黑找到窑洞,运出食物,大功告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翌日清早,毛泽东看到一桌丰盛的好菜,当即质问怎么回事。李开文如实相告,毛泽东气得摔了筷子:

“简直胡闹!你不要命了?我们宁可饿肚子,也不愿你去冒险!”

李开文暗自抹着眼泪,这一年,他已经50岁了。年过半百的他依然愿意为毛泽东以身涉险,毛泽东心中感动,自觉语气过重,柔声细语道:

“大家吃饭吃饭,这是老班长的一片心意啊。班长,你也坐下一起吃。”

李开文这才破涕为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此一事,毛泽东与李开文的友情更进一步,历久弥坚。

自任特炊班班长以来,李开文尽忠职守,兢兢业业。上至领导,下至小炊事员,他皆以真心待之。

正如周恩来所说,他是“忠实可靠”的人。因为在进入特炊班之前,李开文就是一名“忠实可靠”,备受赞誉的红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