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文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从云峰山上下来,驱车向东北100多公里,就是蓬莱。从蓬莱开始,我用了两天的时间,经威海、荣成,直到即墨。一路上都是紧贴海岸而行,时不时的就会看到蔚蓝的海面。除了在威海因为大雾,没能进入刘公岛考察甲午战争遗迹之外,沿路所见,都是地上文物,其中尤以蓬莱阁、留村石墓、即墨古城最有特色,所以这一篇就谈谈它们。

01

蓬莱阁上看宋构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蓬莱水城景区内,地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历代屡加修葺,没有经过重建,至今仍保持北宋原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莱阁

蓬莱,本是出于“海上三山”的传说。晋王嘉《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 ,则蓬莱也;三曰瀛壶 ,则瀛洲也。”海上三山本是虚无缥缈之事,后来便把丹崖山命名为蓬莱了。蓬莱阁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四海,“蓬莱十大景”中有八景位于蓬莱阁,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世称“江北第一阁”。

苏公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公祠

唐贞观年间,有渔民在丹崖山巅建广德王庙,僧人在山南麓建弥陀寺。唐开元年间,有道人于广德王庙东建三清殿。北宋嘉祐六年,登州知州朱处约迁广德王庙于西偏,重建为龙王宫,在广德王庙旧址上始建蓬莱阁。

元丰八年(1085),苏轼知登州军州事,登临蓬莱阁,作《望海》《海市诗》《北海十二石记》等诗文,并勒石为记。元符元年(1098),登州知州张万宪督建苏公祠于蓬莱阁南,并镌苏公像于祠内,镌碑以记。

宣和四年(1122),于蓬莱阁西南建灵祥庙(天后宫),共48间,祀海神灵惠。至此,蓬莱阁形成由白云宫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主体建筑、弥陀寺等几组建筑,统称为蓬莱阁。这些建筑后代虽屡遭破坏,又屡次修补,但建筑主体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不扬波”刻石

我以前到过蓬莱,此次登临,主要就是来看蓬莱阁主体建筑、也即狭义的蓬莱阁以及苏公祠的。此蓬莱阁在蓬莱阁建筑群后部居中,高15米,坐北朝南,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重檐八角,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的最佳处所

蓬莱阁底层四面有回廊,北墙外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镜清”刻石三方。二层阁门南向,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壁正中高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所书之“蓬莱阁”巨匾。今时阁内已无法登临,据资料,是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八仙图”“风竹图”等图案,中央塑有根据“八仙过海”传说创作的“八仙醉酒”组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东坡《书吴道子画后》刻石

苏公祠位于卧碑亭东邻,轩亭建筑,祠原在蓬莱阁前,建于北宋元符年间,祠内有苏轼肖像刻石拓本,还有苏轼《海市诗》《望海》《观海》手迹。苏轼卧碑在卧碑亭内西侧,以横卧而得名。其背面刻楷书《海市诗》,正面刻行草《书吴道子画后》。

《书吴道子画后》元丰八年的年款署在文中,而年款前后书风有明显差异。有人考证,原石为刻《海市诗》而选定,诗既刻成,意犹未尽,又在背面刻文,而文之手迹少于诗,不得已乃在文后拼入意思相关的另一文之一节的手迹,以填满碑面,意在保存书法。此碑为蓬莱阁上最珍贵的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蓬莱阁的碑刻、匾额,除铁保“蓬莱阁”字匾、苏轼卧碑、苏帖刻石外,还有陈抟“福”和“寿”字碑、吕洞宾“寿”字碑、阮元“三台石”刻石、冯玉祥“碧海丹心”刻石、汉墓门刻石等。

汉墓门残石俗称“汉鹿”,是清同治年间在蓬莱城南沈余村发现,碑长1.05米,宽0.46米,厚0.3米;一端空白,一端刻隶书“汉廿八将佐命功苗东藩琴亭国李夫人灵第之门”字样,中部浮雕卧鹿,鹿角冲出边栏,很是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墓门残石拓本

02

留村石墓见匠心

留村石墓群位于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留村村西山前,背依平缓的梁岭,是中国唯一一处历史悠久且地表封石完整的石墓群。留村石墓群原有40余座墓,现仅存7座保存较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村石墓群

留村石墓群7座墓的形状奇特,形制相同,均由塔盘、塔身、塔冠构成,呈“陀螺”型。每墓8层,一层为墓基,平面呈八角状(有一座墓基呈圆形);墓基上是二层,高约20厘米,八面各有浮雕;第三层是外凸的腰环;以上是断面呈梯形的圆柱体,至顶层内收,盖以圆形石块压顶。

二层八面既有立体雕刻的坐狮、人物等,也浮雕龙凤、花草图案等,腰环上则有清晰可见的阴刻莲瓣纹装饰。其中一座较大的石墓,塔高2.3米,围4.65米,塔座中盘6.2米,用青灰色花岗岩砌成,墓盘下一尺多高的底座上,雕刻力士、祥兽和花鸟虫草等图案,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艺术性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村石墓

墓基铭文有的比较清楚。其中一座的铭文为“文登县第七都/程伯通墓记/父 程伯通/母 王氏/父用石匠张百川刻/元统三年七月七日”。“元统”是元惠宗年号,元统三年为公元1335年。另一座的铭文为“文登县第七都/程元泰墓记/父:程元泰/母:王氏/长子伯见、二子忍见、三子元见、四子俱见、五子义见为正八年仲秋上旬月八日”。“为正”应为“至正”,是元顺帝的年号,至正八年为公元1349年。据此可知,留村石墓群为元代的建筑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村石墓雕刻

留村石墓群石墓的塔状结构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者认为,这种形状一是受佛教的影响,类似高僧的墓塔。二是金元时期北方游牧生活习俗的影响。这种石墓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仅分布在胶东半岛一带,尤其在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素有“仙山之祖”的美誉)以东地区最多。对部分石墓发掘后发现,里面的尸骨很多是整齐地码放成堆,应该是后期迁葬所致。公元12世纪,蒙古占领中原后,四处派兵镇守,迁徙而来的蒙古军人,或把祖上遗骨迁移到威海等地。因为蒙古人居住时喜欢用圆形的蒙古包,坟的形状也与其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村石墓浮雕

从石墓的墓铭可知,墓主人多为程姓,为元代家族墓地的葬俗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时空框架。留村自元代建村以来,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关于村名的来源说法跟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元朝至元年间,程氏祖伯通由河南省洛阳徙此定居成村,因此处襟山带水,盼后裔世代留居此地,故命名留村。而考察胶东半岛的同类墓葬,也有助于研究元代前后这一地区的居民构成与迁徙历史。

03

即墨古城看牌坊

即墨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国,齐大夫朱毛始建即墨城,城址位于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即墨之名,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齐国的货币上就有一种刀币名为“节墨之法化”,“节墨”就是即墨。春秋战国时期,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等典故令即墨名声远传。秦一统天下后,把即墨定为县,是胶东郡的中心。汉宣帝时,即墨人王吉任谏大夫,以敢于忠言进谏而负盛名,典故“王公在位,贡公弹冠”中的“王公”就是王吉后来王家迁居到琅琊,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这一支的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宠宪臣”坊

我这里要说的即墨古城当然不是位于平度市大朱毛村的那个,而是当地政府在2014年后在城市改造中再造的“古城”。话虽如此说,城中仍有很可一看的东西,这就是牌坊。

牌坊,又称坊,牌楼,是帝制时代为表彰功勋、科举、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设立的建筑物。此外,牌坊也是祠堂之类建筑的附属物,用以昭示其祖先的功德。牌坊,一般人是没有资格建立、也没有财力建立的,尤其是那些雕刻繁复、形制复杂的牌楼,更是需要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经济能力,故此,一座牌坊既是建造之美的体现,也是这座城市的“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面御史”坊

据清同治时期的《即墨县志》,明清时即墨境内有各种牌坊113座,仅即墨县城内外就有48座,大部分集中在县衙前的丁字街上,多为功德坊。其中尤为出色的,是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亚魁坊、父子御史坊、世恩坊、湖广总督坊等。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牌坊大多在1958年前后被拆毁。建设即墨古城时,当地政府邀请专家,依据照片资料,对这些牌坊进行复制重建,安放在古城的丁字大街上。尽管是复制品,但由于有历史照片可鉴,所以这些牌坊仍可一观,我这里就介绍几座比较出色的牌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恩”坊及局部

世恩坊位于东门里大街,为赠中允周赋、中允周如砥所立,始建于万历四十三年,是即墨诸多牌坊中最为壮观的,2017年据德国人的老照片复建。周如砥是万历十七年进士,历官至国子监祭酒,他一生注意培养人才,治学严谨,有“天下士多出其门”“如砥文章名天下”的美誉。周赋是周如砥之父,以如砥之故,获赠朝议大夫、右中允之职。世恩坊牌楼为三间四柱三楼式,中梁上有狮子滚绣球高浮雕,花板上为仙鹤浮雕,富丽典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督三边”坊

总督三边坊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是为表彰明兵部侍郎黄嘉善镇守三边的功德而立。黄嘉善,嘉靖二十八年(1550)出生于即墨,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万历四十三年,黄嘉善引疾归乡,天启四年病逝,熹宗皇帝辍朝一日致哀,为建“总督三边坊”。1958年该坊被拆除,2014年复建。该坊结构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采用青白石材质,正题额为“总督三边”,由明代书法家王铎手书,依据老照片复制阴刻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海名邦”坊

山海名邦坊,既不是功名牌坊,也不是贞节道德牌坊,而是由时任知县许铤建造,矗立于县署大门前。许铤建此坊的目的,是激励即墨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该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清乾隆十年被拆毁,2016年6月重建,立于即墨古城的县衙门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介绍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尹莉莎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