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十年革命战争实践中,解放军创造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出色运用,打得内外敌人闻风丧胆。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参战部队发扬优良传统,不畏牺牲英勇战斗,仍然打出了大兵团作战的威风,横扫越北之敌,胜利完成了战役任务。

下面以西线战场昆明军区指挥第13军的作战过程为例,考察一下我军出色运用小兵群战术打歼灭战的经验和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线我第13军组织7万兵力强渡红河,在炮兵、装甲兵支援下向纵深挺进,不断分割围歼敌人。各部队在进行战役穿插的同时,坚持实施战术穿插。根据地形、敌情,分别不同情况,各攻击分队灵活地采取了隐蔽突然,迂回穿插,出其不意,将敌包围全歼;边打边插,打插结合,攻占其侧后高地,分割围歼敌人;选择敌人防御正面的侧后,大胆实施迂回穿插,断其退路,合击歼敌等三种战术手段。

在地形复杂、长途战役穿插难以达成意图,且越军善于化整为零不好全歼的情况下,第13军各部出色地运用战术手段,在坝洒和230、238、332、250、280、369、563高地等20余次战斗中,打一个营就歼灭一个营,打一个连就歼灭一个连,创造了许多歼灭战的成功战例,积小胜为大胜,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具体打法上,针对越军占据地利、步兵火力强、善打游击的持点,第13军各部队边打边总结经验,创造了小群多路,互相掩护,交替前进,正面牵制,翼侧攻击,多方向多梯次地轮番进攻的战法,灵活多变,猛打猛冲,使越军顾此失彼,陷于被动,从而减少了己方伤亡并加快了进攻速度。

战斗中,每当越军遭到打击而抵抗无望时,常常利用复杂的地形分散潜藏,钻洞入林。待我大部队经过后,又钻出来开枪打炮,袭击骚扰,威胁我后勤人员及后方交通线。据此,攻击部队总结经验,在每攻克一处阵地后,均派出小分队,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对分散潜藏的残余越军进行反复的严密搜剿,清剿一地巩固一地,从而扩大了战果,并有效地保障了后方机关和交通线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越军本土作战,熟悉地形,且善于在山地丛林中机动,常常化整为零向丛林中逃窜,搜剿行动不足以全部歼灭残敌。因此第13军组织部队重点守卫交通干线和主要城镇,以兵力火力造成屏障区,不使大股敌人有机可乘。同时宣传我军政策,发动群众,严密监视和打击钻山入洞的小股敌人,取得了较好效果。

综上所述,我军在1979年克服困难,展现军魂,取得作战胜利,不愧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