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加梯难,老旧电梯的改造方案怎么选、费用谁承担、出资比例怎么分配等,都是推进过程中的“拦路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爱萍和居民一起查看电梯试运行情况

近日,万里名轩小区53号楼的电梯更新工程提前完工,从评估电梯故障情况到完成更新,用时一个月。如此高效的推进,都是源于小区在推进四台电梯更新的同时总结经验,形成三种更新模版,并制定了电梯更新流程图,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电梯更新路径。

万里名轩小区居民楼的电梯大部分使用年限都超过了二十年,今年4月初,53号楼的电梯出现了严重的噪音,居民们立即求助物业和居委。评估结果显示,电梯需要立即更新。

“声音很大的,人在里面有点害怕。”居民陈老伯告诉记者,从去年到维修前,噪音情况越来越厉害,居民们更新电梯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3号楼电梯运行顺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小区业委会立即启动了电梯更新程序。“业委会组织我们楼栋去其他三幢楼看‘样板间’,收获还是很大的。”陈老伯说的“样板间”就是小区此前已经完成电梯更新的楼栋,“16号楼是全部换成新的电梯;50号楼是更新核心部件;54号是核心部件更换,再加上轿厢更新。三个样板三种方案,综合考虑之后觉得按照54号楼的模式比较好。”

借鉴更新方案的同时,53号楼还照搬了费用分摊方法,资金很快就到位,更新工程随即启动。“54号做过了,我们就参照他们的模式。我们开了三次会,第一次讨论改造还是置换;第二次报价,让业主们选择性价比高的电梯公司;第三次签订合同。”陈老伯告诉记者。

“这栋楼照搬了54号的模式,大家对整体的方案和费用都比较认可,因此费用分摊上,我们以5楼为公约数(本栋楼是9楼的房屋),公约数以上楼层分摊费用依次递增,以下楼层依次递减。”万里名轩小区业委会主任夏爱萍坦言,这些都是在之前的推进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16号楼是万里名轩第一个启动电梯更新的楼栋,不仅面临思想统一难,还在费用分摊上僵持不下,小区业委会主任夏爱萍多次召集居民开协调会,解决难题。“业主不理解,认为老旧电梯更新应该是物业负责,作为小区配套。开了八场协调会议,每次会议都让他们加深了解,说明相关政策和电梯的权责情况,让大家明白电梯坏了是应该由业主出资进行更新的。第一次做通工作之后,这个概念在小区里也家喻户晓了,为之后楼栋电梯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夏爱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电梯更新“样板间”

老旧电梯更新工程的费用,由维修基金出资一部分,剩余则由居民自筹。晓之以理分清权责的同时,夏爱萍还动之以情做好资金分摊工作,确保更新项目落地。“一开始比较困难,毕竟之前二十多年都是这样用的,没想到坏了要自己付钱去更新。特别是底层业主和楼上业主的分摊。”夏爱萍为了做通两方工作,采取分开沟通,打起了感情牌。

“我跟一楼以上的居民说,你们都是几十年好邻居,不要为了这件事大家不开心,今后还要做邻居,你如果住楼上,你怎么选择呢?”与楼上居民沟通好,夏爱萍又约了楼下居民,对他们说:“你们邻居真好,知道你们住一楼,不用电梯,不要你们出钱,他们分摊了,但是你一定要签字同意的哦。”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后,居民们也相互理解,最终楼上的居民把一楼居民的维修基金和出资金额都分摊了。

为了满足不同楼栋对电梯更新的个性化需求,小区物业还招投标了三家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线下PK,从方案到价格,让居民看懂看透,自主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享电梯更新经验

在电梯停运期间,物业还做好服务工作,确保居民的生活不乱。“我们安排保洁一天三次上楼,看到垃圾帮他们拿下来,减少这幢楼居民上下的次数。”小区物业经理刘莉萍说。

如今,依托三个电梯更新“样板间”,万里名轩梳理出一套老旧电梯更新流程,为后续电梯更新走出一条自治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里名轩小区老旧电梯更新规范流程

在近期的双业红实训基地业委会沙龙上,夏爱萍与其他小区的业委会负责人分享了老旧电梯更新的经验,这样的经验正在万里不断被复制、推广。“街道层面也做好老旧电梯更新的经验收集,并且通过双业红实训基地,以万里名轩这样的小区为样板,向其他小区推广复制,并且制作《万里名轩小区老旧电梯更新规范流程》1.0,方便更多小区推进电梯更新工作。”万里街道办事处自治办工作人员表示。