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秋天,上冈镇的东街口热闹非凡。阳光斜斜地洒在石板路上,金黄色的光芒与街边的古老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朱家茶馆,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坐落在街角,茶香四溢,吸引着路过的行人。

吴少芹,一位地下联络员,坐在茶馆的角落,这个位置既能看到街上的情况,又不太引人注意。他身穿一件普通的灰色长袍,头戴斗笠,巧妙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他轻轻地拿起桌边的茶盏,那是一只古朴的瓷杯,上面画着精致的兰花图案。他微微抿了一口,感受着茶的清香在口腔中散开,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少芹的眼睛像鹰隼一样锐利,他仔细地观察着街上的行人。每一个走进茶馆的人,无论是步履匆匆的行人,还是悠闲自得的居民,都未能逃过他的目光。他的心跳微微加快,因为按照组织的指示,今天会有一名打入敌人内部的我方同志前来与自己接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接头人的身份往往是最需要保密的,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组织的安危。对于吴少芹来说,组织上并没有明确告诉她这位同志的确切身份,只是简单地交代,这位同志已经在日伪军内部潜伏了多年,他的存在至关重要,且身份异常特殊。

吴少芹心中虽然充满了好奇,但她明白,这是纪律,不能多问。那么,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准确地识别出这位同志呢?组织上给出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按照事先的约定,当吴少芹与那位同志见面时,桌上会摆放着两个茶盏和一柄折扇。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摆设,更是他们之间互相确认身份的信号。而那位同志,则会特意选择穿上一身灰色的长袍,这在当时的上海滩并不常见,因此显得格外醒目。

但仅仅依靠这些还不足以完全确认身份,他们还需要通过一套复杂的暗语来进行最后的确认。按照组织上的安排,那位同志在坐下后,会故意感叹道:“最近什么东西都涨价,就连这茶钱也涨了不少呀!”听到这句话,吴少芹要轻声回应道:“这家掌柜对老客户还不错,我喝的茶都没涨价。”

吴少芹坐在茶馆的角落,一边品着茶,一边在心中默默地复习着稍后将要用到的接头暗号。茶馆里人声鼎沸,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为他的思考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掩护。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外,几名男子探头探脑,鬼鬼祟祟地张望着。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和不安分,仿佛正在寻找着什么目标。吴少芹心头微微一紧,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他心中暗自揣测,这些人是不是特务?他们是不是已经发现了自己?

然而,就在他还在犹豫的时候,门外的几名男子突然凑在一起,低声交谈起来。吴少芹虽然听不清他们具体说了什么,但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中,他能感受到一种不祥的预兆。紧接着,其中一名男子突然指向了吴少芹的方向,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

“糟了!”吴少芹心中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