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火车站的站名,被无数游客投诉有两个“错别字”,但数十年间,却从未进行修改。

甚至工作人员还表示:“书法家所写,并非错别字。”

那么,这位书法家所谓何人?他题字时,究竟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

今天咱们就来探究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名引热议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路网覆盖范围广,且配置高效,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

截止2023年底,全国铁路的客运总量超38亿人次,运营里程达到了15.9万公里。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铁路里程才只有2.2万公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人均只有“半截香烟”的长度。

而且还有将近一半都没实现运营,处于瘫痪的状态。一整年下来,乘客运送量仅有1亿多人次。

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修复原有铁路的基础上,我国相继修建了大量的线路和铁路枢纽,比如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

其中兰新铁路,全长为1892公里,东起甘肃省的兰州站,西至新疆乌鲁木齐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州站,作为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不止是兰新铁路的起点,还汇集了陇海线、包兰线以及兰青线。

作为一等站,它可同时处理客货运输,并满足普通火车与动车的始发以及过路停靠,日均可办理200多列客车。

其建筑面积超33000平方米,能够容纳6000人次候车,是我国大型客运站之一。

但兰州站的站名,“兰州”二字,却在书写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首先是这个“兰”,正常来说,按照简体字的书写方法,上面一横稍长与中间一横,下面一横为最长的。

但兰州站中的“兰”,却是上面一横最长,呈上宽下窄状,就如上下倒置的等腰梯形一般。

其次是“州”字,按照多数人的写法,中间和最后一竖要么均是垂直向下的,要么一垂直,一个带弯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兰州站却反其道行之,这两竖都带了弯钩。

也正是因为“兰州”两字的写法不同寻常,长久以来,兰州站经常会收到“错别字”的投诉。

其中关于“兰写错了”的投诉居多。

2020年年底,该火车站取下了上方的“兰州”二字。而这一举动,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不少人都认为是,兰州站始建于1952年,站名愣是错了68年,这次终于要对“错别字”进行修改了。

但不久后,站方的工作人员却回应说:“字是书法家张邦彦所写,并不是错别字。”至于取下来,是因为灯管损坏,需要进行维修。

不过,大家对于这种说法,并不买账,毕竟是人都会犯错,书法家也不例外。难道张邦彦先生真是一时疏忽写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书法家

张邦彦生于民国初期,是甘肃天水名门大家之后,其家族人才辈出,声名显赫。

6岁时,他便在祖父的启蒙和教导下,接触并学习各种名作,比如《论语》《百家姓》《千家诗》等。

10岁起,他开始涉猎书法,先是临习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后又临摹各种名家碑帖。

父辈的口传心授,加之自己的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张邦彦就博学广识,并练就了扎实的书法功底。

成年后,张邦彦曾进入甘肃省政府工作,负责誊录公文。其书写要求是极为严格的,错别字更是不允许出现的。

1946年,近代书法家于右任途径甘肃时,还曾对张邦彦的字赞不绝口。

众所周知,甘肃位于丝绸之路的中心路段。其东部在战国时期,是秦国的腹地,西部则是两汉时期的边防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都为甘肃创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它留下了众多的珍贵宝物,让其成为我国的文物大省之一。

这其中拥有极高历史价值,且独具特色的当属秦汉简牍。

据悉,当地出土的简牍数量现已共计6万多枚。也正是如此,甘肃素有“简牍之乡”的称号。

而张邦彦自幼就研摹各种古文字和碑帖,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他就进入了甘肃省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以研究汉简为主。

1959年,威武市发现了轰动考古界的《礼仪》《王杖十简》以及《王杖诏书令册》等简牍。

张邦彦参与了这批简牍的研究整理工作,并协助出版了《威武汉简》。

这期间,他不仅对古文字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将碑、简融合,形成了独有的书法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年代,他受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历史博物馆之邀,临摹的部分《威武汉简》,受到了一致好评。

后还受甘肃政府之邀,为中国四大石窟中的天水麦积山石窟题写了《麦积山石窟维修记》碑。

写法另有深意

而兰州铁路局,对张邦彦的书法青睐已久,于是,也向他发出了邀请,让其题写兰州火车站的站名以及出站口和进站口的标识。

据说,原本张邦彦是要写繁体字“蘭”的,但火车站方面要求使用简体字,所以,就有了简体“兰州”二字。

但这两字,当下却被很多人认为是错别字,尤其是“兰”字,争议最大。

下面我们先分析下争议比较小的“州”字。

其实这个字,是完全没问题的,在最常见的楷书和行书写法中,中间和最后一竖,均可带弯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楷书南北朝的《贾使君碑》,还有《崔敬邕墓志》的书体,均可见此种写法。

另有王羲之的行书《二儀日月千字文》,州字也是两竖带有弯钩。

至于为何会有人认为“州”是错别字,或许跟书写习惯有很大关系的。

另外就是,现在绝大部分人都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很少有机会手写汉字,甚至有时候还会提笔忘字。

再者就是这个“兰”的写法,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客观方面,就牵扯到当时的一个大环境。

1956年,国务院发布了《汉字简化方案》。通俗点讲,就是把繁体字进行简化,包括简化笔画和写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上述的繁体字“蘭”,书写复杂且笔画多,而简体字“兰”,五笔即可写成。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书写的时间和精力,更主要是结构清晰,易于辨认。

但是汉字简化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过程的。

由于很多字缺乏严格的书写规范,加之推行之初群众难以适应,就导致书写上会出现些混乱。

而对于张邦彦先生这样的书法家来说,即便写简体字“兰”,也要追求艺术性,展现出文人风骨。

艺术性又是临时而多变的,换句话讲,就是没有固定的写法。

另外,简体字,又是以容易识别文字内容为目的而形成的书写规则,即实用书法。

比如楷书、行书、隶书等都是该书法的一种集中体现。其终点就是形成独特风格的字体。

比如,如果按照颜真卿的楷书写法,“兰”字,中间一横最短,上下两横肉眼看,几乎长短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与我们平时的写法也是大有区别的。但我们不能认定,他就是错误的。

而张邦彦先生也有自己特有的书写风格,所以,写出“兰州”二字,也是情理之中。

虽然与一般的写法大相径庭,但也别具一格。所以,有专家也表示,“不改反而美。”

结语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不仅是表意兼表形的符号,也是注重审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