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古代战场上,涌现出无数英勇善战的将领,他们凭借赫赫战功,赢得了世人的敬仰,而这三位名将不仅仅立下战功,还有独特的领导才华,甚至可以轻松取代皇帝,但是他们的人生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位被逼自尽,一位惨遭诛杀,而另一位则得以善终。这三位名将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同?在他们身上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仙”韩信:从布衣到帝王,再到阶下囚

韩信被誉为“兵仙”,军事才能堪称旷世奇才。他所指挥的战役,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等,都成为了后世军事家研究的经典案例。

但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最终却落得个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这究竟是为何?

其实出身贫寒的韩信,最初在项羽麾下效力,却始终得不到重用。空有一身才华的他,多次献策都被无视,内心郁郁不得志。

最终他毅然离开项羽,转投刘邦。但是在汉营之中,韩信的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只能做些管理粮草的琐碎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与萧何的相遇。萧何慧眼识珠,认定韩信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力荐于刘邦

虽然刘邦最初对韩信并不重视,但在萧何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授予他大将军之职。

得到重用的韩信,终于感觉有了用武之地。他制定战略,夺取关中,为汉军东进打开了门户。

在井陉口,他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大败赵军,垓下之战,他更是将项羽逼入绝境,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种种功绩,让刘邦对韩信给予了极高的认可,封其为齐王,并赐予“五不死”的特权,一时之间,韩信风光无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随着权势的增长,韩信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谋士蒯通的一句“三分天下”,更是在他心中埋下了自立门户的种子。

韩信开始拥兵自重,对刘邦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暗中与项羽旧部勾结,意图谋反。

刘邦得知后,心中不安,但碍于韩信的势力,又不敢和他直接对抗。于是他假借巡游云梦泽之名,将韩信骗到了皇宫,最终将他抓获,下放到大狱。

最终被吕后设计自杀,史书中记载,韩信临死前曾发出“悔不用蒯通之计”的哀叹,可以看的出来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对自己的选择也充满了悔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杀神”白起:一代战神的陨落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他一生征战无数,攻城略地,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战神”。

白起最为人所知的战役,莫过于长平之战。这场战役里,他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凭借冷酷无情的手段,他获得了“人屠”的称号。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士兵的阵亡人数超过二百万,其中一半都是死于白起之手。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欲乘胜追击,一举攻下赵国都城邯郸,彻底消灭这个心腹大患。

但是此时秦国丞相范雎却从中作梗,力劝秦昭襄王下令撤军。范雎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而是出于对白起的嫉妒和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雎原本是魏国人,因为受到迫害逃到了秦国,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官拜丞相。

但是白起的赫赫战功和巨大威望,让范雎感觉很有危机。他担心白起功高盖主,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也担心白起会成为秦国未来的隐患。

于是范雎开始在秦王面前诋毁白起,称白起“功高震主”,“骄横跋扈”,并以赵国已元气大伤为由,劝说秦王休养生息。秦昭襄王听信了范雎的谗言,下令白起撤军,错失了灭赵良机。

几个月后,秦王再次决定攻打赵国,但白起因病无法领兵,秦军接连遭遇败仗。

无奈之下,秦王只好再次请白起出山,但白起却以“时机已失,出兵必败”为由拒绝。秦王怒不可遏,认为是白起故意与他作对,一怒之下赐死了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子仪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终成人生赢家

要说起唐朝的中兴名将,那郭子仪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一生经历了七个皇帝,依然屹立不倒,被誉为“七朝元老”。

更重要的是,郭子仪不仅功劳大,而且还得以善终,那么郭子仪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郭子仪为人非常低调,从不居功自傲。当初他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了两京,是再造唐朝的大功臣!

但是他为人低调,从来不炫耀自己多厉害,更是主动把兵权交了出去,免得引人怀疑。

有一次唐代宗赐给他一座豪华的府邸,结果郭子仪却把府邸的大门敞开,让所有人都可以进去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我功劳太大,难免遭人嫉妒,如果我住的房子太豪华,就会被人说闲话,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展示出来,让大家都知道我没什么可隐瞒的。”

而且郭子仪非常宽容,即使是对待政敌,也能够以德报怨。有一次他的政敌鱼朝恩派人挖了他家的祖坟,这可是天大的仇恨啊!

可郭子仪却说:“我带兵打仗的时候,难免会破坏一些坟墓,现在我的祖坟被挖,就当是报应吧。”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郭子仪为人处世都非常谨慎,懂得如何维护皇权,避免功高盖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始终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

白起,韩信,郭子仪,这三位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都曾立下不世之功,但也都被扣上了“功高震主”的帽子。

可是他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白起被赐死,韩信被诛杀,而郭子仪却得以善终。

这三位名将的命运,其实反映了“功高震主”者不同的处世之道。白起性格刚烈,不懂得变通,最终与君主产生矛盾,导致悲剧发生。

韩信则贪图功名利禄,野心膨胀,最终走上了谋反的道路,自取灭亡。而郭子仪则懂得功成身退,低调做人,靠着自己的智慧和谦逊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透过三人的命运可以看得出来,“功高震主”并非死路一条,关键在于如何自处。

如果像白起那样刚愎自用,不懂得维护君臣关系,那么即使功劳再大,也难逃悲剧的命运。

如果像韩信那样贪图权势,野心膨胀,那么最终只会自取灭亡。而如果像郭子仪那样懂得功成身退,低调做人,那么即使功高盖主,也能得到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