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秀山,在重庆的最南边,全名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如果不是因为沈从文的《边城》,大概连重庆本地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这个离重庆主城区400多公里的小县城,被孤峰残丘环绕,形成了喀斯特平原地貌,没有重庆的魔幻5D,也没有疾驰的黄色“法拉利”,更没有穿楼而过的网红轻轨。普普通通,似乎就是这个小城最大的标签,也是我的家乡。

后来,成为大人的我,从秀山离开,习惯了大城市的紧张节奏,偶尔回来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原来下了班还可以跟姐妹约个晚饭,吃完饭出来,天还没有黑,伴着傍晚的晚霞,骑着小电动回家,拂面而来的是山野间吹来的微风……是小县城独有的宁静与美好,我们好像有大把的时间去感受生活。

人生总有回不去的小地方,这一次,把秀山讲给你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秀山最出名的,那一定是边城,作为“渝东南门户”,地处重庆、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处,有着“一脚踏三省”之称,也是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原型地。

边城依山傍水,河岸上目之所及是三四层的灰色楼房,屋檐飞翘,高低不一。水面萦绕着缕缕云烟,一艘小篷船飘荡在碧绿的河水中,很有一副江湖气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秀山洪安古镇,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 ©图虫:杨玉诚

乍一看,这个古镇跟其他任何古镇都一样,吊脚楼、商业街,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的商业街,并不是那种卖着全国统一的烤鱿鱼、臭豆腐的商业街,主要也是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外地人来,所以大伙干脆想卖点什么就卖点什么。

比如,从小吃到大的油粑粑(一种豆制品小吃),一块钱就可以买到4个。米豆腐绿豆粉都是这里的独有小吃,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碰到挑着扁担边走边卖的地萝卜(一种解渴的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豆腐

要是实在不知道卖点什么,干脆就收罗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开一家杂货铺,店里的东西可能比我年纪都大,通常老板也不在店里,如果你要询问价格,就大声喊他,便会从里屋出来跟你聊天,不买东西也没关系。

走在路上还能听见搓麻将的声音,而被散养的小孩们则聚到门口自己玩自己的,互不打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城人家

闲逛之间,还遇到一个坐在自家门口拉乐器的爷爷,被熟悉的曲子吸引,我停下了脚步。他拉的是《黄杨扁担》,这是秀山花灯的民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偶遇演奏秀山花灯的爷爷

秀山花灯是集歌、舞、小戏、曲艺、杂技、吹打、仪式为一体的综合类民俗表演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花灯班就点起花灯,敲锣打鼓,走村串户,又唱又跳。我的奶奶就曾是花灯戏班的一员,跟着她四处看花灯戏是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拉渡,这个保留了千年的传统交通工具,如今依然在沿用。

湖南茶峒和重庆洪安隔江相望,船夫在河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铁缆,渡口竖起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有人过河时,船夫就把铁环挂在铁缆上,用一柄特制木器攀缘绳索,慢慢地把船牵到对岸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拉渡

古镇旁边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十几米高的五层白塔,半山腰有一间十几平的木制小屋,小屋的门紧锁,旁边指示牌上写着“翠翠屋”

这就是《边城》里女主人公翠翠的家,站在屋前,视野开阔,茶峒河和古镇的全貌一览无余。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色像黑纱似的,盖住了古镇,瞬间星星点点地亮起了灯光,一会儿便连成了一片灯海,重新将它的美丽呈现给夜色中人们。游人行走在江边、围坐在树下,聊天观看夜景,享受古镇独特魅力的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城夜景,灯火人家

不光是边城,整个秀山的夜景都是相当震撼的,暖黄的光勾勒出西街明清时期的建筑轮廓,长街通火通明,凤凰山的灯光秀,也一样绚丽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边城,不仅可以共享三省景色,还可以一次吃遍三省美食。

“一锅吃三省”的角角鱼,汇聚了重庆的麻、贵州的酸、湖南的辣,肉质鲜美细嫩,再配上几个当地小菜:蒜苔腊肉、紫姜鸭,包谷酸,安逸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角角鱼

煨炉子,是秀山独特的饮食方式,在火坑或柴火炉上架一锅子,用五花肉、酸萝卜、酸海椒、花椒等做成麻辣汤底,然后备好蔬菜、猪血、豆腐、油粑粑等多种菜品,一家人或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边聊边喝,边煮边吃。

还有雅江牛杂汤锅、石耶脆皮猪脚,以及不得不提的香菌炒肉——秀山多山,山中多枞林,夏秋时节极易滋生香菌。野生香菌和家养猪肉完美融合,荤素混搭,其独特风味堪称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煨炉子

再往城里走一些,你将收获一个美食天堂,重庆不夜城的称号多半都是夜宵撑起来的。晚上10点,秀山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美食街里人山人海,户外坐满了人,要想吃最地道的那家还真得乖乖排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安古镇的人来人往 | ©视觉中国

砂锅饭,我每次回家必吃的选项,用砂锅焖煮的糯米,最底下是烤得焦黄的锅巴,藏在最下面的腊肉,油渍渍,香喷喷。

还有获得北京朋友一致好评,驻守在我家三天每天都要吃的绿豆粉。用绿豆和少量糯米按照一定的比例打成米浆,再将其煮成米糊,等到米糊冷却后便形成了一张面饼,切成条,淋上臊子,吃起来带有嚼劲,米香味十足,与重庆小面又是不一样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豆粉

麻辣烫,虽然哪里都有,但是秀山的麻辣烫吃法独树一帜,几十上百种串串,整齐地码在篮子里任君挑选,再用大骨熬制了几个小时的高汤煮熟,每桌都会配两种秘制蘸碟,蒜蓉清汤和辣汤,最正宗的吃法是先蘸清汤再蘸辣汤。

最后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跟老板娘说:“嬢嬢,帮我倒一杯骨头汤!”没错,煮菜的骨头汤是可以免费给食客品尝的,酣畅淋漓地撸完串再喝上一碗热乎的骨头汤,别提多美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秀山麻辣烫

夜市是最快认识秀山的方式,这里除了有尝不尽的美食,还有当地人最真实的生活模样。

这里的松弛感,是夜宵摊里随处可见的睡衣,是无论老少都说着外地人听不懂的方言,是走出这个县城就吃不到的家乡味道,是没有一张餐桌是单人位……看完电视出来吃宵夜仿佛变成每一个家庭的夜间娱乐。

从有人提议吃夜宵开始,这个队伍就一定会从两三人变五六人,甚至更多。这种氛围让秀山的孩子都舍不得远离家乡,所以才有“老不思蜀,少不入川”的这个说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市的炸串烧烤别有一番滋味 | ©苗宗杰

这里就是秀山,可能是一个人们路过都不会多看两眼的地方,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本土产业可以支撑经济的地方。所以,如今的它,也在绞尽脑汁地做着任何力所能及的尝试,哪怕并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那也已经是它能交出最好的答卷。

每当这里的故事因为这张答卷而传进更多人的耳朵里,这座少有人知的小城,才能让更多秀山孩子不必离去,也才能让更多远走他乡的秀山孩子,更有底气地说出一句:

“我si秀山嘞!重庆秀山(cong qin xiu san)!”

策划/Rachel

文/十一

图/秀山文化旅游、十一、图虫、视觉中国

新媒体编辑/Tasia

这是来自

《时尚旅游》编辑部的“小地方”

一个来自重庆的乖妹儿

把秀山讲给你听

更多“小地方”内容,点击查看:

是否也有你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