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关于不同日子,有着不一样的说法,这些都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总结得出的,有一些一直流传至今,虽然话语之间相当的简单,但是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生活当中,我们弄懂这些,也能对我们起到帮助的作用。我记得流传比较广的就是“发不发,三月看廿八”,那么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历的三月廿八是啥日子?

清代乾隆就有写过三月廿八雨:清晨细雨达黄昏,入地丝丝遍隰原。正利麦田三月里,均沾蓟野一心存。濯枝润叶非急阵,餍饫优游实渥恩。略慰渴希馀后望,后兹时若敢轻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首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其实就是春末夏初的一个阶段,而这个时候,最适合出现下雨的天气,不仅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同时对于我们来讲,这个时候的食物也极其的丰富,诗中提到的“餍饫”,就是形容食品极为的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言之,农历的三月廿八,是一个多雨,同时万物成熟的一个时间段,人们可以尽量的满足自己的口腹需要,从而感到饱足,生活也会过的十分闲适。

发不发,三月看廿八如何理解?

发,很多人联想到钱财,认为是大发大富的意思,其实不然,这里的发,更多是成长,或者是发生的意思,三月看廿八,简单的理解,就是作物的成长是否顺利,就要看三月廿八的一个天气走向是怎么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月廿七,是立夏节气,三月廿八就是立夏的第一天,也就是夏季的第一天,在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下雨的话,那么非常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反之,在立夏之后没有出现下雨,都是大太阳的话,那么就容易导致干旱的情况出现,在整个的夏季都会非常的炎热,尤其是三伏天的时候,雨水短缺,让人感觉到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发不发,意思就是年景好不好,我们就要看天气的一个变化,在三月廿八的时候,最适合出现下雨的一个情况,此时小麦可以得到成长,很多夏收作物,也迎来了成熟,人们可以真正不用担心农事,同时还能吃上各种营养的食物。

这句老话背后想要表达什么?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明显带有主观的色彩,但其实古人也是想要告诉我们,风调雨顺的必须条件,那一定是要风的时候风,要雨的时候雨,三月廿八显然就是要雨的时候,这样万物才能长大,如果出现太阳缺少雨水,反而违背了自然的一个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该热不热,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这里说的就是该雨不雨,该晴不晴,不成年景,也就是说,平时的气候,我们要学会去观察,从而也能减少损失。

【食刻说】

发不发,三月看廿八,它是一句气候谚语,看的就是三月廿八的一个天气情况,主阴雨会带来夏季的丰收,反之,可能出现干旱的一个天气,而发不发,就是收成的好坏。当然这些,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我们作为了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