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

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 因为古董可以作为一种玩物,所以,后来我们也称之为“古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古董就是历史的直接证据,所以,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古董的价值在于其研究意义。当然,由于年代久远,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天空下的现代人,有时难免会目不识珠,错识古董,闹出种种乌龙事件。今天,我们就来讲两件关于古董的乌龙事件。

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无数文物流落海外,时至今日,许多遗失的文物仍不知所踪。2016年十一月,在英国的一场拍卖会中,一件“帽架”成为了拍卖品的热门,来自各国的收藏家争相竞价,最终,这件帽以五十八万英镑的天价被拍走。四年前,五十八万英镑相当于人民币五百万。

一件瓷质帽架,竟能以如此价格成交,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没那么讲究,所以,该帽架自然出自王府,或者是紫禁城。

那么,这个帽架始于何处呢?

根据佳士得拍卖行的工作人员称:该帽架极有可能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从帽架的构造来看,该帽架上浮雕了九条龙形纹样。要知道,在古代只有宗室子弟才有资格使用雕龙的器具,而九条龙的规格是皇帝专属的,其他人根本无权使用此物。此外,从帽架的雕刻、烧制工艺来看,均属十九世纪最高水准。

根据鉴定人员的分析,该帽架大约于1835年制作完成,误差不超过十五年。从制作时间上来看,能使用这个帽架的,应该是道光皇帝无疑了。这个帽架在起拍之初,拍卖行就给出了三十万英镑的起拍价,随着收藏家们争相竞拍,起拍价翻了将近一倍。最后,这个帽架被一对亚洲夫妇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这对亚洲买家并没有公开姓名,所以,我们无从知晓帽架的去向。其实,道光帽架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它背后的“乌龙事件”。

早年,这个帽架曾被一对威尔士夫妇收藏,这对夫妇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古董知之甚少,错误地将帽架当成了灯座。的确,从外表上来看,道光帽架的模样就像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一样。这对夫妻买下帽架后,曾将其当成了灯座,使用了半个世纪有余。

二十世纪中叶,威尔士夫妇在一个小山村发现了这个精致的收藏品。甚至,为了搭配这个灯座,夫妇二人还特地为它寻找了一个浅色的灯罩。还真难为了这个中国古董,竟被几十瓦的强光照射了那么多年。或许外国人根本想象不到,中国皇帝活得如此有情调,连他的帽子都要配上华丽的帽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除了被当成灯具的帽架,世界上类似的乌龙事件还有不少。

例如:前几年英国某慈善商店收到一份特殊的捐赠,捐赠物是一个造型独特的旧笔筒。估计连笔筒的主人都没觉得这竹制笔筒有多珍贵,随手将其捐赠到了慈善商店,不再理会。所幸,捐赠商店有人慧眼识笔筒,一眼就看出这笔筒来历不凡,立即将其送到鉴定机构。经鉴定人员的研究,该笔筒是清朝的古董,是十七世纪雕刻大师顾钰的作品。最终,该笔筒被送往拍卖行,并以三十六万英镑的成交价成交。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顾钰是谁,顾钰字宗玉,清前期,嘉定(今属上海市)的竹刻名家。他极为擅刻人物山水,工巧精深,细入毫发,刻工考究,甚至,一件刻竹作品必须数月才能完工。在《竹人录》中,就称其竹刻特点是“刻露精深,细入毫发,一器必经一二载始成;不袭前人窠臼而能独立门庭”。现如今,他传世的作品仅有《顾钰款山水人物笔筒》、《踏雪寻梅笔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鉴定中心鉴定笔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发现笔筒上存在大面积破损,笔筒曾经的主人还曾用胶水自行修复过笔筒的底部和外围。鉴定人员刚刚收到笔筒时,险些将其认作废品丢掉。难怪笔筒的原主人会将其无偿捐赠,连鉴定人员都险些错认,何况是没有鉴赏能力的普通人呢?三十六万英镑,在当时越折合人民币三百万。这样一笔巨款,估计笔筒的原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肠子都悔青了。

现在,该笔筒已被拍卖者交给“Woolley and Wallis”拍卖中心代为保管,并再次拍卖,该中心负责鉴赏中国古董的专家阿克斯福德称,这个高度约为十六厘米的笔筒虽有大面积破损,但是,并不影响它的价值,目前仍有许多收藏家表示对笔筒感兴趣,打算出手拍下笔筒。看样子,识货的人有不少。据悉,按照目前的工艺水平,现在世界上仅有几个人能将笔筒修复完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些乌龙事件,虽然令人忍俊不禁,但也引人深思。或许,因为外国人不识货,那些流落在海外的古董,绝大多数都被当作废品处理了。

想到这里,笔者的心情就变得有些沉重,愿这些古董能早日回到祖国。

参考资料:

【《清朝古董笔筒误作废品捐赠》、《中国古董乌龙事件》、《竹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