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广州军区第42军担任高平战役南路进攻集团,从广西布局关、水口关、那花地域同时发起攻击,采取步兵和装甲兵、炮兵、工兵编组合成兵团的方式,从侧背向省会高平勇猛穿插,配合友邻部队分割歼灭高平地区之敌,打出了亚热带山岳丛林环境下的经典穿插进攻战役。

在前后28天作战中,第42军(不含配属部队)攻入敌人纵深70公里,南北转战200余公里,进行大小战斗180余次,攻克东溪、复和、七溪、茶灵、下琅等城镇和省会高平,共计歼敌4994人,缴获各种火炮62门、各种枪支1467支 、40火箭筒113具、各种枪弹108万余发、各种炮弹21200余发、手榴弹5400余枚、各种车辆75台,以及其他军需物资一批,取得了重大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考察第42军的作战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月17日至25日,历时9天,通过穿插进攻夺取了交通枢纽东溪、复和等县城与省会重镇高平市;第二阶段是2月26日至3月16日,历时19天,继续攻占其他几座城镇,并对战区残敌进行了大规模搜剿,保障主力部队顺利回撤。

越军作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进行抵抗时很顽强,一旦顶不住也不会死守到底,而是迅速转移,为不使被包围全歼,总是边逃边散,化大股为零散,利用高山密布、植被茂密、山洞众多的有利地形,上山的上山,入洞的入洞,钻林的钻林,隐匿行踪,深深潜藏,观察动静,伺机袭扰。在此次自卫反击战过程中,全线越军基本都是按这个模式作战,其中又以高平地区之敌表现最为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守高平的越军为一个步兵师带几个独立团营,总兵力12000-15000人,并有数量不明的民军配合战斗。这点兵力并不足以全面防守高平方向的宽大地域,但要分散转入山区隐藏却又非常容易,如大海捞针难以寻觅。因此,高平越军虽然在我军大兵团突击之下无法抵挡,防线接连被粉碎,但其主力并未被围住,而是快速分散,钻山躲藏打游击。该地区敌人还特别顽强,四处出没袭扰,反复纠缠我军,颇难对付。

为了彻底歼灭高平战区内的残敌,巩固后方安全,广州军区前指先后投入步兵11个师和12个炮兵团兵力,分区划片,拉下大网,对高平战区5000余平方公里地域展开大规模搜剿。其中第42军负责搜剿高平以北、以东的广阔山区,全军4万余指战员全力以赴投入战斗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42军周密组织,各部队积极行动,各自负责一段区域,采取小群多路、先围后歼的战术,四面八方来回搜索卷击,对山头、丛林、岩洞、村庄等一遍遍梳理,使越军难以躲藏,纷纷被歼。据统计,在整个清剿战斗中,该军共毙伤俘敌1177人,占全部歼敌总数的近四分之一,有力扩大了战果,保障了战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