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进攻越北边境谅山地区的战斗,是对依托公路、铁路两侧有利地形,并有一定战役纵深之敌的正面强攻。攻击目标是较大的省会城市,周边纵深较广,越军兵力较多,重点分兵防守外围要点,还少有地动用了装甲部队。因此,这次进攻战役既有山地攻防、野战攻防,又有城市攻防、炮兵、装甲兵的互斗,可谓形态丰富,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又一个典型战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战役纵深上看,与同登只有4-7公里的较狭窄纵深,且易被分割包围不同,谅山正面宽约5公里,纵深约14公里,沿途山地制高点众多,越军兵力、火力密集,设防坚固,依托公路、铁路两侧有利地形节节抵抗。这就有了一种消耗战的意味,难以如同登战斗那样使用一个梯队的“毕其功于一役”。谅山之战,比的是双方的耐力和后劲,无论矛尖还是盾利,谁的力量更能顶得下去,谁能始终保持着冲击力,谁就是胜利者。

从战役计划上看,谅山越军的防御正面较宽、纵深较远、兵力较多,且背靠腹地,难以使用优势兵力对其进行穿插合围。因此,第55军的决心是使用两个梯队的战斗队形,在绝对优势的炮火支援下,逐次集中兵力,步坦协同,正面强攻。首先使用第一梯队攻歼外围各要点之敌,然后及时投入第二梯队发展进攻,歼灭市区之敌。在第二梯队使用后,再建立新的第二梯队,始终保持着进攻的锐势。这就不一定要打歼灭战,目标是攻城占地,相机多歼越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战中,正面进攻的163师以487团、488团为第一梯队,首先拿下了扣马山等外围要点。第二梯队489团随即投入,继续发展进攻,拿下了谅山北市区,兵临奇穷河北岸,后又加强火力攻克了南市区;左翼164师以全师3个步兵团为第一梯队,攻占了谅山东北侧、东侧的外围要点并打进了北市区。进攻南市区时,投入了第二梯队148师443团、444团2营,从东侧打过奇穷河及扫清了北岸的越军要点;右翼165师以493团为第一梯队,扫清外围要点,攻至奇穷河北岸。第二梯队494团很快前出,接替493团的防务,使该团可专注从西侧打过奇穷河。同时161师482团在165师右侧发展进攻,控制要点,保障了165师的右翼安全。

就是这样,第55军进攻各部都有相应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交替进攻,互相配合,始终保持着锐利的攻击势头,终于攻克谅山,饮马奇穷河南岸。反观越军,虽在谅山一隅猬集了第3师、327师、337师、北太省197团等兵力,且背靠腹地,可进可退,并非是完全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战略方针是分兵株守、专意拖延、节节抵抗,结果兵力陷于较长的战线点面之中,既抽不出,也无意抽出较大兵力进行增援和反击。各部队间协同也较差,部队与部队、兵种与兵种之间,一般不主动支援,或以火力支援但不以兵力支援。这就注定只有一个结局,就是丧失主动,被我军各个歼灭,最后人地皆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