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有大臣叫做梅国桢,他足智多谋,善于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其在万历年间担任兵部右侍郎的职务,坐镇边关,督管当时边关各镇的军务,可以说,成为了一方诸侯。既然在边关,那么,就要和诸多境外民族打交道,一些事务必须得处理妥当,毕竟外交大都会涉及天朝的颜面。

而梅国桢对这些塞外的少数民族一般都是采用恩威并施的办法,这让他树立了一个可敬可畏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国桢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不会放过一丝小细节,并能够让自己的国家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我们通过史料上的记载,来领略下他的手段。

可以说,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人们最早知道的铁是陨石中的铁,古代埃及人称之为神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曾用这种天然铁制作过刀刃和饰物,这是人类使用铁的最早情况。地球上的天然铁是少见的,所以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造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

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之后,铁器时代就到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青铜冶炼术已达到相当水平,但是从商代中期到周末数百年间,人工冶铁术并未在高超的冶铜技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西周末偶见人工冶炼的铁器时,仍使用陨铁,可见,此时的铁是多么的珍贵。后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铁器就逐渐代替了青铜,所以,历朝历代对于冶铁是非常重视的。

有一天突然有一个来自外族的使者奉其首领的命令来见梅国桢,梅国桢接待这位使者,稍微寒暄过后,使者便表明了其来意。他对梅国桢说:“大人在边关的这些年处理事情及有分寸,赢得了我们的尊重,今天,之所以前来拜见大人是给大人带来我们新产的铁作为礼物献给大人,以表达我们对您的尊重。”

说完使者便把一块铁恭恭敬敬的献给了梅国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国桢听到异族竟然也可以产铁了,内心刚泛起一番波动,可真看到使者献上来的那块铁就知道,这所谓由异族产的铁实则还是在中原产的,其之所以这样做的缘由梅国桢也大概猜到了。

梅国桢当下也没当面拆穿使者的谎言,反而是表达了自己的祝贺。祝贺他们终于可以自己产铁了,最后,还专门设了一个晚宴来款待使者。

待使者走后,下属对此感到很疑惑:“大人,难道他们真的掌握了产铁的技术吗?”

梅国桢回答:“这块铁说是由他们产的,实则还是一块中原的铁。”

下属听到这更感到疑惑了:“那么,他们为何要做此举来欺骗大人呢?”

梅国桢笑了笑,说:“无非是关于“紧铁令”想出的一个破法子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塞外民族此举是想让明朝这边放松对铁的管控,之所以献上一块谎称为自己所制的铁,就是想让明朝以为塞外民族既然能产铁了,那么,禁铁令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最起码,能让中原王朝放松一下对铁流通的管控。

中原王朝的这项禁铁政策可以追溯到汉代,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原大地上很多次的战乱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外族入侵而引起的。北方的游牧民族天生骁勇,拥有很强机动性的骑兵,对中原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然而,塞外民族没有掌握冶铁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能力自己打造兵器。

所以,中原王朝就以这一点来限制北方民族的发展,“禁铁令”就是让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铁流通,多的一律不给。一直到明代时期的边关,依然有这种禁铁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的游牧民族想的这个法子无奈一开始就被梅国桢识破了,梅国桢将计就计,把塞外民族派遣使者献上来的这块铁打造成了兵器,并在上面刻上献铁的年月日。同时,梅国桢传令各边镇,停止对境外供应铁器,并对外宣称:塞外已经有能力自己产铁了。

“禁铁令”本来就让塞外的铁量十分低,这一下直接断了供应,境外的少数民族还怎么能生活得下去?果不其然,在梅国桢颁下那项禁令后的不久,就有使者前来斥责其不守信约。最后,没有了铁,境外的百姓连煮饭的锅都没有了。

梅国桢这边丝毫不慌,回答使者:“你们不是能自己产铁吗,怎么锅还造不了?”

使者想耍赖:“大人您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给我们开玩笑,何时起我们说能够自己产铁了?”梅国桢也不与使者做过多的争辩,直接叫人把打的那把兵器拿给他看,说:“这就是你们上次献给我的那块铁打造出来的,上面还刻具体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者一看物证在,也没有再狡辩的勇气,直接跪在梅国桢前,主动承认了错误,恳请明朝这边能原谅他们这次不当的行为。

梅国桢看到其已经认错了,也就达到了起初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没有继续为难塞外民族,毕竟真把人给逼急了还不得到中原王朝来抢夺生活资料。

经过此事,梅国桢的形象在塞外民族的心中更深了,明朝也显现出了一个中原王朝的胸襟。只是如果把铁给限定死了,塞外民族就活不下去了,这还没有使用其他的手段呢。所以,此事让塞外民族认识到了明朝的强大是在各方面的,也就不敢再去招惹了,边关在梅国桢的坐镇下安定了许多年。

参考资料:

『《明史》、《中国冶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