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助企利企实践新路径,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率先推行“托管+备案”双轨登记,破解了经营主体“住所难”的问题,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据了解,1-4月,西海岸新区新登记经营主体1.85万余户。截至4月底,西海岸新区实有经营主体超44.48万户,同比增长3.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热情服务。

“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营主体对住所(经营场所)的需求越来越大,部分住所(经营场所)因历史原因、流转涉及部门较多存在权属复杂、证明材料繁琐等问题,业务办理人员经常因为少拿、漏拿、错拿相关材料而往返跑;涉及住改商获得有利害关系业主一致同意的证明难;集中管理的地址,合法有效的产权、使用权证明获取时间长,初创企业找住所难,而且租住相对较贵,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住所登记难’的问题。”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一科负责人王娅表示。

为解决住所登记难的问题,西海岸新区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紧抓服务与要素保障,多样化开展制度与服务创新。推行住所托管登记模式,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研究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托管暂行办法》,不断深化托管成效,针对从事设计、策划、咨询、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通过签订“托管协议”入驻具备托管资格的“商务秘书企业”来完成注册登记。通过免除必须拥有实体固定场所的登记注册硬性条件,实现“一份托管协议”即可办企业。截至目前,新区已有14家商务秘书企业通过了住所托管认定,有1053家企业入驻托管企业,预计为这些企业节约租金、运营成本等各类费用1800余万元。

针对大型楼宇商超经营场所备案难的问题,西海岸新区适时推出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权属备案制度,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材料,研究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权属备案实施方案》,对集中管理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产业园区、大型商超、写字楼宇、高层工业楼宇、农贸市场、大型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宾馆等场所,由房屋产权所有方或者管理方提供一套完整的产权证明材料,其后续入驻经营主体只需提供与园区或办公楼宇等的“一份租赁合同或无偿使用证明”即可完成登记。

西海岸新区还设立审批专员,全程“一对一”服务托管或备案企业,协助梳理住所产权证明材料,为统一地址材料提供标准,指导现场踏勘;鼓励托管企业扩大服务半径,与入驻企业根据签订的“托管协议”共享会计、财务等人力资源,配套提供法律文书收发、企业登记代理、客户接待、来电转接等各类服务,最大限度解决企业缺少资本、人员不足等后顾之忧,让企业全生命周期省心又省力。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建立政务服务“定制办”服务。

“通过组建一支党员先锋队伍,以党组拟单、党员干部接单、党支部派单、先锋队伍送单、企业群众评单五步走,依托上门服务、红色专窗两条路径,提供跨科室跨单位跨领域的惠企政策宣传、帮办代办、证照审批等个性化定制化集成打包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志介绍。

西海岸新区还依托“审批-监管-探头”多方联动机制、日常联系联络机制、定期调研座谈机制,优化近身服务,审批部门听“民音”推改革,监管部门延伸“监督触角”,属地镇街站好“前哨”、擦亮“探头”,形成了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确保托管企业认定规范、管理有序。

今年1-4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新登记经营主体18520户,其中企业7424户,占比40.09%;个体工商户11096户,占比59.91%。从行业分布来看,新登记经营主体排名前五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数量分别为5495户、2974户、1694户、1355户、1369户。截至4月30日,全区实有经营主体444827户,同比增长3.05%。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胡全福 王孜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