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联系的同学,突然给我发来一个信息:在做什么?女儿能上一中吧?陪读了三年。明明是关心的话,为何我看完后心里有些不舒服?

不是为女儿能不能考上一中,而是在陪读这件事上,或许我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功利。

难道陪读就是为了孩子能考上好学校?换种思维说,孩子考不上好学校,就白白陪读了三年?

我不赞同这种想法。当初女儿不愿意住校,我不假思索地决定异地陪读。没有多想她三年后可以考上哪所学校;没有多想因为陪读会失去什么……

同学的一番话,让我又一次深刻地思考陪读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是安全感

因为异地择校,这里对女儿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不熟悉的人和物,大人可能都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何况是孩子。

初到生疏的环境里,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如果有个亲近的人在身边,至少她心有依靠。碰上不愉快的事儿,回家可以倾诉,及时倒掉情绪垃圾,保证心情愉悦。

这对青春期敏感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陪读不仅能关注到孩子的学习状态,更能注意到孩子的身心变化。

在学校是否发生被霸凌的事儿?跟同学相处如何?和老师的关系怎样?类似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却是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同时和孩子的学习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父母在身边,孩子比较有安全感。有倾诉的对象,孩子比较有力量。这样能及时发现和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尽可能地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是共同成长

说起陪读,我们总自然地认为是父母陪孩子。其实,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陪伴、共同成长。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随着年纪渐长,我们越来越渴望孩子在身边,期盼在身边的日子长一点。陪读延长了陪伴彼此的时间。我们陪着孩子,孩子也给予我们想要的陪伴。

虽然鸡飞狗跳常有,但那是成长的见证。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变得有主见,不再事事听父母的。

是在经历了多次争吵后,我才学会闭嘴,学会放手;才真正明白他不再是小孩,他需要尊重,而不是压制和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无数次的摩擦后,我慢慢地领悟怎样做好妈妈的角色。就像我不理解过去那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就变得脾气大又急?

原来根源在我。母静则子安。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才能养育一个心平气和的孩子。在不断内修后,我的情绪慢慢地趋于稳定,我和孩子的关系开始和谐。

陪读的三年里,我们一起成长了。难道心灵上的成长,能用分数来衡量吗?

是不后悔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里,何止是家长压力山大,孩子更是。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一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学校,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尽管很努力,依然得不到肯定。孩子的世界,不比大人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看着孩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我最不后悔的是陪读。因为有我在,孩子可以倾诉;因为有一盏灯为他亮,他内心会无比温暖。

长大后,他回忆起来会是美好居多;我们回忆起来,不会后悔错过他需要陪伴的日子。这样就足够了吧。

写在后面:

人生没有后悔药。想要陪读的父母,不用过多犹豫。米可以慢慢挣,可孩子一晃眼就长大了。等挣够了或者想起来陪伴时,孩子已经长大了,或者他们不再需要。

我想那会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吧。陪读,不是为了孩子能多优秀,而是一起搀扶走过的日子,会成为我们人生的幸事。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