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伊朗新一届议会选举落下帷幕。本该在3月初结束,结果因为第一轮投票率过低,候选人获得的票数没能达到最低门槛,以致部分席位无法选出,不得不在这个月举行第二轮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票结果显示,保守派大获全胜,占据了全部290席中的245席,相较上届选举优势进一步扩大,标志着伊朗进入保守派全面掌权的时代——现任总统莱希也是保守派。

但这并不意味着保守派从此高枕无忧,事实上,创下历史新低的投票率背后,是伊朗民众对政府的极度不满。

非官方数据显示,本次选举德黑兰第二轮的投票率仅为8%,就连一些历史上积极参加投票的政治团体也普遍热情不高。这说明伊朗民众对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现状十分不满,但自身又没有能力改变环境,只能通过拒绝投票来表达不满情绪。

我们可以从近年来发生在伊朗国内的几件大事来窥见一斑:2021年,由于洪涝、沙尘暴、土地退化等原因,伊朗约4.1万人被迫离开家乡,从农村搬到城市郊区的定居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粮价大涨,伊朗面粉和大米价格也随之上涨,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同年9月,伊朗女子阿米尼因未戴头巾,被道德警察逮捕,在拘留期间死亡,又因为西方舆论的大肆渲染,进一步演变为全国抗议活动。

虽然这也不都是伊朗政府的错,大多是天灾或外部势力推动,但老百姓过得不好,政府肯定是有责任的。况且民众的怨气也不都是无理取闹,伊朗作为国家在一些领域上确实存在短板,他们也是希望通过选举来改善这些问题。

不过众所周知,伊朗的经济困境主要是西方制裁造成的,只要西方一天不解除制裁,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可能会有小幅度改善,但不可能真正消除困境。

而西方制裁伊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再加上现实利益交织,导致双方关系持续恶化。尤其现在伊朗还是保守派执政,西方就更不可能轻易解除制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则加剧了这种趋势,鉴于伊朗和俄罗斯以及中东各个反以武装组织的特殊关系,欧盟近期将制裁领域扩大到用于生产无人机的更多零部件,形势不容乐观。

既然如此,伊朗民众为何不把票投给致力于与西方缓和关系的改革派,而依然选择了保守派呢?

这事说起来也是倒霉,2016年,前任总统鲁哈尼带领的改革派自1979年革命以来首次超越保守派,本想在国内一步步推动宽松的世俗化改革,修复与西方的关系,结果特朗普也在这一年当选了美国总统。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特朗普上台第二年就撕毁了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制裁。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伊朗普通民众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当时甚至有报道称伊朗人生病了没钱买药,只能在家等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哈尼和特朗普的任期重合,使得伊朗民众的怒气全部发泄到执政的改革派身上,以至于后者在下一届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中双双失利,保守派重新掌权。

现任莱希政府的核心纲领是通过加大政府补贴来改善民生,但补贴是需要钱的,在西方制裁的情况下,这必然会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财政赤字。

削减补贴就更不可能了,伊朗国内有不少亲美势力,一直以来都蠢蠢欲动,如果政府削减补贴,民众不满更甚,他们肯定会趁机搞事情,甚至有可能演变为颜色革命。

老百姓之所以还投票给保守派,就是因为日子还过得下去,只是想向政府表达一下内心的不满,还没到掀桌子的地步。

如今总统和议会的权力都掌握在保守派手中,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消息,起码二者的步伐是一致的,能够提高当局在内政和外交政策上的协调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派人与美国进行接触了,试图重启伊核谈判。具体计划是利用新一轮巴以冲突来作为重启谈判的筹码,因为伊朗对于缓和当前局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本月早些时候,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也罕见到访伊朗。此前,他曾多次警告西方国家,伊朗拥有足以制造数枚核弹的浓缩铀,如果各方继续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局势很有可能失控,到时候就是重启伊核谈判也没用了。

从拜登政府的种种表态来看,美国是希望达成协议的,最大的绊脚石是以色列。现在就看拜登能不能赢得连任了,要是特朗普年底重返白宫,别说重启谈判了,不加大对伊制裁就谢天谢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