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审判管理新格局 推动审判质效双提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审判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适应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要求,转变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式,着力打造全员化、精细化、智慧化审判管理新格局。

审判管理工作是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事关审判质效、公平正义和司法公信力。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全国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较之前的指标体系在审判理念、管理导向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审执工作提出了更细致更全面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审判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适应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要求,转变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式,着力打造全员化、精细化、智慧化审判管理新格局。

一是坚持全员审管,夯实主体责任。全面强化全员审管意识,完善审判权责清单,助推审判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要坚持全员管理,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责任,形成院长督导、主管领导主抓、庭长主责、合议庭(承办法官)第一责任、审管办实时监督、督察室适时跟进的管理体系,全面高效实施精细化管理。法官是案件质效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标对表加强案件质效的自我管理监督。审判辅助人员要不断强化主体意识,保障法律文书撰写、庭审记录等工作质量,用最优质量、最高效率、最佳效果协助处理好案件。要坚持全员提升,加强学习研讨,通过专题讲座、专业法官会议、庭务会等,持续推进审判实务研究;不断加强调研工作,制定激励办法,强化骨干管理,及时总结审判经验;开展多样化的审判专项活动,评选典型案例、优秀庭审和裁判文书,着力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型法官。要坚持全员考核,优化人员分类管理,让广大干警职业发展可预期、干事创业有劲头。紧紧围绕审判管理指标体系,从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办案效果,以及庭室协作评价等方面加强考核,让干警靠数字说话、凭实绩答卷。

二是坚持全程管理,向管理要质效。实现审判质量与效率双提升,是审判管理效能与水准的重要体现。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扩大简案范围,对道路交通事故等类型案件,推进“要素式审判”,让庭审“轻装上阵”,推动诉讼程序进入快车道;对鉴定事项复杂、周期长的案件启动诉前鉴定,缩短办案时间。要加强审限管理,临近审限案件审管办及时提醒督办;审限变更案件认真审查扣延资料,二次变更审限启动院长审批程序。对长期未结案进行专项分级督办,疏通堵点,形成办案合力。深挖拖延办案、信访投诉背后的司法作风问题,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促进质量与效率共提升。要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尊重司法规律,完善评查标准,提升评查精细度,准确认定合格、瑕疵、重大瑕疵、差错案件;注重评查结果运用转化,将评查结果作为法官晋级晋升、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充分运用好“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两大平台,对典型的、新类型的问题及时发布专项通报、专题培训,确保裁判标准统一。

三是坚持全面优化,切实提升司法效能。审判管理现代化是人民法院工作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加强数据思维,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审判工作的融合应用,增强数据意识,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嵌入执法办案、诉讼服务、司法管理各领域,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智能分析排查,以“数字革命”驱动司法审判提质增效、智能辅助案件和法官风险管控。要加强措施前置,审判管理工作不仅要发现司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创新提升、防微杜渐、科学监督。严格遵循审判规律,认真研究落实新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结合法院办案实际,合理设置效率考核指标的达标值,避免部门、法官之间单纯追求效率指标,影响案件质量。要加强审前、审中监管,审前及时评估案件风险,精准识别简案难案,及时导入相应程序;强化在庭审中查明案件事实,在专业法官会议上寻求智力支持,在全面落实院庭长监管责任中提升案件质量。要加强制度落实,借鉴先进法院管理经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创新监管机制,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审判管理制度体系。积极组织干警加强制度学习,确保制度入脑入心。院庭长作表率树标杆,带头执行,以上率下,用制度管人管事,促使制度外化为干警的自觉行动。加强考核考评,用科学的量化促进行为的规范,以规范的行为促进制度的落实。

做好新时代审判管理工作,要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案件质量指标的提升为切入点,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健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善于运用引导、评价、监督等方式方法,科学、精准地促进各项指标良性运行,实现司法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司法效能的全面提升。

(左敏,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