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9日,辽沈战役再加一把火,长春守敌新7军放下武器投降,该城解放成为定局。包围长春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和3个独立师腾出手来,即将乘火车南下,以截断沈阳国军退营口的道路。东野司令员林彪再次对战局进行了评估,判断盘踞在锦葫地区的敌人有11个师,兵力密集,且地形狭窄,难以展开大兵团作战。如果打锦葫形成胶着,廖耀湘兵团再趁势西进,就有可能形成两头吃不下的不利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过来看,长春方向的东野部队即将南下封锁沈阳之敌退营口的道路,廖耀湘兵团也有可能不敢西进而向营口逃跑。为防止出现这种局面,单独打廖兵团更为重要,且东进兵团一时援救不及,此为有利条件。因此,趁现在廖耀湘兵团在新立屯一线举棋不定之际,以主力迅速回师,以各个击破的战法将其歼灭,东北的问题可望一举得到解决。

林彪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心逐渐成熟,罗荣桓、刘亚楼也赞同林彪的决心。三人于10月19日一天内连续给军委发了3封电报,明确提出了放弃打锦葫,转而全力围歼敌廖耀湘西进兵团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委对林、罗、刘的来电进行了判读,并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从19日上午到20日上午连发4份答复和指示电给东野,同意他们改为歼击廖耀湘兵团的方案,并强调要集中主力分割包围廖耀湘兵团,以及堵住其营口退路的重要性。至此,军委与东野就下一步行动方案达成了一致,时间只用了3天,决策堪称快速高效。

10月20日10时,林彪决心集中20万主力部队东时,并下达了歼击廖耀湘兵团的作战命令:第10纵队并指挥第1纵队第3师、骑兵第1师进至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西进锦州和南退营口;第5、6纵队(欠第17师)隐蔽待机,监视彰武、新立屯地区的廖耀湘兵团,准备截断新立屯之敌后路及包围彰武之敌;野战军主力第1、2、3、7、8、9纵队和第6纵队第17师、炮纵立即结束休整,连夜向辽西急进,准备围歼廖耀湘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东野第二兵团仍指挥第4、11纵队在塔山一线设防,阻止锦西、葫芦岛的敌东进兵团北上;第12纵队插至铁岭以南,包围敌第53军直属队及其1个师,以拖住沈阳之敌主力不能南下;独立2师配属一个重炮连,急行军赶到营口布防,阻敌海陆两面进攻;第一兵团率长春附近的11个独立师向通江口、开原一线前进,视情况或南下攻击沈阳之敌,或西进参加围歼廖耀湘兵团。

随后林、罗、刘、谭发布了《全歼东北敌人的动员令》,号召全军确立连续打胜仗的决心,取得辽沈战役全胜,全歼东北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