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坚持绿色港航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省委省政府关于南四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系列要求,主动筹谋、创新实践,在全省率先建成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济宁e交付”信息平台,打造了船舶污染物全流程电子链条式闭环监管模式,为守护大运河清水绿岸、筑牢南四湖生态屏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了坚实保障。

打破信息壁垒,搭建“船-港-城”全链条监管平台。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济宁e交付”信息平台的建设启用,搭建了一图概览、联单管理等8大版块,具备电子报港、动态监管等20余项功能,将辖区船舶、港口、船闸及转运、处置单位信息全部纳入平台数据库。基于手机微信普及率高、小程序应用简便性好的优势,平台系统将微信小程序和PC端管理后台作为工作载体。船员通过扫描“济宁e交付”微信小程序,注册生成船舶交付二维码,在智能接收设备终端扫码,即可实现船舶垃圾的自助交付,并同步生成电子接收证明。实现了由人工称重、手工开单到智能交付、“电子联单”闭环流转的管理升级,构建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全流程电子链条式智能监管。不仅让船舶污染物接转处各个环节信息“实时可见、随时可查”成为现实,更促进了船员、港口、转运处置企业和监管单位的信息共享,提高了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能力,为建立船舶污染物“船-港-城”全链条监管机制提供了平台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用数字载体,实现智能送交方便快捷。在全市港口同步配套建设了船舶污染物智能接收设施,其中配备船舶垃圾智能接收柜44台、含油污水贮存柜44个、流动接收车88辆。船员送交生活垃圾,在垃圾智能接收柜可一键实现“扫码投放、自动称重、数据上传、分类收纳”全自动接收。配套研发了新能源多功能污水接收车,具有零排放、全封闭等六大亮点,一次即可完成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同步接收、数据上传。接收模式由过去的“固定式、船找设施、费时费力”升级到现在的“流动式、上门服务、方便灵活”,每艘船舶接收时间由1小时缩短为10分钟,工作效率提高80%以上。根据船员实际需求,开发了“一键预约”功能,船舶到港随到随交,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船员少跑腿、送交零等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船舶污染物应交尽交。研究出台了《船舶污染物接转处技术导则》,明确了港口、船舶、船闸的船舶污染物接转处设施建设运行标准、具体工作要求。创新“153”(每航次或者每五天至少送交一次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每三个月至少送交一次船舶含油污水)管理举措,制定了“先交付后作业”“先检查后过闸”“两称重一计量”工作机制,实行“十查十看”工作法、“线上预审+线下抽查”制度,推行交付积分奖励模式,大大提高了船员交付污染物的积极主动性,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来源可溯、去向可循、全程可控和真接收、真转运、真处置的“三可三真”目标。

打造贴心服务,叫响“济舟港湾”绿色品牌。为提高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船员,围绕“接收+服务”,立足船员实际需求,指导16家大型港口建设了环保服务驿站,集“接收、宣传、服务、应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提供淡水补给、日用品采购等30余项服务,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引导,着力将驿站打造成方便船员的“服务站”、关爱船员的“暖心站”和船员学习的“加油站”,叫响了“济舟港湾·运河上船员的家”京杭运河绿色服务品牌。去年,济宁市11家港口荣获省“海员之家”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济宁e交付”平台注册用户数1.4万个,送交船舶22.98万艘次,累计免费接收船舶生活垃圾292吨、含油污水334吨、生活污水4403吨。平台创新做法成功入选全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