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就是“大”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春生夏长,过了立夏,就不是万物萌发的时候了,而是万物繁盛,阳气旺盛的夏季了。

既然春季已经结束,夏季就要开始。正所谓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现在正是养阳、养心、祛湿健脾的好时节。所以,下面我们就好好说说初夏应如何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不是有很多人一进入夏季就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甚至整天头昏昏沉沉,一点精神都没有呢?而这,就是阳气受损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夏季暑湿热盛,而天气炎热就最容易耗伤人体的正气了。此外夏季人们贪凉且喜欢凉的食物,而中医认为凉的食物属寒湿之物。因此伏暑之邪极易与湿、寒夹杂为病,从而损伤阳气。“阳”是生命之本,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足,人就不易生病,如果阳气不足或急躁易怒就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几个节气都是降雨比较频繁的节气,而且降雨规模是步步递进的。到了立夏节气,雨量比前几个节气又有增加。由于夏季雨天多、日照少、湿度大,有时还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这样就会导致湿气重,所以湿气重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因此就易内生湿热,湿邪侵袭肌表,经络气血不通,就会让人身重酸楚,疲倦易困。湿邪困阻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又会出现脘腹痞满、食欲欠佳。

综上所述,所以我们要养阳,养心,祛湿健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养阳:先来说说怎么养阳?

01

立夏过后就不适合再“捂”啦!此时是“春捂”结束的信号,人们可以渐次减衣。但由于冷暖气候交替,“捂”与“不捂”也是要看天气的,要循序渐进。一般来讲,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即可减衣,而日夜温差大于8℃则要备些衣服。还有,因为“寒从脚下起”,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故减衣时要先减上衣,后减下衣。但对于体质虚弱者,在减上衣时,最好留件适宜的背心,以防风邪侵入,危害健康。

在夏天,怎么睡觉也是个技术活儿。立夏后,昼长夜短愈加明显,《内经》中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在阴气最盛的子夜和阳气最盛的正午都要休息好。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阳气开始生发,若时常熬夜则会打乱体内阴阳气血平衡。还有,午睡在夏天对防病养生也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中午吃完饭以后,要小憩片刻,但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

也有人说了,工作很忙没空小憩,但还是困得不行,有没有办法呢?也有,我们可经常揉足三里太阳穴及头顶的百会穴,这些穴位都可以清神醒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手部虎口的位置比在膝关节外侧,中指下面按着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用持续柔和的手法顺时针揉按100次即可;在眼外角上方就是太阳穴,用持续柔和的手法揉按100次即可;位于头顶正中间,顺着耳朵的最高点往上找,中指连线处就是百会穴,按揉手法跟太阳穴类似。

02

我们不仅需要守护阳气,也要在阳光灿烂的季节里积蓄阳气,阳气积蓄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多晒太阳,也就是多做日光浴。但夏季的紫外线特别强,所以最好在上午10点以前晒晒太阳。

但有的人不喜欢这么“温和的方式”,就比如说很多人一进入夏季早上六点左右人就醒了,此时不必强迫自己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摊煎饼”,我们可以顺时而起运动运动。所谓动则生阳,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升发阳气,强健体魄。

但话又说回来了,汗为心之液,为心精、心血所化生。汗出过多,津液必定大伤,容易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因此,像是这个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水,及时补充体液。入夏后运动锻炼也不宜过于剧烈,可先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慢跑等,随着夏季节气的推移,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个小技巧来辅助大家保护阳气,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经络拍打,来通达阳气。拍打时一般选取阳经,顺着经脉运行的方向,从上往下,反复拍打,但忌拍打方向错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养心:春养肝,夏护心,秋养肺,冬补肾,四季养脾胃。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气血运行也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养生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养心。那么怎么养心呢?

01
首先,夏天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热,而在人体里面,心为火脏,阳气也是最为旺盛的,这恰好与夏气相通。所以说,到了夏天,心气会顺应着夏气生发运行,此时最容易出现心火旺的情况,比如说烦躁失眠、口舌生疮、头晕脑胀、舌尖红、脸发烫、便秘、小便黄等等。

这时候就要清心火,清心饮材料:莲子心3克、淡竹叶3克、生甘草3克。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杯中,加入300毫升左右开水泡15分钟即可。

但要注意一点,中医认为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所以,就算您不想喝我说的清心饮,想吃点西瓜,喝点绿豆汤、乌梅汤也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冰镇。

02
其次,有心火好清,但心态出了问题可就难办喽。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会加剧人们的紧张心理,容易导致人们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人体正气水平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所以,在这个时节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健脾祛湿:为什么要在夏天健脾祛湿呢?因为在五行中,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心与脾是“母子”关系,它们的健康相互影响。盛夏酷暑时,暑热之邪较旺,容易耗损阴津,引动内火,使心脏受伤。并且,若在夏季心火过旺,则会使脾胃积热,导致脾胃虚弱;同时,若是脾胃失健运,也会反过来累及到心脏健康,而脾胃在炎热的季节易受暑湿邪气影响,运化能力会有所减弱。所以,在夏季健脾祛湿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01
祛湿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环境除湿。建议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间内空气流动性,尽量让屋内接触阳光。如果接触不到阳光,也可以放置除湿剂,有助于家庭潮湿环境的改善;还有,如果您感觉身体内湿气比较多,不妨每天晚上睡觉前泡脚,让温水浸泡过自己双脚三阴交的地方,泡到微微出汗即可。湿随汗出,就能祛湿;艾灸也可祛湿,像是灸足三里、中脘可健运脾胃中焦,增加人体对水湿的消化吸收运转能力。关元、气海可以固本增元,补益肾气,增强人体排除水湿的能力。肺俞、膏肓穴可补肺阳,强卫气,增强人体对外界湿气的抵抗能力。

在饮食方面,夏季应少食肥甘厚味,并要减少煎炸、辛辣食物的摄入,肉类食物尽量以蒸煮的方法烹调,少放油盐、少吃肥肉等油脂较多的部位,给脾胃减轻负担,也避免助热生痰的情况发生。夏天饮食宜清淡,宜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其中鱼虾、鸡肉、鸭肉、蛋、奶、豆制品是人体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主食则应增加五谷杂粮的比例,如在米饭或粥中添加些莲子、山药、芡实、薏苡仁、燕麦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两个食疗,都是比较适合这个季节使用的。

四神汤

食疗首推四神汤,其以甘平为主,甘能治水,故能健脾和胃。这是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疗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莲子、山药、茯苓(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1:1:1)四神汤里茯苓化湿,还有薏苡仁来清热,薏苡仁还能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又有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从而整体调理身体,达到健康。这四味食材汇集在一起后能互相补遗,制成的食疗能够健脾、养颜、祛湿、降燥等。不想麻烦也可以将四神汤的材料直接搭配煮水喝,也可将四神汤的材料搭配豆类、糯米或大米煮粥食用,或者将四神汤的材料打成粉末,适量地加入到面粉里,发酵成馒头包子,也可以混入馅料或者做成糕点。

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

材料:山药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做法:先用水浸泡山药;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芡实、白术用清水洗净,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此汤可以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人群尤宜。

好了,以上就是初夏养生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相关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