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位来自湖北黄安的红军师长,在川陕根据地浴血奋战,赢得了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赞誉。他是红四方面军的骨干力量,屡建战功,被誉为"能攻善守"#深度好文计划#的王牌师长。然而,这位令人敬佩的战士最终献出了宝贵生命。令人遗憾的是,在他牺牲85年后,家乡的亲人才被找到,对这位英勇的革命先驱感到无比自豪与悲痛。他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意义非凡,让我们去追寻这段鲜为人知的红军史诗,去体会那个年代革命者的崇高品质和不朽精神。他到底是谁?又经历了怎样的传奇一生?家乡的亲人是如何被寻到的?一切的谜团就藏在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起源:农家子弟的反抗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别山区一直是湖北和河南两省的贫困偏远地区,这里的农民长期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榨。1904年,汪烈山出生于黄安县紫云区檀树岗乡汪家洼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勤劳老实的农民,靠种地主的几亩薄地勉强养家糊口,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母亲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却时常顶着艰辛去学习一些手艺,希望能赚些外快改善家境。

在那个时代,农民子弟想要接受教育非常不容易。汪烈山的母亲费尽心机,终于攒下了一些血汗钱,让他上了四五年的私塾。可惜家境贫寒,无法继续供他读书,汪烈山只能辍学随父务农。从小就亲身体会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看到乡亲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汪烈山对这个社会充满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1926年,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农民运动的春风吹进了大别山区。黄安、麻城、黄陂等地陆续成立了农民协会,许多在外求学的青年学生也纷纷回乡,响应中共的号召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在这股浩浩荡荡的革命洪流中,汪烈山受到了一批早期入党的农运骨干程昭续、程翰香的影响,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次年9月,当地农民在共产党人的号召下,掀起了秋收起义的浪潮。汪烈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程昭续、程翰香领导的"熊家咀暴动",处决了恶霸地主程瑞林。11月13日,轰动中外的黄麻起义爆发,汪烈山成为攻打黄安城的先锋力量。在起义军役战天台山、木兰山等地后,到1929年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终于得以建立,汪烈山这才正式加入了主力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年轻人,经历了从头顽皮农民到参加秋收暴动,再到加入红军的蜕变。他用行动诠释了毛泽东同志"谁是最可宝贵的人?就是最忠实、勇敢、积极的、革命的人"的伟论,他的一生就是对这一论断最好的注脚。

二、加入红军:从小战士到师长

1929年,在大别山区成功建立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为汪烈山加入红军扫清了道路。这一年,他远离家乡,正式参加了主力红军。

起初,汪烈山以一个普通战士的身份加入红四方面军。但他天生勇猛,作战英勇,很快就在部队中脱颖而出。每当遇到恶劫重重的战斗,他总是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无论是遭遇突围时冒着枪林弹雨为大家开路,还是执行游击战术时沿途排除各种障碍,汪烈山都以其无畏精神和英勇表现赢得上级和战友们的赞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勋卓著,自然就有了升迁之路。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红安七里坪地区隆重宣告成军,汪烈山获编为少共国际团的首任团长。少共国际团虽然编制精简,却是红四方面军的骄傲,团员们都是革命年轻一代的骨干力量,他们朝气蓬勃,作风顽强,战斗力超群。汪烈山亲自率领这支特殊的英雄部队,在随后的战役中屡建奇功。

1932年5月,红四方面军对少共国际团进行改编,将其分为若干个师的编制。汪烈山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红88师师长,同时也是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的师长之一。在这一重要岗位上,他亲自统帅万人之众,将部队严格训练有素,素质大为提高。每当红88师开赴战场,总能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临场应变能力,汪烈山很快就赢得了上级将领的赏识。红四方面军军长张国焘、李先念等人无不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能攻善守"的王牌师长。就连徐向前元帅也在回忆录中盛赞过他"是个狠能打的干部"。当时徐向前曾受命协助红四方面军作战,对汪烈山有着深刻的印象。

尽管建立不久,但红四方面军的战斗力已是名声赫赫。这其中,离不开像汪烈山这样一批将领的卓越指挥和部队的拼搏奋战。在接下来的川陕根据地保卫战中,汪烈山和红88师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不畏强敌:川陕根据地保卫战

1933年春,红四方面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转移到川陕根据地与川军会师。此后不久,就陷入了艰难的反"三路围剿"的斗争。

这一年的5月,国民党重兵压境,自四川成都、重庆、万县三路会师,对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三路围剿"。面对国民党调遣40多万大军,红四方面军只能borrowing政治动员群众,发动游击队活动,采取敌进我扰、敌驻我打的战术。

在这场战役中,汪烈山亲自率领红88师奋勇杀敌。他们或在夜间悄悄潜入敌腹地实施破袭,或秘密包围敌人阵地发动突袭,每每使敌人猝不及防、伤亡惨重。更令人难忘的是,他们曾多次埋伏在道路两旁,等候敌军大部队经过时发起进攻,一次就歼灭敌军数千人。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红88师成为川陕根据地上空前绝后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汪烈山的英勇指挥下,红88师连续作战数月,与其他红军部队合力,终于击溃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此役,红军在胜利中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也极大地扩大了根据地范围,为红军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

随后的1934年,国民党又加大了对根据地的"会剿"力度。他们不仅调集了更多兵力,还动员了一切现代化武器,其狠劲之决心可见一斑。为了瓦解红军,敌人更是对根据地内的赤卫队和游击队展开了疯狂的"扫荡"行动,企图切断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战役中,汪烈山和红88师再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时而同其他部队并肩作战,指挥红军主力和当地游击队进行游击战;时而分散部队迂回策应,牵制敌人主力,阻击其推进;更有甚者,组织当地群众顽强抵抗,切断敌人的交通运输线。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游击区,只要有汪烈山他们在,敌人就无法全身而退。

由于红军坚韧不拔的斗争和群众顽强的抵抗,国民党军队这次"会剿"再次被迫夭折,根据地终于得以保全。这其中,汪烈山和他所率领的红88师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敌人对这支部队汪姓师长尤为忌惮,在内部文件中甚至专门对他做了重点标记。可见汪烈山已成为川陕根据地中一颗璀璨的红星,令敌人闻风丧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生死绝地:达县火烽山血战

1935年春,国民党发动了对红军川陕根据地的第五次"进剿"。这一次,他们直指红军大本营达县,目的是彻底消灭红军。

为了应对这场决战,中共中央从各路红军中抽调了精锐部队,组建了以"哈儿师长"范绍增为总指挥的川陕省委直属游击部队。而汪烈山所率领的红88师,也获命与之并肩作战。双方部队云集达县境内,准备同仇敌忾、共度难关。

5月中旬,敌人由黄万全、黎元洪两路大军开进达县,直扑红军大本营。为了避免城市决战,双方决定主动撤出,转入游击战争。随后数日,双方在达县火烽山山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持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交火,红军主力很快就把敌军打得狼狈不堪,但也让范绍增和汪烈山感到了一丝隐忧:看来这次国民党已铆足了干劲,并未像往常那样含含糊糊。果不其然,仅仅几天后,敌人又反扑回来,这一次阵势浩大,坦克大炮遍地开花。双方在火烽山山地展开激烈交火,场面骇人听闻。

就在红军渐显优势,准备进一步扫荡的时候,敌人突然调来大批增援部队,顷刻间形势逆转。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红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范绍增和汪烈山不得不带着残余部队狼狈撤退,向北转移阵地。

然而,就在这时,敌军又是一个声东击西的伎俩。他们在红军退路上伏击,给红军增添了更多伤亡。在第三次决战中,双方你来我往,硝烟遍野,战况十分胶着。红军虽已疲惫不堪,但也连战连捷,使敌逐渐溃不成军。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敌人又集中了大批增援部队,彻底扭转了战局。范绍增和汪烈山带领红军残部再也无力抵抗,只得放下包袱拼死一搏,在交织的枪林弹雨中艰难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双方在火烽山对峙数月,战事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最终红军损失太大,不得不被迫放弃达县。而汪烈山和范绍增亲自率领部队最后一次冲锋,在枪林弹雨中历尽艰险突出重围,避免了灭顶之祸。他们的英勇表现,再次展现了红军将领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五、最后一战:牺牲在西北根据地

在火烽山惨败后,红军不得不放弃达县,向陕北转移。汪烈山和范绍增等将领率领残部,在敌人穷追猛打下艰难突围,转进陕北延安根据地。

这一次转移行军极其艰难,双方伤亡惨重。汪烈山不幸中弹受伤,所部又遭重创。到达延安后,红军开始了重整旗鼓的工作。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新的"进剿",中共中央对红军进行了重新编组,汪烈山所率领的部队被编入红15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春,国民党军队再度发动了代号为"消灭川陕游击"的大规模"进剿"。为了切断外线,他们先派遣张学良纵队和马步芳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进攻川陕根据地西北边陲的延川、延长等地。

面对强大的进攻,红军决定固守延安老区,并利用有利地形消耗敌人。在延长一线,红15军团便担负着遭遇战的重任。作为陕北根据地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要固守阵地,还要积极出击,切断敌人的运输线。

在这场血腥战役中,汪烈山和红15军团同志们展现出了过人的英勇。他们或扮作老乡混入敌军内部捣乱,或乔装打扮进入城镇暗杀重要人物,或深入腹地袭击敌军后方。由于他们的游击战术十分娴熟,使得敌人措手不及,伤亡惨重。尤其是当地群众纷纷响应红军号召,组织起义工队、抗敌队等武装,更是给敌人造成沉重打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汪烈山多次亲自冲锋陷阵,指挥官兵浴血奋战。有一次,他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包抄一个重要据点,结果遭到敌人狙击手的袭击。一颗流矢击中了他的胸膛,鲜血直流。身边战士见状大惊失色,纷纷扑上前去。但汪烈山咬紧牙关,挥手示意大家继续前进,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继续向前指挥。直到将敌人彻底打垮,他才晕厥在战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仗过后,汪烈山伤口恶化,战友们不得不暂时把他抬离前线,送往延安疗伤。然而,就在他康复未几准备重返战场时,国民党军队又发动了进攻。这一次,他们直扑延安老区,野心勃勃。红军上下坚持抗战到底,誓死捍卫根据地安危。

1937年5月20日,在延长一线爆发了决定性的大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