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当“财富”来敲门,是有点行,还是有点“刑”?在“投资”的一念之间,离财富只有一步之遥,还是成了犯罪分子盯上的“蝉”……今年5月15日是第十五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大河网联合河南省公安厅推出特别策划,用漫画故事教你识别潜伏在身边的“钱袋子”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论以什么样的噱头、打着怎样的幌子,都掩盖不了传销活动“拉人头”“庞氏骗局”的本质。面对低投入高回报,甚至宣传“躺赢”的项目,必须提高警惕,防止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

揭秘虚开发票:当打工人一定要说“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助企纾困,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瞄准此类政策红利,“花式”虚开发票实施犯罪,衍生出以“招聘员工”为名骗取信息开空壳公司、以“合理避税”为名发布线上广告等新型犯罪手法。

在没有真实业务往来的情况下,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发票的行为,都涉嫌违法犯罪。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切勿为蝇头小利出售身份信息,沦为违法犯罪的“挡箭牌”。

揭秘非法经营:果味电子烟里藏着什么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化身为“奶茶杯”的果味电子烟,外表充满隐蔽性和诱惑性,来路不明、质量不过关,添加成分也不明,烟油的安全性无保障。

2022年4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只可提供国标烟草口味电子烟,不得销售非国家标准的电子烟,否则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高处以15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最高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等。

揭秘合同诈骗:“包”一切却不“包”致富的“订单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技术、包药品、包饲料肥料、包回收……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助力乡村振兴,引领农民致富”的旗号,以农业生产企业名义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商谈,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签订合同,向农户出售以次充好、优劣混杂、繁育率低的劣质农业种子,约定种苗成熟后由公司高价收购实施合同诈骗。

这类不法行为不仅严重侵害农户切身利益,也会影响真正的“订单农业”的发展前景,甚至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户在生产经营中要注意辨别农业生产企业资质和种子检测合格证明,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人生没有“倒退”键,快收下这份防范指南,用满满的知识力量守好“钱袋子”。(王怡潇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