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高定新将自己的岳父程如松接到自家河南新县来做客,高定新和妻子相爱后组成了家庭,小两口生活温馨美满,只是很遗憾岳父家远在湖北省,不常让妻子和家庭团圆,这一次高定新大费周章邀请岳父来河南做客,也算是圆了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岳父感觉到自己的可靠,高定新忙前忙后,策划了一大桌子美酒佳肴,这就邀请岳父大人就坐,一壶酒,将两人从拘谨的状态拉了出来,两人逐渐把酒言欢。

酒桌上不谈点聊点什么也不像话,两人就你一句我一句交谈起来家乡的故事,这一聊家常,话匣子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岳父程如松红光满面,开始说起家乡一位传奇人物的无私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新县

“我家,湖北省红安县啊,是个英雄群集的地方!那里,被称为红军同志们的家乡,一个个都是舍生忘死的大前辈!”

高定新听到红军,也兴致大发,赶紧竖起耳朵听着,岳父继续讲道:“可惜啊……好多人都没留下名字……”他鼻子一酸抽泣着,陷入一种悲伤情绪难以自拔。

“我们村啊,有个人一直无私为红军英雄们守着墓地,这一守就是几十年,毕竟葬在我们村的红军战士有七十多人,其中只有两个还有名字,但也是一直找不到故亲……”

高定新感动地扶住断续啜泣的岳父,他也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那……后来呢?那两个有名字的英雄叫什么名字?”他向岳父询问。

“他们啊……一个叫做高德福,一个叫做黄民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德福!”程如松被自己女婿一声惊呼吓了一跳,“我爷爷的亲弟弟就叫这个名字!也是个红军战士!”

苦寻烈士家人的高德焱一家

曾经,高德福也个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早在1929年,他就没有经过家里人的共同表决独自在征兵时候报名,没过多久,就告别全家,迅速离开了家去到部队里生存。

高德福离开以后,家人们丝毫得不到他的任何消息,整个人仿佛人间蒸发,大家只能凭借想象脑补他战场杀敌的英勇身姿,家人们啊,没有一个不担忧他、不为他的生命安全祈祷的。

在高德福家,除了父母、媳妇、孩子以外,他的亲哥哥高德焱以及亲嫂嫂都很喜爱他,因为平日里他总是一腔热血一腔抱负,是个乐观积极有主见有思想的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德福失去消息以后,他的哥嫂日日在外打听他的事情,心里甚是牵挂,对于弟弟的生死与否,高德焱表现得很急迫,夫妇两个一边扶养孩子、照看老人,一边密切打听高德福的战场信息。

1932年,高德福的弟弟高德焱终于有了线索,他从各种途径听来,弟弟参与了位于湖北红安县七里坪的战役,并且负伤挂彩,这一下子,出于对弟弟的担忧,高德焱立刻带上朋友出发去到红安县。

那时候的红安县有大量红军英雄,人多又杂,到了地儿之后愣是没有任何高德福位置的消息,几个人在七里坪找寻多日无果,最终接回高德福的心愿落空,几人只能空手返程。

这之后,高德焱抓住七里坪这个地儿不放,多次自己到地寻找,但是找的很辛苦很困难,不知高德福是被转移去了其他地方还是已经牺牲,迫于时代,红军去向的消息被深深抹除埋藏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安县七里坪

一年又一年过去,高德焱已经是一位白发老人,他大抵是明白弟弟或许已经牺牲在战场了,于是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找到弟弟的遗体,找到弟弟最终闭眼沉睡的土地。

高德焱发动家庭成员们一同找寻高德福,全家人都加入到这一“寻亲计划”中,并且成为全家种在心上的使命。

可是世事不总是如意的,高德焱去世了,高德焱的妻子为没有了却高德焱意愿这件事很难过,子孙们也感到无比难过与遗憾。

最后,这个家族使命被高德焱的孙子高定新打开了缺口。

一生寻“亲”陈明志

迫不及待想知道那位“高德福”是否是自己叔祖父的高定新催促着岳父程如松即刻出发,没几日两人就回到了湖北省红安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红安县

经过岳父的引荐,高定新见到了那位“平民守墓英雄”姜能山,两人立在刻有“高德福”字样的墓碑前,静默地站立着,高定新泪流满面,姜能山也激动到无法言语。

姜能山向高定新讲起了高德福烈士和战友们的感人事迹,1929年,高德福加入红军大部队。

高德福去到部队,由于身形壮实高大,被组织重用,给予营长的职位,自此,高德福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不能,带领着将士们冲锋陷阵,但再英勇的英雄也有倒下的时候,在红安县七里坝的战争中,高德福身受重伤,将士们将高德福迁到姜家岗的战地医院。

本想着势必要治好敬仰的营长,但人算不如天算,一方面是受伤太重,一方面是医疗条件有限,高德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士们还有路要走,只能含泪将高德福的遗体留在当地,然后拿上家伙又去往下一个战场。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红军战士,名叫陈明志,他是红安县本地人,对于高德福,他非常不舍,思索良久,于是决定亲自将高德福的遗体葬在姜家岗的坟场里面,让高德福和死去将士们在一起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归宿。

这之后,陈明志的心里也埋下一颗“寻亲”的种子,寻的是高德福的亲人,他发动了家人们和一些村民,四处打听高德福家人的消息,或许高德福没有给将士们留下太多自己的私人信息,陈明志找的很艰难,这一寻就是几十年。

从青丝到白发,陈明志从未放弃,他使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倾尽毕生心血地寻找高德福的家人,直到他直不起腰板,直到他卧床不起,这寻亲的事才渐渐停息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明志应该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高德福的家人会亲自来到这里,高定新也没有想到居然有人和自家一样,会用大半生去寻找一个极为困难的目标。

心意就在这一刻想通,高定新想起了自己的爷爷,爷爷高德焱也是用尽一辈子去寻找叔祖父,直到两鬓斑白,也要将怀揣着寻到的愿望将这个使命交给后人,但可惜的是爷爷已经去世了,在没有寻到弟弟的遗憾中闭上了双眼。

高定新想,自己现在也算是圆了爷爷的遗憾吧,同时也是圆了陈明志老人多年的心愿,一想到这里,高定新就涕泗横流。

原来,这是一场深情而持久的双向奔赴啊!

守墓英雄姜能山

在岳父的叙述下和姜能山的自白下,高定新还了解到眼前这位守墓英雄的经历。

姜能山和岳父程如松一样,都是红安县本地人,姜能山是红安县熊家咀村人,姜能山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志向有抱负的红军战士,在他还未出生时就参与了红军大部队,自此留下他母亲一人独守空房。

姜能山的父亲名叫姜德善,是一员红军猛将,但勇士也有受伤的时候,在一次战争过程中负了伤,姜德善从战场退下来,准备先养好伤再投入战事之中,却没料到狡猾的敌人在他养伤的时候出现,将那时虚弱的他抓住并残忍杀害了,姜德善的人生于此止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德善的妻子哀痛不已,那时候正怀着姜能山,在姜能山出生以后,她一直将丈夫的英勇事迹讲给姜能山听,在耳濡目染之下,姜能山对红军战士的敬畏之心越来越强烈,他打心底为这群在战场前赴后继的猛士们感到无比自豪。

“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安稳生活!”姜能山表示。

1931年,姜能山家乡这一片发生了激烈的战争,那时血红染透了土地,空气里也弥漫着血腥味,73名红军战士牺牲于此,个个都是抛头颅洒热血的硬汉。

见状,村民们激动的心无法控制自我,他们奋起救援,冒着枪林弹雨也要将烈士们的遗体保存下来。

但姜能山遗憾的是,在红安县牺牲掉的红军战士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他们的遗体被葬在姜家岗,大多人没名没姓,无人认领。

明明是为国家事业奉献了生命,最终却连一个完整的在世的名字也留不下来,还与亲人们天各一方,独自留在陌生的土地上无法回归故土,这让姜能山能是心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家岗纪念墓园

渐渐的,姜家岗纪念墓园建立了起来,这里,一座53人青石板合葬墓让姜能山感触很深,他明白这些都是当年籍籍无名的红军战士们,他们一起出生入死,以兄弟的名头相称,以家人的姿态相处,最终一同倒在战场,并永远的拥抱在了一起。

同时,墓园里还有20座个人坟冢,仔细观察上面的文字,大多写着“红军烈士墓”的字样,他们依然没有留下姓名,他们谁是谁?在岁月的灼伤下,已经失去了可判别的面容,如今只剩下入土为安。

姜能山说,只有“高德福”和“黄民进”两人留下姓名,但是却没有留下亲人和家乡的消息,他能做的只有默默守护在这里,尽自己的能力为逝去的红军战士和未能知晓战士们的亲人们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姜能山说,这些年一直在默默梳理红军烈士们的生平消息,一面是遵循本心,一面是为了等待他们的故亲来到的那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能山

高定新当场洒泪,他把“找到高德福”的这个消息带给了家人们和家里年迈的奶奶,已经90岁的奶奶颤巍着身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只在那头低声哭泣着,激动的讲不出一点话。

高定新表示说要给姜能山多年的守护一份报酬,毕竟是一直守着自己叔祖父的遗体,还每日每夜积极清洁打理墓碑,在寻找他们高家人这方面也下足了苦功夫。

但是这想法遭到了姜能山的拒绝,“这是我该做的,你们能来这里我已经很高兴了!”

感人的场面定格在这一刻,定格在他们熠熠生辉的脸颊上。

英雄虽无名,精神长留世

故事里的红安县,被誉为红军的故土,为何?因为这里留下太多红军的脚步,埋葬太多红军的身躯。

红安县走出了223位将军,红安的土地里深藏着14万名战士的躯体,不是每个人都青史留名,不是每个人都幸运的被家人寻到,他们更多是籍籍无名的人,是普通人家的父亲、儿子等等,是他们家乡永恒的骄傲,是国家永恒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无名战士的血肉,筑起了今天安稳和平的生活。他们是国家的根基,在腥风血雨的战场留下肉体,筑牢了中华大地,在数年国家发展道路上留下呐喊,孕育起富饶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英雄虽无名,精神长留世,中华儿女永远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